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258章 凤翔于天3(第3页)

第2258章 凤翔于天3(第3页)

正说着,一队士兵沿街而过,押着几名抗税的百姓。百姓哭喊道:“我们实在没粮了!求求官爷放过我们吧!”

士兵厉声呵斥,拳脚相加。白凤翎眉头微蹙,起身跟了上去。

在府衙外,他遇到了正要出门的诸葛亮。诸葛亮见到白凤翎,先是一愣,随即拱手道:“这位仙长,看着面生,却有股仙气,不知从何而来?”

白凤翎道:“贫道云游至此,见丞相治理下的成都,竟有百姓因抗税被擒,不知丞相所谓的匡扶汉室,便是如此对待百姓的?”

诸葛亮叹道:“仙长有所不知,北伐在即,粮草短缺,不得不加重赋税。待北伐成功,定当轻徭薄赋,安抚百姓。”

“若北伐十年不成,百姓便要苦十年?若百年不成,便要苦百年?”白凤翎道,“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丞相只知恢复中原,却忘了百姓才是天下根本。”

诸葛亮沉默良久,挥手道:“放了那些百姓吧。”又对白凤翎道,“仙长所言极是,亮受教了。不知仙长可否随我回府一叙?”

府中,诸葛亮与白凤翎纵论天下大势。诸葛亮道:“仙长既知民心重要,为何不助我北伐?若能统一天下,百姓便可安居乐业。”

白凤翎道:“一统天下,未必需用兵戈。如今魏、蜀、吴三足鼎立,若能休养生息,互通有无,百姓自然安乐。何必非要争那至尊之位?”

诸葛亮摇头:“仙长不知,魏篡汉自立,乃国贼也。我身为汉臣,岂能坐视不理?”

白凤翎道:“汉祚已尽,非人力可挽。丞相若执意北伐,恐会耗尽蜀地元气,反加速灭亡。”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却仍坚定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乃亮之本分。”

白凤翎见状,不再多言,起身告辞:“丞相好自为之。”

离开成都后,白凤翎往江东而去。途中听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街亭失守,挥泪斩马谡,心中不禁叹息。

江东建业城,比成都更显繁华。孙权虽已称帝,却仍注重农桑,与民休息。白凤翎在城中看到不少商船往来,市井喧闹,倒有几分太平气象。

这日,他在江边观潮,见一群孩童在沙滩上用石子摆阵,模仿战事。其中一个孩童指着石子说:“这是魏军,这是蜀军,我们吴军从这里绕过去,就能断他们的粮道!”

白凤翎走上前,笑着问:“为何一定要断粮道?若大家互不打仗,岂不是更好?”

孩童仰起头:“爹爹说,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就像天上只能有一个太阳。”

白凤翎道:“天上有太阳,也有月亮和星星,各司其职,才成天地。若只有太阳,万物都会被烧焦的。”

孩童似懂非懂,旁边一个渔翁笑道:“道长说得是。我们渔民只盼风调雨顺,能多打几网鱼,谁当皇帝,与我们何干?”

正说着,江面驶来一队战船,船头立着一位紫髯碧眼的将军,正是孙权。他看到沙滩上的白凤翎,觉得此人气质不凡,便令船靠岸。

“先生是何人?在此论天下事?”孙权问道。

白凤翎道:“一介布衣,闲论罢了。”

孙权邀他上船一叙。舱中,孙权道:“先生可知,近日魏、蜀皆有异动?曹丕欲伐吴,诸葛亮又在汉中练兵,江东恐难独善其身。”

白凤翎道:“江东有长江天险,民心安定,若能固守疆土,与民休息,魏、蜀未必敢轻举妄动。但若卷入纷争,恐会重蹈汉末覆辙。”

孙权道:“先生所言,与陆逊将军不谋而合。只是魏强蜀弱,若蜀亡,吴必难存。我若不助蜀抗魏,终会被曹丕所灭。”

白凤翎道:“唇亡齿寒,确是常理。但相助并非一定要出兵,可遣使者入蜀,劝诸葛亮暂缓北伐,与吴互通贸易,共抗曹魏。如此既能保江东安全,又能让百姓喘息。”

孙权沉吟道:“先生之计,甚妙。我这就派陆逊出使蜀汉。”

数日后,白凤翎离开建业,继续云游。他听说陆逊果然出使蜀汉,两国达成协议,暂时罢兵,互通有无。江东与西川的百姓,终于得到了片刻安宁。

这日,他来到祁山附近,正值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蜀军围攻陈仓,魏军死守不出,双方伤亡惨重。

夜里,白凤翎来到蜀军大营外,见诸葛亮正对着地图发愁。他悄然潜入帐中,留下一张字条:“陈仓易守难攻,粮草不济,久围无益。可回师汉中,屯田养兵,待时而动。”

诸葛亮见字条,知是高人所留,想起成都百姓的疾苦,长叹一声,下令撤军。

魏军守将郝昭见蜀军退去,不解其故,却也松了口气。他不知道,自己城中的粮草,早已被白凤翎用真气悄悄移走了一部分,若再坚持几日,必不战自溃。

数年间,白凤翎往来于魏、蜀、吴三国之间,或点拨将领,或劝说君主,或暗中救助百姓。他未直接参与任何一场战事,却总能在关键时刻,让战火平息几分,让更多人得以存活。

这日,他来到洛阳城外的一处山谷,见南华老仙正坐在一块青石上垂钓。

“师尊。”白凤翎躬身行礼。

南华老仙放下鱼竿,笑道:“凤翎,你看这山谷中的花,有开有谢,有枯有荣,正如人间朝代更替,不可强求。”

白凤翎道:“弟子明白了。杀劫并非要杀尽仇敌,而是要在杀伐中守住本心,护佑生灵。”

南华老仙道:“你虽未终结乱世,却已救下无数性命,悟透兴衰之道。这历劫,你已通过了大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