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新世界1620 > 第62部分(第1页)

第62部分(第1页)

年轻书生显然也是官宦子弟,说得面前的大明官员连连摆头做谦逊惭愧状,但表情却很〖兴〗奋。

一番你推我让的礼节过后,年轻书生带着车队从官兵分开的通道朝远方的难民营走去。饥饿了一天的难民纷纷带着各种口音拥在车队两侧,喊着各种感激的口号。

入夜了,一堆堆篝火在难民营里晃动着,勉强盖过了冬夜的寒风,吃喝下滚烫的稀粥和少许麦面窝头的难民们挤在篝火边或缩在窝棚里昏昏欲睡。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新年除夕了,但眼前的海州城外的难民却没有任何生活的希望般,在刘耀禹等人的私下赈济中苟延残喘。

难民营的最外围,一伙强壮的汉子围在刘耀禹的身边,各个毕恭毕敬的表情。

“禹九哥,这是按照大当家的吩咐从附近聚拢的流民。这里面,徐、淮、山东各地人都有,男女老少一千多口。大当家过几天就会派船来运走,这次全靠您疏通官府了。”

听完颜思齐下属的汇报,刘耀禹笑眯眯的摆摆手:“哪里话,颜大当家的真把我刘耀禹当外人了?况且弟和严先生也有数面之谊,能帮上颜大当家和严先生的忙,弟求之不得!”

面前这个有着深厚家族背景的青年如此一说,长年跑海的汉子们都应和着连连夸赞。

看着东面远方黑漆漆的夜空,刘耀禹的微笑渐渐停在了嘴角,最后微微叹了口气。

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从山东到闽浙一带,颜思齐正在疯狂地四处圈流民,表面上的理由是带人拓殖南洋避开灾荒,但刘耀禹知道这一切的后背,都是那个高深莫测的严晓松在指挥。

同胞拓殖海外其实打万历初年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趁着流年灾荒如此大规模的聚拢人力南下,倘若没有个好的照应,颜思齐这样的举动其实和造反差不多了。

不过颜思齐也很聪明,并没有固定在一地大张旗鼓,而是分散在沿海许多点悄悄进行,如今的海州已算是最大规模了,据说颜思齐甚至在辽东都有人跑这些事。

动用了家族的脸面关系,刘耀禹才算打通了海州的官府门路,让海州上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颜思齐一伙“海商”四处拉人装船。

而刘耀禹所要的回报,就是严晓松暗示将来那个什么美利坚国的大明商货数省独家代理权。

虽然父亲是个大商人,刘耀禹也是独子,但刘耀禹却被从小告之不许经商,而是读考书文,希望有一天借助家族的关系入朝为官。但生性潇洒的刘耀禹显然不愿意死读书求那种表面的虚荣功名,反而越发对家族的商号生意感兴趣。

加之这次无意中遇见了严晓松,更加勾起了刘耀禹内心那点冲动。这一次,刘耀禹就打算自己好好表现一下,以打动自己的父亲。

算算日子,此时的严晓松大概已经和颜思齐在澳门再次碰头,根深枝茂的李旦家族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带着这些疑问,刘耀禹走向了自己的马车,打算继续南下南京,去见自己的大伯,南京工部尚书刘殿煦,以及二伯南京礼部侍郎刘殿申,以求得对方的支持,也算是继续加大自己的押宝。

刘耀禹走远了,身后的海州城外难民营里,某个角落里,大周后裔、童生、难民三位一体的常昆,正极其没有节操地抱着妻妾舍不得吃的窝头猛啃着,一边吃,还一边长吁短叹时局人运如何如何,身边一堆女儿都眼巴巴地看着他……(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东风紧(二)】………

农历腊月三十,除夕又至。

大明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数月前的一场滔天洪灾,漳浦县方圆百里如被剥光衣服的少女般遭到惨绝人寰的大自然凌辱,数以十万计的失去家园与希望的灾民朝着四面八方流散。

在通往六螯所烂泥般的道路上,一群大约百人的难民蹒跚前行,一路捡着无人过问的各类农村木器杂物。一路上并没有发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难民们只能垂头丧气地朝栖身的六螯所走去。

人群大多由青壮组成,但从身形上看,几乎全是瘦骨嶙峋的乞丐,他们是曾经的六螯所的军户。六螯所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成为废地,如今大水天灾一扫而过,军所头子们早就逃进附近大城躲灾,只留下当地军户以异常坚韧不拔的小强精神还守着他们的所谓家园和颗粒无收的农田,过着无可奈何的垂死生活。

漳浦水灾,导致更多四下流浪的难民进入了六螯所的地界,此时无论是自耕农还是本地军户,都如丧了魂般住在破旧的军堡四周,靠着野菜树皮果腹度日。

某块临海的乱石滩上,一高一矮两个衣衫褴褛的青年无力地来回走着,企图在石头缝里能发现昨天退潮后留下的海产。

“乔肆,有个螺!”矮个子的青年突然一指,脏兮兮的脸上露出烂兮兮的笑容,没了一只鞋的脚飞快地朝乱石滩上某处奔去,之前的偏偏欲倒此时变得极度灵巧亢奋。

高个的青年也是一愣。赶紧提着手里一杆已经生锈的长矛跟了上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