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老乡亲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神庙一些小古玩铺玉器作,为了招揽顾客,时常派人到戏园子里去卖

点小古玩,大致是汉玉、扳指、烟嘴、印章、鼻烟壶、玉带钩、玉牌子,再

不然就是文房用具,或是妇女用的簪环首饰家常日用珠翠。在戏园子

里卖古玩玉器,有三项不成文规定:第一不准吆喝;第二只准登楼售卖

(因为楼上坐的都是文士官员);第三物件须放在托盘里,不准用带盖

儿的提篮捧盒。李盛铎前辈在戏园里买过一方阅微草堂小琴砚,是纪

晓岚三考以及后来钦点大主考所用的砚台,砚旁边款有纪昀亲镌的题

记。李得此砚后,视同拱璧,不肯轻易示人,结果还是让水竹村人徐东

海软磨硬要拿去。李写了一篇《煮砚记》,披丽隽拔,讽而不伤,的确是

一篇幽默好文章。后来大概怕徐东海难为情,所以没有收入他的文集

里。江东才子杨云史也在戏园子买过一只汉玉秋蝉,玉虽不算十分殉

润,可是雕琢古拙琼秀,加上他系在腰里日夕盘拂,璇玉瑶珠,球琳美

备。据说他在北里昵一名花,小字玉蝉,已论嫁娶,突然病逝。他在戏

园看见有人兜售佩玉,居然有只玉蝉,为纪念彼姝,没有还价,就把那

只玉蝉买下来丁。现在知道在戏园子里卖玉器的人,已经不多,这些

风流韵事知道的人,更是少而又少了。

打手巾把儿的

根据无补老人赵次珊说,早先北京的茶园是没有打手巾把儿的。

先是天津下天仙有两家茶园开始给客人打手巾把儿,这个风气到了光

绪末年,才传到北京的。早年北京人请朋友下馆子吃饭,余兴是戏园

子里听戏,珍馐肥狞,饮啖之余,除了酒后思饮,油汗盈额,能有一把滚

热手巾擦把脸,的确痛快舒服,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所以这项生意很

快就发达起来,后来因为人人使用,难免传染各种疾病,一般讲求卫生

的人不敢使用,加上警察的禁止,大约时兴了一二十年就渐归淘汰。

别看他们十条手巾为一捆,楼上楼下,飞来掷去,很少有失手事情发

生。在人群里抛扔自如也得说是一种特别技术,尤其在第一舞台,从

楼下池座,扔到三层的散座,毫厘不爽,又得有蛮力,还得会使巧劲,这

种手法,绝非一般“力笨头”所能胜任的。北平老旧家关家大院何家,

有位公子觉得这个行当好玩,愣是跟中和园一个扔手巾把儿的高手老

纪拢眼神,练准头。何家花园子里有一座花神祠,玉清金阙,飞檐拂

云,手巾把儿扔上扔下,已经练到百无一失。踉老纪到园子,脱去长衫

客串几次,也都挥洒自如。有一年冬令救济大义务戏在第一舞台,连

演两天,这位大爷一定磨烦老纪要去一试身手,头一天,倒也平安无

事,第二天一个揩完脸的手巾把儿,从三楼往池子里扔,偏偏扔在池座

京师警察厅总监李寿金座前的茶壶上,当时溅了李总监一身茶水。李

以扔手巾把儿太冒失,一伸手就给何大少两个嘴巴!当然惹下一个小

麻烦,后来还是王士珍、江朝宗出面摆平,从此何大少因扔手巾把儿,

反而变成北平的闻人了。照片里,有一张是扔手巾把儿的,可惜看不

出是哪家园子,如果是第一舞台就更精彩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