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但茶楼酒肆间,议论最多的,不再是各家年礼往来、戏班堂会,而是那千里之外的刀兵之声。 各种消息真伪混杂,有说官军大捷的,有说倭寇凶残、城池危殆的,更有甚者,暗地里流传着朝廷粮饷不济、将士寒心的谣言,搅得人心浮动不安。 大观园秋爽斋内却是一派紧张而有序的忙碌景象。 这里成了《海棠新刊》的战时编纂处。 探春面前的长案上,堆满了文稿、校样,以及几封通过特殊渠道送来的、经过程先生和贾政把关审核过的前线战报摘要。 黛玉坐在窗下,面前铺着素笺,正提笔凝神,将一份关于某地驻军小队殊死抵抗倭寇、全员殉城的简报,用她那清丽而饱含情感的笔触,润色成一篇可歌可泣的《东南英烈录》。 她时而蹙眉,时而轻叹,笔下文字仿佛带着血性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