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狱吟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这人戴着眼镜,方正的脸,看上去很斯文。听阿灿介绍,这人是看守所的大拐,所有犯人都得听他的。他犯的是盗窃,判了三年,接判后就留在看守所劳动,现在还有一年的刑期。他叫廖应龙。

廖应龙在看守所主要是买菜,为住院部买菜,为干部买菜,私下为号子里的犯人买菜。廖应龙的这个“工作”是最大的肥缺,就是为人买菜,一天都要净挣上百元,比狱典的工资要高出二倍。托他买菜,给一百元,最多只能得到四十元的菜,剩下的六十元就落入他的腰包。当然,这些钱并不是他一个人吃,他也要打点,也要为人,尤其要搞好所长的关系。我们明知是高价菜,也还得找他买,除他以外,没人能够带着大包小包的菜在监狱里面进进出出。认识他,比认识干部还管用,能找到他帮忙,就是最大的面子,价钱再贵,也在所不惜。

我到看守所后,廖应龙曾到下六号几次,我们彼此没有说过话,每次都是晚上这个时候,他在高高的风窗口,隔着铁栏,低俯着头和阿灿交谈。

得知他有这么优越的条件后,我很想认识他,想通过他与家人联系,谈谈我的案情,了解一下外面的情况。因为我的事只有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家人。这次我入狱,他们还以为我犯了弥天大罪,并不知道前因后果。我想,廖应龙也许早就注意到我,有时他虽然在和阿灿交谈,目光却停留在我的身上。

今天他无事找阿灿,是不是想让我主动与他交流。

阿灿和他聊了几句,当他们谈得差不多时,我对阿灿说:能不能请他为我带点现金进来。

我想一步一步的来,通过带现金,与家人取得联系,再看看廖应龙的可靠程度,最后才是传递书信。

阿灿站起来对廖应龙说:喂,廖应龙,这是我的朋友老黄,好朋友,和我吃一锅。想请你带点钱来,该是?

廖应龙没有马上回答,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才说:可以,把联系方式写详细,我一会来拿。

廖应龙第一次给我带来了五百元,我当场就给了他两百元。以后,廖应龙成了我可靠的通讯员。我把我与陈林的纠纷详细写出来,由廖应龙转交给弟弟和妻子,廖应龙又将家人写的书信,物品,报刊,现金等送进号子。

我第一次收到家信,已经入狱二个月了。一封是弟弟写的,一封是妻子写的。

弟弟写到: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为你的事奔波,你放心吧,没有什么问题,出来只是迟早的事,你不要着急,慢慢地来。

妻写到:筑开,我们已经分别两个多月了。虽然我们别离过很多次,但是没有一次使我这么耽忧,我回到家里,总觉得家里空空的,好象少了什么。原来你也经常出差,不在家,可是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你的事我从来没有过问,你也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你是为什么入狱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当别人问到你时,我对他们说,你的事是你的事,你犯了罪你来承担,我不管。话虽然这么说,我还是在为你跑,跑检察院,托熟人打听,据得到的消息,你惹到了不该惹的人,跑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你写的信我看到了,知道了前因后果,虽然这样,你还是不该采取这种方式,吃亏就吃亏,你也吃过很多亏,可是你都忍过了,这次却捅出大乱子来,吃了更大的亏。最后会是什么结果,还不知道。

儿子比原来懂事多了,学习也刻苦了。你的事他已经知道,他从来不追问,只是有时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在家里一切都很好,你不要挂念,你在里面要多多保重。

读了这封信后,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下来。

我与妻子的关系并不融洽,虽然我们共同经历过上山下乡,又一同调到同一个单位工作,相识相知十年后才结婚。我们的家庭环境绝然不同,我和她的追求又有极大的差异。她父母亲都是革命干部老红军,家庭教育传统而规范,她只愿与家里的姐妹相处,过那种平平淡淡真真切切朴朴实实的生活。我出生在工人家庭,从小在街边长大,受过高等教育,向往大风大浪出人头地荣华富贵的生活,我具有男人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在思想上,文化上,事业上,追求上都不相同,这种差异虽然影响感情,并不损害家庭。我们也象成千上万的家庭一样,有吵有闹,有分有合。我们曾有两次走到崩溃的边缘,写了离婚报告,其中有一次甚至迈进了居委会大门,正巧那天不办离婚手续,我们就回家了,以后再也没有提出离婚的事。说实在的,我当时并不想离,即使妻子具有女人该有的缺点,但是她没有一点的错,她对待家庭是尽心尽力,无可挑剔,要错,只是我的错。

妻子的来信我不知看过多少遍,每看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思念,就有一次新的泪水。亲人的理解胜过国家的昭雪。理解贯穿整个人生,而昭雪只能说明过去。刚开始我流泪时还避着阿灿,后面也顾不上这些,想流就让它流吧。阿灿也特别懂事,每当这个时候,不仅离我远远的,还把所有的犯人都叫回号子,留我一人在风坝里。

我是男人,从来不流泪;我是男人,只为亲情流泪;我是男人,流泪时让泪水象瀑布一样痛快洒落,没有声音,不去擦试。

靠着牢门的风窗,想着高墙外面的妻。我思绪如潮,感概万千,泪帘止不住蒙住了我的双眼,象无声的雨。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环境,还有什么比得上妻子的关心和焦虑。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的气节,也最能表现人的气节(1)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我出去的企望已经渺茫,风窗外的牡丹由盛到败,太阳由烈到柔,我的归期却未有期。

阿灿象懂得我心事似的,跟我聊起来:

你刚来时对我说过,要不了几天就可以出去,当时我没有说话,过了一个月,我知道你出不去了。一般能出去的,在一个月内都可以出去,没有逮捕前很多事都可以办,只要逮捕了,就要通过法律程序,就不那么容易。第一次坐牢的人不知道这些,尤其是经济案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是经济纠纷,有一点关系,最多呆上几天就可以出去。公安和检察院就利用这些人的这种想法来诈你的钱。进来的人,不要急于出去,否则,吃的亏更大。

怎么这么说呢?我问阿灿。

不是是哪样?没有坐过牢的人,是不会适应这种环境和生活的,一进来就想马上出去,确实也有很多可以出去的理由。他们吃不下,睡不着,坐立不安,每天心神不定,公安也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他们用释放、宽大来诱惑,使你退赃、坦白、交待,一旦得手,便不再理睬你了,这些我见得太多。

阿灿说的这些道理,经过我的亲身经历,经过我耳闻目睹,才逐渐明白。无论你是否有事,是否冤屈,是否有关系,进监狱后,必须抛开一切杂念,作好坐牢的准备。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对司法部门不要抱任何幻想,对自己的今后不要作过多的考虑。

很多时候,在外面,他们用监狱来对你进行威胁。在里面,他们又用外面来对你进行引诱。现在既然已经坐到监狱里来了,就不必在意这样的引诱。审讯时该回答的就回答,不该回答的就不回答,交待多了只能加多刑期,坦白交待并不等于立功表现,对量刑不会有任何帮助,即使有,也只是微乎其微。

当我明白这个道理时,已经很晚,几十万元已经被套了出去。

有一次检察院的又来提审我,杨宁对我说:

黄筑开,你还有一些问题没有交待。

我没有任何可以再交待的问题了。

你还收到了一笔钱,是铁艺公司给你的。

我听到以后,并不是被吓得面色苍白,而是带着孤傲的口吻对他说:

你说得对,我确实收到了这笔钱,我确实没有说给你们听,经过这么几个月的监狱生活,使我明白了一点,说给你们听了又怎样,退了钱给你们又怎样,还不是照样坐牢,原来我寄希望于你们,盼你们能公正执法,至少你们能凭良心办事,你说你们公正执法没有?凭良心办事没有?没有!

杨宁打断了我的话:

是你审讯我还是我审讯你。

我是囚犯,你是检察官,从司法程序上来说,我没有资格审讯你。但是,这件案子的所有事实你们是一清二楚的,里面的关系和背景你们也都知道,你们是为公正执法还是为权势执法,你们更是清楚。我用不着审判你们,但是你们将遭到你们自己的审讯,遭到你们良心的审讯,如果你们有良心的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