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软约束
”,那么高校财政体制是这个
“软约束
”问题里最软的环节之一。高校管理层大约也
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抱定一种“大学请客,政府买单”的态度搞“大跃进”。
高校这种“我请客,你买单”的轻浮态度,正好与政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虚荣心一拍即合,
导致了大量公共资源稀里糊涂地流入高校、不明不白地被花掉。一方面,中国的基础教育投
资稀缺,许多孩子们识字的机会都没有;另一方面,我们成天嚷嚷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一会儿“211工程”,一会儿“985工程”,钱哗哗地往高校倒。“一流大学”的愿望虽然美好,
但我总觉得有点家里这边还缺米下锅、那边就非要跟邻居比谁家计算机配置更先进的意思。
就在中国这些年忙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美国近年的一个重头戏却是“建设世界一
流中小学”。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似乎是一个连续谱的两个极端。中国的孩子学习书
包重课业难补习班层出不穷,是作业和成绩的奴隶,美国则似乎相反,孩子作业少课业简单
放学早课外活动多……一个极端固然不好,另一个极端却未必就好。调查表明,美国中小学
教育质量不佳。03年
OECD的一个报告指出,在
38个被调查国家中,美国
15岁学生的
数学能力排
24,科学能力排
19,阅读能力排
12,解决问题能力排
26。在一个竞争激烈
的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放弃基础教育,就是放弃未来。美国这样一个一心领导世界的国家,
怎么会听任自己的中小学教育沦为“二流”呢?
“不让任何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台
的。它是联邦政府针对公立中小学的一场教育改革,01年底国会通过,02年初由布什签署,
至今已经
5年。
这个改革的宗旨就一条:让公立学校对公共资金负起责来。其核心举措是用标准化考试的方
式对
3到
8年级的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能力进行年度检测,以此衡量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
如果学校连续两年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能力,那么就应该允许学生转到别的学校去。
如果连续五年没有改进,就可能更换该校的领导管理层。当然,该法案还包括其它的重大举
措。包括加大联邦政府的教育投资力度;考核教师的水平,给教师的“上岗”设立一个门槛;
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方式有更大的发言权,也给家长择校更大的自由等。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这个教育改革的本质,可以说是“将竞争机制引入计划经济”。美国教育部声称,此项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