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子,你把人家爹杀了,君位夺了,但是父亲死了,儿子还在,这些儿子都叫做公族。这些人的存在,威胁到晋献公的君位。所以,献公八年,晋献公就下令屠杀,把大批晋国的公子杀掉了,结果就是同姓的杀光了,就是公族没有了。但是公族没有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异姓的卿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韩赵魏最后三家分晋呢?就是你把同姓的杀了,总还得有人掌权,同姓的没有,异姓的就起来了,这是一个原因。

[画外音]晋国的宗族内部发生了内乱,小宗灭掉了大宗,小宗夺取了晋国国君的位置,到了晋献公时期,对大宗的公族进行了屠杀,这样晋国大宗的公族势力衰落下来了,但晋国的小宗公族势力还在。可是晋献公这时候又作了一件事情,使得晋国小宗也开始衰落,最终导致了晋国整个公族势力的衰落,那么,晋献公到底做了什么呢?

第二个原因,晋献公宠骊姬。这是发生在晋献公五年的时候,他去攻打一个骊戎,一个戎族。然后骊戎打败了,就献上一对姐妹花,姐妹两个都很漂亮,晋献公把两个姐妹都笑纳了。七年以后,他这个骊姬生了个儿子,骊姬的妹妹也生了个儿子。而晋献公在接受骊姬之前,已经有了太子,就是太子申生。按照宗法制的规定,申生是要继位的。但是骊姬得到晋献公宠幸之后,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那就得废嫡立庶,废长立幼,这又是违反宗法制的。但是骊姬本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国君的其他儿子除掉,特别是除掉太子。骊姬就在等待机会,首先提出这个意见的是晋献公,其实晋献公帮了秦国的大忙。他先杀了一大批公族子弟,然后宠幸骊姬,提出让骊姬的儿子取代太子申生。但是骊姬觉得晋献公的做法近似于赤裸裸的,她不想那么赤裸裸地夺,结果,晋献公一提出来,她反而哭着说绝不能这样做,因为立太子的事情,第一,诸侯都知道,第二,太子多次立过军功,老百姓都拥护他,突然间没有过错把他废掉,天下人不答应。骊姬还说了太子很多好话,这就是骊姬很高明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很狡猾的地方。她最后找了两个办法,首先找了两个人,就是晋献公非常宠幸的大臣,去和晋献公说,说有三个地方很重要,一个是曲沃,晋献公这一支就是从曲沃发展起来的,最后占了大宗国都的位置,所以曲沃是宗庙所在地,要派一个重要的人物镇守。边疆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地方,也需要派重要的人镇守。这话提醒了晋献公,晋献公就把太子申生派到了曲沃,把太子申生两个很有才华的弟弟,派到这两个重要的边疆小镇去镇守。而晋献公身边只留下骊姬,骊姬的妹妹,骊姬的儿子,骊姬的妹妹的儿子。这样大家都明白,晋献公要废嫡立庶了,这是第一步。而且骊姬这个人,他知道,把太子贬到一个地方去,并不能算结束,要想除掉太子,还得想个阴招。她托人给太子梢了个一个信儿,说你父亲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母亲了,现在就需要你去祭奠一下你母亲。太子很老实,就去祭奠。然后按照规定,把祭奠的求福的肉,叫福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外出打猎没有回来,肉就放在宫殿里面,骊姬就派人在肉里面下了毒。两天以后,晋献公回来,厨师把肉端上来,晋献公就要吃。骊姬说这个肉不能吃,一个它是从外地运过来的,再一个放了两天了,还是多个心眼好,然后就把肉扔到地上一点,结果地面接触到肉的地方突然隆起来一大块。土地会隆起来,证明这个肉有毒,然后把肉扔一块给狗吃,狗立马就死了。然后找来一个小臣吃,小臣也立即死了。这下子,骊姬来了精神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就哭起来了。哭三点,第一,太子真狠,连老爹都不放过;第二,献公年龄都这么大了,当儿子的都等不及抢班夺权;第三,这有毒的肉是冲着我们母子来的,为了让献公本人安全一点,我们母子还是赶快逃亡吧。这话说的把晋献公忽悠住了。父亲当然了解儿子,刚开始晋献公绝对没有怀疑太子申生,但是再聪明的人也架不住忽悠。晋献公被骊姬三忽悠两忽悠,就相信了,马上就改变了对太子的看法。太子申生听说肉里有毒,吓得赶快就逃了,逃回曲沃了。晋献公就想要处理这件事情,太子逃回去以后,有人告诉他,说这事是骊姬干的,你赶快找你爹说清楚。太子是个很仁慈的人,说我爹年纪大了,离了骊姬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如果我说了,我爹一定会生气,气大伤身,我就成了不肖之子。有人又提建议,说你要不愿意说明原因,就赶快逃吧。太子说,我背着一个杀父之名,谁会收留我呢?最后就自杀了。这时候,太子的两个弟弟来找晋献公汇报工作,就有人给骊姬打小报告,说这两个弟弟对太子之死有看法。骊姬就害怕了,赶快到晋献公那儿,又开始忽悠,说太子下药的时候,这两个弟弟都知道,结果晋献公也怀疑这两个儿子了。这两个儿子一听说,就来个不辞而别,全逃了。这样,晋献公觉得两个儿子一定是心里有鬼,派人去抓。结果一个儿子坚守自己的城池,没有被攻破,另一个儿子就逃跑了。这样,死的死,逃的逃,有罪的有罪,晋献公的公族差不多又被摧残光了。所以到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一死,骊姬的儿子就继位了。但这个继位,晋国的大臣不同意,晋国的宗法势力不同意,儿子继位那个王位还没暖热,杀了。杀了以后,有人把骊姬妹妹的儿子扶到这个宝座上,没几天,又被大臣杀了。所以献公这个时代,晋国的公族遭到两次打击,一是大宗的公族被晋献公杀了,一是小宗的公族被骊姬之乱祸害掉了。这样,晋献公时期的公族势力急剧下降,同姓的贵族没有了,异姓的贵族就来补缺了。我们先说韩姓,因为这个韩姓关系到即将讲道的被秦王赢政灭掉的第一个国家韩国。

[画外音]晋献公之后,又经历了几代国君,到了晋景公时期,晋国的韩氏一族开始崛起。那么韩氏一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在韩姓的发展史上,非常有贡献的一个人,叫韩厥。他的贡献是参加了一场战争,立了战功,最后做了六卿。什么叫六卿?晋国的军队分为上军,中军和下军三支。三军每一军都有一个正统帅,一个副统帅,一共就是六个统帅,这六个统帅,不打仗的时候,就是晋国的卿。周朝的宗法制,最高的是天子,下面是诸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就是卿。这六卿平时是高官,战时是统帅,所以握有实权。韩厥当上六卿,和一次战争有关。周定王十五年,晋国的景公派了一个大夫叫郤克出使齐国。郤克虽然是个大夫,高官,但是郤克是个残疾人。结果到齐国去,齐国的国君叫齐顷公,这个齐顷公有点毛病,他看见郤克作为晋国的使节来了,是个瘸子。他给他找了一个领路的人,前面有一个打牌的人,写着晋国,后面跟了一个瘸子,前面打牌的,他找了一个很正点的瘸子,一个举牌的瘸子领着一个晋国的瘸子入场了。这还不算,同时来的,还有一个曹国的使节,这个曹国的使者是个罗锅,然后齐顷公就找了一个罗锅给他举着牌,就是一个罗锅领着一个罗锅。还有一个魏国的大夫,是一只眼失明,历史记载就是这样的,我也觉得很巧,前面举牌的,也找了一个独眼龙。三个人都顺序走上大殿,走上大殿之前,齐顷公让他的母亲坐在大殿后面观看。他的母亲一看两个瘸子动作不太协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然后齐顷公的母亲就哈哈大笑,觉得太开心了。她儿子给她搞了这样一场演出。郤克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这件事,并没有注意到是在戏弄他。后来他发现,他前面是个瘸子,罗锅的前面是个罗锅,三个都是这样,就觉得这个齐顷公太可恶了。而且他听见后殿中间传出来一个女人的大笑声,这个女人就是齐顷公的母后,所以郤克非常恼火。公事办完回去以后,郤克就给晋景公说,要讨伐齐国。这时候晋景公比较理智,说“子之怒,安足以烦国”,说你内心的怨愤,怎么能麻烦我们这个国家为你报仇呢?三年以后,周定王十八年,机会来了。齐顷公率领军队侵犯鲁国,然后卫国去救鲁国,卫国和鲁国都打了败仗,这两个国家都要求晋国出兵。晋国就征求大臣的意见。这时候,晋军的主将就是这个郤克,坚决主战。这时候晋景公考虑的问题就不是戏弄自己的使者了,他考虑是需要教训齐国一下。如果齐国这样嚣张下去,很可能和楚国结成同盟,对晋国非常不利,所以决定出兵。郤克担任中军主将,带领800辆战车出发讨伐齐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齐晋鞍之战。这个鞍就是今天山东济南附近,这个地方打了一仗。

[画外音]齐晋两国交战,为韩氏一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因为这场战争中间,随军出征的韩厥立下了战功,得到了提拔和重用。韩氏一族从此开始崛起。那么,韩厥在齐晋两国交战之中究竟立下什么样的战功呢?

齐晋两国军队在济南附近刚一开战,这个齐顷公很不理智,说了一句话,“吾故歼灭此,尔后早食”,我先把晋国的军队灭了,再吃早饭,有点儿太狂了。然后没吃早饭,也没让他的战马披上铠甲就冲过去了。这边晋国的主帅是郤克,主帅的任务是坐在战车上一直敲鼓,因为古代是击鼓进军,主帅是要敲鼓的。郤克一开始打仗就受伤了,但是郤克咬着牙一直敲鼓,最后坚持不住了,他的助手帮助他敲鼓,一直敲鼓。所以晋军主帅这个车战鼓不停,战车一直不停前进,晋军也跟着主帅的战车一拥而上,齐军大败。齐顷公打了败仗,逃,后面追赶他的人恰好就是韩厥。韩厥这个时候是个司马,随郤克出征,他在后面追,咬住齐顷公的车死追不停。韩厥的助手都被齐顷公的警卫射死了,他也不管,眼看就要追上了。结果韩厥在最关键的时刻,弯下腰来,把倒在车上的助手扶起来。因为他的助手被齐顷公的警卫射伤了,他去扶他。一弯腰,齐顷公车上的警卫很机智,来了个掉包计,一看韩厥弯下腰了,他就坐在齐顷公的位置上,让齐顷公站在他的位置上。古代的战车,中间是赶车的人,叫御,右边站着的是警卫,叫车右,主将坐在后边,是这样一个位置。赶车的没动,警卫和齐顷公换了一个位置,因为他已经料到很难逃出去了。果然韩厥追上了,拦住了车,“齐顷公”作了俘虏,但是真正的齐顷公这时候站在警卫的位置上,假的齐顷公就让齐顷公下车去打水,这时候,韩厥犯了一个错误。他俩一换位置,韩厥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就误以为坐在后面的是齐顷公,下车打水的是警卫,就没管。然后,这个假的就被抓住了,真的坐了另一辆车逃了。所以这次韩厥是抓住了“齐顷公”,但是又让齐顷公逃了。就这他也立了功,毕竟是俘虏了齐国的“国君”,所以回来以后,就得到了提拔和重用,让他做了上卿,六卿之一这个位置。他进入了六卿,就等于掌握了军权。韩国的崛起,就是从韩厥这儿开始的。所以,韩厥担任了六卿,意味着异姓卿族在晋国已经开始发展壮大了。那么韩氏卿族在韩厥之后又是怎么样发展建立自己的国家呢?我们下次再讲,谢谢大家。

14:三家分晋

14:三家分晋

[画外音]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耐人寻味,当秦始皇的先祖正在积极改革,大力发展秦国经济的时候,与它相临的超级大国晋国正在悄悄地进行分化。公元前403年,曾经称霸中原数年之久的晋国,分裂成为了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在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被看作是由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也就是说,从公元前403年开始,历史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就在晋国衰落之际,秦国已经慢慢成为一个诸侯大国。这一衰一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反观晋国,为什么他会在秦国慢慢崛起之时,走上分裂的道路呢?历史到底给了秦国什么样的机遇呢?要想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把目光转向晋国的历史当中。上一期节目讲到晋献公时期,由于大肆杀戮公族,造成了晋国的公族急剧减少,一向称霸中原的晋国,国君的权利慢慢削弱,实权由六卿把持。这六卿分别是韩,魏,赵,范,知,中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相互攻打。后来范氏,中行氏被灭,只剩下知,赵,韩,魏。这四家之中,又以知氏实力最为强大。但令人奇怪的是,晋国最后,被韩赵魏瓜分了领土,那么晋国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晋国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四个大姓之中,知氏是最强的一支,而且知氏又是灭掉六卿当中另外两家的一个主要力量。所以知氏卿族的宗主,就是知伯野心膨胀的比较厉害。剩余的韩赵魏三家的力量都不如他,所以他首先提出来,向韩氏卿族的宗主,韩康子,向他要地,因为这个时期土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土地是人口,财富的一种体现。土地失去了以后,你可能就要从贵族降为平民。当知伯向韩康子要地的时候,韩康子开始不愿意给他,但是他又知道,知伯是个很难对付的人,如果不给他地,他可能像灭掉其他两家一样把韩氏灭掉。如果给他,给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所以知伯向韩康子要地,让后者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韩康子最后还是决定不给,但是韩康子有一个家臣。我们知道周代,是一个宗法制社会,最高的国君是天子,诸侯呢,称为侯或者公,而卿和大夫,手下的大臣被称为家臣。因为卿和大夫被称为“家”。韩康子手下有一个家臣叫段规,这个人非常了不得,他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劝他的主人,说不能不给。如果你不给,知伯肯定要动粗,如果动武的话,以韩氏卿族的实力,绝对是打不过的,我们可能向另外两家一样被灭掉。所以他的意见是给,他说你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免除了知伯对你的军事打击;第二,知伯从我们韩家要了地,决不会休止。因为他得到了好处以后,还会向魏氏,赵氏再去要地。这两家给不给呢?不好讲。如果都给了,咱们也不说什么,如果不给,那么知伯肯定要和这两家打起来。他们打起来,咱们坐山观虎斗,就避开这场打击。韩康子想了想,觉得段规有道理,决定给,而且给了一个很大的县,万户之县。当然知伯就很高兴了,向韩氏要地,一下子就要来一个万户之县。知伯尝到甜头以后,没有休止,还要继续要。中国有一句俗话,吃柿子见软的捏。这韩赵魏三家,最弱的是韩,所以先捏韩氏,韩氏给了,第二个呢,就是魏氏,就向魏氏的老大,魏宣子也要地。魏宣子也知道给地不是一件好事,等于从自己身上割肉喂狼,所以魏宣子最初的决定也是不给。但是魏氏家族也有一个家臣,叫赵葭,这个人也很精明,政治上很成熟。赵葭说不能不给。你看,找人家老韩家要,人家给了一个万户,找咱们要,咱们不给,结果是知氏肯定要和咱们开战,我们魏氏卿族打不过人家,打不过到时候还是要给,打了败仗在给,不如先给,这是其一。再一个,他找韩家要了,找咱们魏家来要,两家都给了,他下面肯定会找老赵家要,赵氏是三家里最强大的,他要不给,两家就有一拼,咱们就躲过这一场灾难。这样,魏氏也决定给了。这样,知伯就从韩氏卿族和魏氏卿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