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民主的细节 > 第5部分(第3页)

第5部分(第3页)

中低收入者贷款的门槛、甚至规定给低收入人群的贷款额度。2005年,当时还在共和党控

制之下的国会曾经动议规范“两房”的贷款标准,却遭到民主党的一致反对。众所周知,最

近的金融危机第一声“号角”,就是两房大规模亏损吹响的。也就是说,民主党一直在推动

房地产贷款按照福利原则而不是市场原则运作,所以恰恰是政府干预市场、而不是“全盘自

由主义”埋下了这场金融危机的祸根。

当然另一方面来说,“银行家的贪婪”肯定也通过金融杠杆将这种潜在的危机放大了数倍。

为了尽快将次贷兑现,华尔街精明绝顶的银行家们将次贷“包装”成优质证券,将这个烫手

的山芋一个接一个环节地往下传,直到穷人付不起房贷的消息传来、大家发现次贷它就是“次”

贷、怎么包装乌鸡也变不了金凤凰为止。等次贷这个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倒下,全球金融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危机也就为时不远了。这其中的关键是次贷的证券化,而在次贷的证券化过程中,可以说“华

尔街的贪婪”功不可没。

可以说,这场金融危机,左翼埋下了种子,而右翼则积极地施肥浇水,“军功章”里,有你

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正是因此,把这场危机打成选举牌,变成政党相互攻击的武器,是

件可悲的事情。大难临头,解决问题最紧要,化悲痛为棍棒却似乎不大光彩。“凭什么拿纳

税人的钱去挽救那些贪得无厌的华尔街银行家”这种说法固然颇煽情,但一个人身无分文却

要买车买房,不贪得无厌吗?泡沫破灭的时候,大家气愤填膺。泡沫高涨的时候,大家不也

都“同去、同去”了吗?要我说,贪婪的银行家固然可恶,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银行家。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公民社会篇

至少还有记忆

前一段去伦敦旅行,看了一个据说“近来最轰动伦敦的”话剧,名字叫“弗罗斯特尼克松”。

该剧是对

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

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虽然

1977年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

5年,尼克松也

下台了

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坦然承认过自己的错误。弗罗斯特,一个当时事业

正在走下坡路的节目支持人,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该访谈中承认错误,从而实现他自

己商业上的突破,尼克松自己当然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的机会。但

是最后,在智囊团的帮助下,弗罗斯特还是“战胜”了尼克松,使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总统在

亿万电视观众面前缴械投降。

这个话剧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来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不但尼克松下台

3年之后不能原谅他的过错,哪怕他下台

30多年后的今天,这样一个戏剧

的出台、上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重申了这种“不忘记、不原谅”。

无独有仨。最近一年我就看了另外两个主题类似的电影,一个是

2006年赢得多项奥斯卡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