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悠悠田园乐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目送走了汪氏,程兆儿开始仔细的观察起这个小镇!

这就是石磨镇,虽说是镇。但是,要说繁华还真的说不上,至少对于前世见惯了繁华的程兆儿来说,这些真是不够看的。

而且,整个小镇,那一条号称主干道的通道真的很窄,路边上的房屋倒是不错,无论再旧的房子,看起来都古典非常,让程兆儿有种游览古城古镇的感觉,看的都有些目不暇接了。

这时候可能正逢早市,男男女女的已经活动开了,有提着菜篮子买菜的大姑娘小媳妇,有架起了早点摊子卖馒头卖面的。还有一些卖精致古朴又零碎的小物件的小贩也出来了。

街道两侧的门面也相继打开了木板门,伙计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开张了!

程兆儿仔细观看了一下他们的穿着,发现多是粗麻制的衣服,也有些细麻的。只有零星的一两个人,明显像是富裕人家的,穿的那是丝绸!

程兆儿皱眉,也不知道是这里不产棉花,还是这个大夏国是没有棉花的。总之,她没有看见棉布的存在。

这个时代虽然对于程兆儿来说是未知的。但是,好在对女子的苛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恐怖,至少小门小户的女子为了生计之类的抛头露面的是很多的。

而且,十里八乡的,程兆儿也听过许多寡妇再嫁,或者和离的妇人以及被休的妇人再嫁之事。甚至因为近年来战乱频发,朝廷非常鼓励妇人再嫁,多多的生育子嗣,长大了好为军中添一份力气!张氏不就是寡妇再嫁之身吗?

当程兆儿听到这样的情况之时,顿时松了口气,如果到了传说中那种女子连门都不能出的年代,程兆儿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听着小贩们的吆喝声,程兆儿暗自盘算起来。一个苞谷面的馒头有男人的拳头那么大,才一文钱,一碗阳春面虽然看起来清汤寡水的,虽然面条看起来并不怎么白,有些发黑发黄。像之前程兆儿吃过的苞谷面饼一样的颜色。大概就是苞谷面制的面条!可是里面放一勺店家特制的大酱,一个在码头上抗重物的伙计也差不多能混饱肚子了。而这样一碗面也才2文钱。

009 吵闹

本来,程兆儿以为一文钱很少了,结果事实上一文钱的购买力算是大的了。相比于现代,一元钱可是基本上买不到什么东西了!而一斤苞谷粒才三文钱,一斤苞谷面才四文钱而已。

贫瘠的农民守着几亩薄地,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一亩薄地也就出产三百多斤的苞谷,肥沃点的土地大概能达到四百斤的苞谷,按照大夏朝按照收成的两成缴纳粮食水,也就是说,一亩薄地最终收的苞谷粒就算一颗不吃。也挣不到一千文钱,也就是一两银子。

如今,虽然看似并没有殃及程兆儿所居住的石磨镇。但是战争的阴影却在平静的表相之下。慢慢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首先,几乎家家户户有男丁的人家,有点钱的就出钱,没有钱的就被朝廷强制征兵。最终,是死是活由天注定。

再有,随着和离国的争端日益增大,朝廷加重了税负。不提其他的,就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粮食税负,原本大夏国的粮食税负才一成五而已,就是去年,才增加到了两成。

至于以后会不会增加,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谁都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左右这样的事情。

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程兆儿来说,还是太远了。她现在所要烦恼的是,怎么样才能填饱自己和圆圆的肚子,让自己过的好一点,不要受人欺负罢了。

当务之急就是挣钱啊挣钱!

想到这一点,程兆儿又打起精神来,继续观察着这个石磨小镇,有没有什么能够让她赚到钱的去处。

小吃?做吃的她倒是不怕。但是,她又没有成本,再加上自己家距离石磨镇可远了。就算卖小吃,光是过来镇上,每天就够呛了。

这个还是等以后有条件再说吧。当务之急是能快速的挣到钱的。

刚想着,就看到前方的街道上聚满了人,有些小贩甚至连生意都不做了,直接收了摊子在那边观望。程兆儿就看到一个卖豆腐的在那边,推着放豆腐的平板车,往人群里伸脖子呢!

人群里还有阵阵喧哗声传出来。像是吵得挺激烈的。

程兆儿也好奇起来,看这天色尚早,便也凑上前看个究竟。

凑上前去,一看,里面是在一个卖布匹的店铺门口,有七八个人正在吵架。有一个貌似是店铺中的掌柜的,正在那里和人作揖道歉呢!程兆儿听了半晌才知道。

那一波同店铺中的掌柜的吵架的也不是一伙的,起因是镇上有一个小有积蓄的妇人,她在这里买了些布料,数量挺多的。结果,店里的掌柜的收了钱,没想到多算了一百文钱,本来这个妇人不知道啊,结果正好遇到一个陪妻子来买布料的书生。没想到这个书生颇有几番本事,竟然还懂得算账,结果就多了句嘴。

他说完倒是爽快了,陪着妻子回家去了。这妇人不干了,当场要掌柜重新算。掌柜的也没办法,客户得罪不起啊。

于是,硬着头皮算了一遍,结果果然之前多算了,但是,也没多算到一百文钱啊,那妇人不干了,又让那掌柜的算一遍,结果算的第三遍有不同。

结果,这位掌柜的辛辛苦苦算了三遍是三个不同的结果。当下,这妇人就火大了,同在店铺中买了布料的其他人因为看到有热闹,也不走了,看起了热闹。

结果是这个结果,纷纷质疑这位掌柜的算账的能力,要求重算。

掌柜的当然不肯,再三保证没问题,可是,别人哪里肯相信,更加的吵闹起来。之前那个挑起事端的妇人更是要求退钱,这布她不买了。

这位曹性掌柜也是憋屈啊,他其实真想大吼一声,不买算了,本店不缺你这笔生意,可是,如今,一时不察,事情闹僵开来,他却是不好说这话了。这店名声都被弄坏了。要是少东家知道了,还不得剥了他的皮。

要知道,他们玉帛堂可不是就他这家店,那是全大夏都有的,这镇上的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个分店。

这名声一旦坏了,多了一个欺客的名头,关了这个小店事小,要是其他地方,譬如说京城的店铺那边都流传开来,以至于影响了生意,他就算死也不能谢罪了!

问题是这不是他的错啊,这个小县城每天的生意少的可怜,那专门算账的账房正好家中老母过世,告假回家了。

谁知道这账房先生天天在的时候,没来什么大客户,这妇人赶巧在账房先生回家了,她来了。

结果,虽然他作为掌柜的是会算账的,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的,当时客人又多,一下子算错了也是可能的。

之后,这妇人又急吼吼的,他老人家活了五十载哪里被人这么逼迫过,这手一抖,又算错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