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老乡亲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配》,一定是孙甫亭的乳娘,他说孙甫亭配戏盖口严谨,“打柴”一场站

的地方,非常合适,盖口又严,所以旦角唱起就舒服多啦。

文亮臣也是票友下海,后来傍上程砚秋,一些老旦单挑的戏就全

搁下了,文的脸上长满了葡萄坑的小麻子,俗名橘皮脸,扮起来活像积

世老婆婆,下台之后说话动作慢条斯理,也像一个老妈妈,同行背后都

叫他文老太婆。他给砚秋记戏从没误过事,后来秋声社四大金刚集体

投奔新艳秋,程四把个王又荃恨得牙痒痒,唯独对文亮臣未出一句怨

言。可惜好景不长,新艳秋遭了官司,戏班报散,文亮臣也就改行做小

买卖啦。

来台之后只听得杜夫人唱了两出满了满调的老旦戏,盛世元音,

堪为下一代的楷模。现在各剧团,虽也培植了几位坤角新秀,可是都

是雌音太重中气不足,遇到大段唱工,很有点替她们提心吊胆的感觉。

至于几位男老旦上得台去随随便便,完全以交待公事为目的,想起当

年龚老发高烧到三十九度仍旧咬着牙登台,那种敬业精神,相去就不

可以道里计了。

清明零拾

过了元宵一晃就是清明,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里,清明是相当受

人重视的,因为清明家家都要上坟扫墓,慎终追远,缅怀祖德,永绥先

灵。

依照太阴历推算,清明与寒食,相隔不过两天,唐代沈俭期《岭表

逢寒食》诗:“岭外逢寒食,春来不见饧。洛中新甲子,明日是清明。”由

此看来寒食清明,变成仅隔一日了。

《舆地记》祭礼一节说得很清楚:“祭礼,士大夫庙祀,民间不敢立

祠堂,清明祭于墓,七月中旬祭于墓,十月一日祭于家,冬至岁暮忌日,

俱祭于家。”千百年来,内地民间扫墓大都是照此奉行的。

古代寒食例不举火,相传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焚绵山的意思,到

了清明那天再重复举火,韦庄诗有“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

烟”,可为明证。清明所举之火,称为新火,在唐代极为盛行,皇上并于

是日举行清明赐火。民国二十年笔者在上海名医丁秉臣(济万)府上

看到一幅宋人画无款识工笔《清明赐火图》手卷,据乃叔仲英说:“乃叔

祖泽周公少从御医马培学医,马以医治慈禧沉疴而得誉,此幅宋画即

得之上赏。”根据《荆楚岁时》记载:“唐取榆柳之火,以赐群臣。”据说赐

火在朝会散时,由近侍将榆柳树枝点燃后,由皇上亲自分赐群臣,即曰

新火。群臣拿出宫廷,火已熄灭,但他们拿着柳枝回家插在门首,清明

上坟插柳有人说就是因此演变而来的。

有一年我到江西的修水公干,正赶上清明,当地管清明叫“蛋节”,

我觉得很奇怪,同时发现当日家家吃各式各样做法的蛋。当地钟姓是

大家族,五世同居,人口繁赜,过蛋节更热闹。他们把青年男女,分成

两组,一组画蛋,一组雕蛋。画蛋是选外壳坚硬的鸡蛋或鸭蛋,连壳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