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知青走到玉珍家门口时,有知青指着院子张口结舌的问,“主任,咱大队还有这么好的屋子啊?那里面住了人吗?”
妇女主任笑笑,小心思可瞒不过她。这孩子刚到村里就起了小心思,真是……,她点头说道,“肯定住了人啊,没看见屋顶飘散的烟雾啊,那是有人在做饭啊?”
“可,这……”女知青还有点不甘心。
对比下,她们知青住的那院子,与眼前的灰墙黛瓦怎么能比。
“这屋子以前是城里的大资本家的仓库,还有庄头与护卫住的院子。只是在解放后,那家人要离开就把院子卖给了现在的房主。现在是别人的私宅。”
“那买院子的也是地主吗?”句句话都挖坑的女知青,不知道她的话已经让主任还有身边未来要相处的小伙伴们决定远离她。
“不是,那资本家在不知道多少代之前的老祖宗是我们大队的人。后来他们家发达以后搬去了城里。
只是在我们大队,她们家依然还有田地,当时他们家别的地方都没有置办田产,但我们大队他们家依然还是有田地。至少一半以上的田地都是他们家的。
村里的那座石桥就收他们家的不知道哪一代老祖建造的。
还有他们家在我们大队还有亲戚,虽然都是远亲,但也是亲戚。
解放后,田地归了国家,分给老百姓,但那宅子没有收走。毕竟那不属于田产,只是那家人要离开,就把宅子卖给了正准备盖房的远亲,那家人不只是远亲,现任房主还在那家人家里做过丫鬟。
因为认识,房屋说是卖的,但也只是象征性的收了一点点钱。
那家人也不在意一座农村院子的钱。”妇女主任简单的解释了一番。
免得他们闹出事来。
“难怪。”
妇女主任刚说完,玉珍就背着背篓走了出来,“婶子,这是上山啊?”
“啊,嗯,你这是?”玉珍诧异的看着妇女主任问道。
“新来的知青,我带着他们在大队四处转转,了解了解咱大队。”妇女主任笑道。
“那你们忙,我上山去。”
妇女主任点点头,带着一群知青走。
“那人怎么不去上工?”看着玉珍年纪不像他们看到的那些老妇女,好奇的问。
“她是从城里退休回来的,上什么工,还有现在离上工还有一会儿。”妇女主任心累,这些孩子问题真多。
满村转了一遍,妇女主任告诫完知青们才回家。知青们,饿着肚子进城给自己置办一些东西,离城里近,不少知青还是蛮满意的。
来的知青确实有一两个不开眼的,但没有闹腾起来,惹了几次事情,就被送走。
退休后的日子,过得闲适。活到九十年代,玉珍才闭眼离去,那时候家里的大孙子得了她的真传,从厂里出来在市里开起了大酒楼。
其余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不管有没有学习厨艺的,都得了玉珍传给他们的每人一道小吃的秘方。
玉珍去世后,老宅子外面跪满了人,都是孝子贤孙。
…………
年代文中的懦弱岳母
平行世界,架空,地名人名胡诌,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老二家的那屋子让出来。”坐在堂屋上座的一位老爷子拍板定下调子。
一直低垂着脑袋的女人,突然抬起头来,眼中带着滔天的怒火的盯着首座的老爷子,大声的说,“我不同意,凭啥让我让屋子,我男人是死了,可我还没有死,我还要一个结婚的闺女。咋滴,想明抢啊?我告诉你们别逼我,逼我一把火点了你们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