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噢中草药故事书 > 第355章 百草堂之鼠李(第3页)

第355章 百草堂之鼠李(第3页)

王宁走出药铺,心里清楚孙玉国是来闹事的。他从容地看着孙玉国:“孙掌柜,我用老鹳眼治病,是依据《唐本草》《纲目》的记载,炮制、剂量都有讲究。你看这些村民,服药后病情都好转了,哪来的‘出人命’一说?”

“好转?我看是暂时的!”孙玉国哼了一声,指了指身边的一个汉子,“这是县上药材行的刘先生,他懂药材,你敢让他看看你用的‘老鹳眼’是不是有毒?”

那汉子上前一步,接过刘二递来的一颗鼠李——正是昨天刘二从山里摘的,没经过炮制。他捏着果子看了看,清了清嗓子:“这鼠李味苦性凉,本身带有小毒,若未经炮制直接入药,过量服用会导致腹痛、腹泻,甚至损伤脾胃。”

孙玉国立刻喊道:“大家听见了吧!他用的就是这种有毒的果子!这是要害死人啊!”

围观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些没服药的村民,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色。李老实见状,立刻站出来:“孙掌柜,你别胡说!王掌柜的药是经过炮制的,我喝了不仅没事,病还好了!你拿颗生果子来糊弄人,安的什么心?”

张阳也走了出来,手里拿着炮制好的鼠李,递到那汉子面前:“刘先生,你再看看这个。这是用盐水浸泡、文火烘干后的鼠李,毒性已大大降低,你闻闻气味,再看色泽,跟生果子完全不同。”

那汉子接过炮制好的鼠李,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指甲刮了刮果皮,脸色有些尴尬:“这……这确实是炮制过的,毒性会减弱不少。”

孙玉国见汉子变了口风,急得跺脚:“就算炮制了,那也是有毒的!孕妇、脾胃虚寒的人吃了,肯定出事!”

“这一点,我早有考虑。”王宁接过话头,声音清晰,“我给孕妇、脾胃虚寒者开药时,都会配伍干姜、白术等温性药材,中和鼠李的凉性,并且减少剂量。用药前,我也会仔细问诊,绝不会胡乱用药。”

这时,钱多多推着独轮车路过,见这边热闹,也凑了过来。他一听是孙玉国在闹事,立刻笑着说:“孙掌柜,你这就不地道了。王掌柜的医术、药材的品质,我是知道的。你自己没本事找到对症的药,就来这儿搅局,传出去,谁还敢去你那济生堂抓药?”

孙玉国被钱多多说得面红耳赤,却还嘴硬:“我……我是担心村民的安危!”

“担心安危,就该跟王掌柜好好学怎么用老鹳眼,而不是在这儿造谣。”围观的村民里,有人喊了一声,其他人也跟着附和。孙玉国见众怒难犯,狠狠瞪了刘二一眼,转身就往镇西走,那两个汉子也赶紧跟了上去。

看着孙玉国的背影,村民们都笑了起来。王宁回到药铺,刚要继续给村民抓药,张娜悄悄拉了拉他的袖子,指了指药铺门口的台阶——那里放着一个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颗被碾碎的鼠粒,还混着点不知名的黑色粉末。

“这是谁放的?”王宁脸色沉了下来。林婉儿走过来,拿起纸包闻了闻,眉头皱起:“这里面混了巴豆粉,要是有人误把这个当药吃了,会腹泻不止。”

王雪咬了咬唇:“肯定是孙玉国的人放的,想嫁祸我们!”

王宁把纸包收好,眼神坚定:“不管他耍什么花招,我们只要守好药材,用心治病,就不怕他捣乱。张阳,你把炮制好的鼠李都锁进药柜,抓药时仔细核对;婉儿,麻烦你多留意药铺周边的动静。”

众人都点了点头。阳光透过药铺的窗户,照在柜台后的“悬壶济世”木匾上,泛着暖光。王宁知道,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平静,但只要能治好村民的病,守住这百草堂,再大的困难,他也能扛过去。

秋雨连着下了三天,终于在清晨放了晴。百草堂的药香混着泥土的气息飘出窗外,王宁正低头给李老实复诊,指尖刚搭上腕脉,就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孙玉国。

他依旧穿着那件绸缎马褂,只是往日挺直的脊背弯了些,手里提着个布包,站在门口迟迟没进来。张娜刚把熬好的药汤端给村民,见了他,脚步顿了顿,还是开口道:“孙掌柜,进来坐吧。”

孙玉国犹豫了一下,终是走了进来。药铺里坐满了抓药的村民,见他来了,都停下话头,眼神里带着些好奇。他走到柜台前,把布包往桌上一放,声音有些干涩:“王掌柜,我……我是来赔罪的。”

王宁抬起头,放下脉枕:“孙掌柜这话从何说起?”

“之前我让刘二抢你药材、散布谣言,还想用药粉害你,都是我的错。”孙玉国从布包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正是之前混了巴豆粉的鼠李碎末,“这东西是我让刘二放的,幸好没出事。昨天县上药材行的刘先生跟我说,你给村民用药时,连孕妇都考虑到了,配伍干姜中和凉性,我才知道,是我眼界窄了,只想着争生意,忘了医者的本分。”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书,是《唐本草》的手抄本,封面上还沾着些油渍。“这是我爹留下的,里面也记了老鹳眼的用法,可我一直没看懂,也没想着去学。”孙玉国的声音低了些,“前几天镇东头的张阿婆,怀着身孕还得疝痛,我没法治,只能看着她疼得哭,最后还是你用老鹳眼配着干姜,三剂药就治好了。我这才明白,不是药有毒,是我不会用。”

王宁看着他,心里的芥蒂渐渐消了。他从药柜里拿出一小包炮制好的鼠李,递了过去:“孙掌柜,这老鹳眼性凉,有小毒,但只要对症、炮制到位,就是治湿热疝瘕的良药。你要是不嫌弃,以后咱们可以一起研究药材,青石镇的村民,也需要两家药铺一起照看。”

孙玉国接过鼠李,眼眶有些发红:“王掌柜,谢谢你。我回去就让刘二把抢来的鼠李都送过来,以后再也不做糊涂事了。”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热闹的喧哗,钱多多推着独轮车走进来,车上装着满当当的药材,还有几个村民跟在后面,手里提着竹篮,里面装着刚采摘的鼠李。“王掌柜、孙掌柜,好消息!”钱多多摇着折扇,笑得眼睛都眯了,“我跟山里的村民说好,以后每年鼠李果期(7-10月),他们都帮咱们采摘,咱们按市价收,这样雨季来了,也不怕没药材!”

“真的?”孙玉国又惊又喜,“那太好了,以后就不用愁药材不够了!”

王雪从后院跑出来,手里拿着个竹筛,里面晒着刚炮制好的鼠李,黑褐色的果子散发着淡淡的盐香:“哥,孙掌柜,你们看,这是今早刚烘好的,够给这几天的患者用药了。”林婉儿也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把短刀,是之前护着王雪进山时用的,此刻刀鞘上系着个红绳,“以后进山采药,我也能帮着照看,咱们两家药铺一起储备药材,再也不怕雨季来了。”

张娜端来两碗热茶,递给孙玉国和钱多多:“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子。以后咱们百草堂和济生堂,就是一家人了,一起给村民治病,让青石镇的人都健健康康的。”

孙玉国接过茶碗,喝了一口,热茶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到了心里。他看着药铺里忙碌的众人,看着窗外晒着的药材,忽然觉得,青石镇的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蓝。

后来,百草堂和济生堂真的一起研究药材,王宁把老鹳眼的炮制方法教给了孙玉国,孙玉国也把自己爹留下的《唐本草》手抄本拿出来,两人一起批注、补充。每到鼠李果期,村民们就会主动上山采摘,两家药铺一起收购、炮制,储备起来应对雨季的病症。

这年冬天,青石镇下了场大雪,王宁和孙玉国一起带着药材,去山里看望不方便下山的村民。雪地里,两人的脚印并排着,延伸向远方。王宁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给他的那个药袋,里面装着的鼠李果,此刻正躺在药柜的最上层,提醒着他,医者的本分,从来不是争高低,而是守着一方百姓的安康。

青石镇的风,吹过两家药铺的牌匾,“百草堂”和“济生堂”的木字在阳光下泛着光,就像这镇上的医者与药材,与百姓,紧紧连在一起,岁岁年年,生生不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