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悠悠田园乐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不过,又一想,不用算筹就能算账的事情还真没听说过,心里又有些好奇!她也不是说非要找玉帛堂的麻烦,这是觉得这店做事也太不地道了。

想想之前,自己也算是这里的老顾客了。今天,是被发现他们多收了银钱,那不知道的时候呢,也不知道自己被多收了多少的银钱了。想到这玉帛堂把她当成冤大头一样的对待,她就生气不已。觉得膈应的慌!因此,她才控制不住脾气,和曹掌柜当街理论了起来。却没想到一下子就把事情闹大了,如今也有些息事宁人的意思,她毕竟是个妇人,纵使有几分泼辣,心里还是胆小的。但是,这玉帛堂依然和她理论,让她没有台阶可下,因此才闹成这样。

这小子如今跳出来,把其他人的注意力引开了,李夫人心里松了一口气,虽然嘴上说的狠着呢,但是心里也想着差不多就行了,闹的太难看也不好,大不了以后都不到玉帛堂买东西不就成了!

程兆儿可不管李夫人这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她当下便找人实验起来,便对着当街看热闹的众人道:“各位乡亲们,既然李婶子说了,那么小子也只有一试了。我看各位大娘婶子的手上都拎着菜篮子呢,想必这是赶了早市买菜的。大娘婶子只需要告诉我这一斤肉或者一斤菜是多少银钱,你们买了几斤肉和菜,小子我就能快速的告诉你们,你们买这菜以及肉,到底一共花了多少银钱!”

众人一听来了兴趣,若说只是单独的算买肉或者买菜的钱,那不算是本事,毕竟他们这些做小本买卖的那是对自己卖的货物门儿精。一斤东西多少铜钱,买了多少斤,他们也能快速算出来,做生意吗,这点能耐没有,他们也不敢做生意了。但是,这赶早市的人可不止买了一样东西,那是琳琅满目,少说也有两三件,如果能很快报出究竟花了多少银钱,那也没几个小老百姓能做到的。甚至有那家里人口多的,或者要宴客的买上那么十几样,那还真真是不好算啊!

想到这里,众人又兴奋起来,好久没这些热闹可看了。当下,有那么几个妇人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很快,就产生了第一个实验者,这依旧是一个中年妇人,看着穿着也齐整,虽然不是什么丝绸衣物,但是,至少没有补丁,再看她手中的大篮子,有肉有蛋的,还真是多呢。

程兆儿眼一扫,便客气的一拱手,道:“大娘请!”

这妇人也是个好事的,便道:“我今日赶早市的时候,买了上好的一条猪肉,称出是两斤八两,每斤8文钱,买了鸡蛋五双,每个鸡蛋1文钱,还买了四文钱每斤的苞谷面三斤和2文钱一斤的韭菜一斤,今日我花了多少银钱?”那大娘说完,还得意道:“也是赶巧了,刚刚我才数过钱袋子,所以花了多少,我心里清楚的很,你可别想蒙骗我。”

程兆儿等她话音才落,便准确的报出的答案:“是四十四文钱,大娘,小子说的可对!”这加减乘除,对拥有现代灵魂的程兆儿太简单了,这些在现代,连个小学生可都难不住呢!除了要注意在这古代,这八两等于半斤,其他的还真对她没什么难度。

那妇人一愣,便道:“对了,你是蒙的吧?”这话一出,之前将信将疑的村民可都是惊讶了,没想到真的算对了,而且这么快。

当下,上来充当实验者的人越发多了。程兆儿也不挑,只要有人来问,所有的都能很快给出答案,算了十个以后,周围人看她的目光都不一样了。之前还带着轻蔑,现在就是崇拜和吃惊了。

曹掌柜更是兴奋不已,看这小伙子可是有本事的很,这几日账房又不在,如果可以,将这位招揽过来算几天帐,也算是给自己减轻压力了。如此想着,他心里暗暗盘算起来。

再说周围的乡民,包括之前那位李夫人,这回是真的服了。也只能感叹,真的给他们看到了一个奇才罢了。要知道,刚才有一位商人,正好途径此处,也来了兴致,让这位赵成算了一下,那可是二十几两银子,三十几种货物,居然这位赵成小先生也不用算筹,且速度很快的完全算了出来,一个铜板都不差的,没看见那个穿着丝绸布料的商人两眼放光的盯着他吗?!

真是奇人啊奇人。

当下,那李夫人也爽快而不失尊重道:“没想到赵小先生如此有本事,妇人我之前失敬了,如此,我看在赵小先生的面子上,便不找玉帛堂的麻烦了。”她觉得今天,看到这样一场大戏,也值了,接过玉帛堂伙计递给她的多算的银钱,也没数,便走了。这个奇事,回去可以和自家老爷说道说道了。

人群中还有人要上前来算,但见赵成有些意兴阑珊的样子,也不怎么敢了。原本,这人只是个小子,他们随便上前也是无所谓的,如今看来是个有本事的,他在乡民们的眼中就不同了,心里陡然生出一些对有识之士的敬畏,在他们心里,账房先生也不是他们这些泥腿子能比得上的。

还有一章补得今天的,还没码好,可能要到十二点后。

012 五百

于是,人群也逐渐散去了。这时,那个商人上前一步,作了一揖道:“赵先生,在下有事相请!”

程兆儿微微挑了挑眉,她倒是没想到没让曹掌柜看中她的才能,倒是让这位商人占了先了。而且礼遇的让人惊讶。

这个时期可不是程兆儿原本熟知的重农抑商的朝代,商人的地位低下。这时候的商人貌似没听说地位低下,商人有钱买官的,或者是子孙后代从政为官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她都有意识的问过汪氏,汪氏虽然说的不是很清楚,而且有好些不知的,但是,程兆儿还是能够感觉到,这个时代的商人还是能受到礼遇的。

光看这商人一身的绫罗绸缎和气度,就知道这是个比较有涵养和知识的古代人。

程兆儿还是第一次和这种人打交道,心下有些打鼓。不过,到底是见惯世面的人,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妥来,而是沉稳的回敬了这位商人一揖,礼貌道:“不知这位老爷怎么称呼,小子不才,当不得老爷请字,有什么事只管吩咐便是。”

那商人有些感叹,这赵小先生穿着实在是破旧,没想到礼数如此周全,真是奇哉怪哉,只不过这不是他要管的,便顺势答道:“在下可不是什么老爷,只是一个管家而已,在下姓陈,赵小先生如果不介意可以称呼我一声陈哥,我这次途径这里,也购得一些东西,只可惜身边只一位账房先生,如今有些水土不服,实在也不能做事了。但是,行程搁置不了,如今那些货物就差最后的点货比对账目之事,如果赵小先生愿意与在下走一趟,在下愿意出五百文钱。”

程兆儿心里一惊,她不知道这五百文是出的多的还是少了,但是相比较她之前比对出来的铜钱的购买能力,五百文可是真多啊!因此,心动不止。她这边还不清楚,一直关注程兆儿动向的确实暗暗咂舌不止,这银钱出的可真多。

在玉帛堂,那位老账房先生一月是八百文钱,这已经是在这里非常拔尖的了,寻常人家的账房也就五百文一个月。除了账房,也算工钱比较拔尖的是衙门里的捕快,也才不过三百文一个月罢了,想不到这赵小先生一天就五百文钱了,不过想想她的本事,倒也觉得值得啊!

程兆儿虽然很心动,也急需用到银钱,但是,她理智尚存,关切的问道:“陈哥,不知是些什么货物,在哪里清点,需要多久?”

陈管家暗自点点头,这赵小先生虽然年纪不大,却是个谨慎的,这样他把货物给他清点入账,也放心多了。他这次在街道上闲逛,就是为了看看周边有没有些比较大的商铺,然后找个靠谱点的账房帮他把货物清点一下,想不到得来全不费工夫。

于是,便用手指了指一边道:“我那货物不远,就在那边的码头那边,这次出来也是为了寻一个账房,我们老爷给我们定了回程时间,如今的行程耽误不起啊!以赵小先生算账的速度,想必可以给我省去好些时间了。”

程兆儿暗自觉得可行,那边那个码头倒是不远,汪氏还让她过去那边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这石磨镇别看不大,但是却还算比较不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边临近处是有个码头的,虽然不大,卸货装货的人还挺多,外地在此暂歇的人也多,因而那边小摊贩多,比早市要便宜。如果去那边,那边人多,倒是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了。想了想,便道:“承蒙陈哥看得起,我就走这么一遭,说句实在话,我也实在是缺银钱,陈哥这回给的酬劳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一定尽心尽力将货物的账目清点清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