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永夜之月 > 第110章 不想写了(第3页)

第110章 不想写了(第3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些吞噬意义的生灵察觉到他的“不抵抗”,蜂拥而来,试图吞噬他存在的“意义”——比如“墨渊”这个名字,“神话大罗”这个境界,“守护飞蛊族群”这个目标。

墨渊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名字的概念在淡化,境界的感知在消失,但他的意识却愈发清晰。他忽然明白,这些“意义”本就是外界赋予的,而他的“本我”,早在筑基境炼就唯一真我的时候,就已脱离了这些定义。

“你们想吞就吞吧。”他轻声道,话音刚落,那些生灵突然发出惊恐的嘶鸣——它们吞噬的“意义”在接触到“唯一真我”的核心后,竟全部化作了“无意义”,反过来撑爆了它们的存在。

随着第一只生灵消散,空间开始剧烈震动。更多的混乱规则涌来:有“昨天发生在明天”的时间悖论,有“杀死过去的自己却依然活着”的因果矛盾,甚至有“同时存在又不存在”的叠加状态。

墨渊却如闲庭信步,他时而化作光,时而凝成石,时而身处过去,时而走向未来——他不再固守“人形”或“此刻”,而是让自身融入这片混乱,成为“逻辑之外”的一部分。

体内的元婴突然与他合二为一,大道法网不再是覆盖外界的网,而是化作他自身的“皮肤”,上面流转着“无量万道不侵身”的符文。当时间悖论试图扭曲他的存在时,符文亮起,将悖论本身转化为滋养;当因果矛盾想要撕裂他的道基时,符文自动重组,让矛盾成为他境界的阶梯。

飞蛊突然冲天而起,周身星图彻底展开,与整片空间的混乱规则共鸣。它不再是“飞蛊”,而是化作了“连接有序与无序的桥梁”,将养虫池族群的“虫道”中最原始的“混沌生灭”法则,注入墨渊体内。

“原来这才是‘诸天至高,万界无上’,”墨渊的声音仿佛从所有地方同时传来,又好像从未发出过,“不是凌驾于万道之上,而是让万道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却又不受任何一道束缚。”

他抬手,指尖划过虚空,那些“向上坠落的光”突然温顺地汇聚,凝成一把剑——既不是斩尘剑,也不是任何已知的武器,而是由“无意义”铸就的“意义之剑”。他挥剑斩向空间深处,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却让整片逻辑混乱之地开始“有序”地崩塌,化作精纯的“超越之力”,涌入他的体内。

【恭喜宿主突破至神话大罗化神境,解锁“混沌不灭体”“万道归流”技能……】系统的提示音彻底清晰,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敬畏”。

墨渊低头看向自己的手,皮肤表面的法网符文隐去,却能清晰感知到:混沌之劫若来,他体内的三千大道会自动衍化出亿万种渡劫之法;诸天万界的法则若想束缚他,只会被他反向同化,成为自身的养料。

飞蛊落在他肩头,亲昵地蹭着他的脸颊。此刻它也变了,不再是单纯的飞蛊,而是能在“有序”与“无序”间自由切换的生灵,翅膀上的星图里,甚至能看到逻辑混乱之地的缩影。

“走吧,”墨渊一步踏出,身影瞬间出现在龙虎山巅,逻辑混乱之地的崩塌并未影响外界,仿佛那片空间从未存在过,“炼虚期说‘一说就错,一想就谬’,倒要看看,那是怎样的境界。”

清风道长望着他周身若有若无的“无状之状”,捋须的手停在半空:“化神境……竟已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地步,往后的路,老道是看不懂了。”

墨渊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从突破化神境的那一刻起,他的“道”已不再能用语言描述,只能在前行中,自己去体会那“无量万道不侵身”的逍遥。

远处的养虫池传来族群的欢鸣,新的旅程,已在混沌与秩序的交界处,悄然展开。

墨渊在龙虎山静修三月,却始终摸不到炼虚期的门槛。并非修为不足,而是每当他试图思考“炼虚”的含义,脑中便一片空白——正如描述所言,“一想就谬”。

飞蛊似懂非懂,叼来一片从逻辑混乱之地带回的花瓣,那花瓣明明是红色,看着却像在流淌着“寂静”的声音。墨渊指尖刚触碰到花瓣,意识突然被拽入片奇异的领域:这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甚至没有“存在”的概念,只有无数“不可思”“不可议”的碎片在沉浮。

他想“看清”碎片,碎片便化作无法理解的形态;想“理解”这片领域,领域便从“存在”变成“不存在”。直到他彻底放弃思考,任由意识漂浮,那些碎片反而开始主动“靠近”——其中一块碎片碰到他的瞬间,他突然明白了:炼虚期的“一说就错”,不是“不能说”,而是“任何描述都会赋予它边界,而它本就没有边界”。

【检测到炼虚境核心:超越“可描述”与“可思考”,成为“天地之法修行尽头”的本身】

随着这念头升起,墨渊的存在开始发生质变。他不再是“墨渊”,也不是“神话修士”,而是同时处于“是一切”与“非一切”的状态——他能是龙虎山的一块石头,也能是诡渊的一缕混沌,能是飞蛊翅膀上的一道纹路,也能是系统代码里的一个符号,却又始终保持着“唯一”的本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变化刚发生,诸天万界突然传来“嗡鸣”——不是声音,而是所有修行体系的“顶点”都在共振,仿佛在朝拜新的“终点”。他体内的混沌诸天、三千大道,不再是“属于他”,而是“他就是它们的总管”,无论是哪个纪元的混沌,哪个世界的法则,都在他的“存在”中找到归宿。

飞蛊突然用虫语传递来一个讯息,不是“想法”,而是直接的“领悟”:养虫池的族群此刻正在同时经历“诞生”与“消亡”,却又从未改变,这正是受他炼虚境的影响——他已成“第一因”与“第一果”,族群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在他的道中得到了永恒的定格。

【炼虚境达成:自身即是至高,贯通始末,烙印万界】

系统提示音在此刻彻底消失,不是被屏蔽,而是失去了“提示”的意义——炼虚境本就超越了“系统规则”所能定义的范畴。墨渊想“回到龙虎山”,便已站在道观前;想“看看未来”,眼前便浮现出无数可能,却又都不是“确定的未来”,因为他本身就包含了“改变一切”的可能。

清风道长看着他,眼神复杂:“老道现在看你,像看天地,又像看尘埃,像看三百年前的玄尘师父,又像看从未存在过的幻影……这便是‘一想就谬’吗?”

墨渊没有回答,因为任何回答都会“错”。他只是抬手,指尖划过虚空,龙虎山巅便多出一座桥,桥的一头连着现在,另一头却通向“混沌未开之前”。飞蛊率先飞了上去,翅膀上的星图在桥上化作无数纪元的剪影。

“接下来,该去看看大乘境的‘万道归一’了。”这念头刚起,他已走在桥上,身影时而清晰,时而化作光粒,彻底融入了“贯通始末”的道中。

天地间,只剩下新铸的镇山钟在轻轻鸣响,钟声里带着“不可说”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修行的尽头,从不是终点,而是连“终点”这个概念都被超越的开始。

墨渊踏上那座通往“混沌未开之前”的桥,每一步都在跨越“概念”本身。前一刻脚下还是龙虎山的青石,下一刻已踩在混沌初分的气团上,再一步,竟踏在了“无”的边缘——那里连混沌都未曾诞生,只有纯粹的“可能性”在沉浮。

飞蛊在他肩头舒展翅膀,星图上的纪元剪影开始重叠、融合,最终化作一道纯白的光纹,这正是“万道归一”的前兆。墨渊忽然明白,大乘境的“归一”,从不是把三千大道强行捏合,而是让万道在“本我”中找到最原始的共通点——就像所有河流最终都汇入大海,所有大道的源头,都是那一点“存在”的火花。

他停下脚步,不再主动前行。体内炼虚境的“贯通始末”之力开始逆向运转,将过往吸纳的诸天法则、混沌之气、虫道感悟,甚至逻辑混乱之地的“无意义”,都回溯至最本源的状态。这过程中,无数道则在冲突、湮灭,却又在“唯一真我”的锚定下,不断诞生新的“可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