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 第37部分(第1页)

第37部分(第1页)

省之一。

115师和山东军区的出色成绩,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了一大片战略基地,大大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战后的地位,增加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筹码。

罗荣桓与妻子吵了起来

罗荣桓与林月琴自1937年在延安结婚以后,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在那十分艰苦的岁月里,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特别是罗荣桓有病后,林月琴更是关心倍至,这也是罗荣桓的病情没有很快向坏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抗日战争快要结束、八路军已经大反攻的时候,两人却吵了起来。

当临沂战役时,罗荣桓的病情已日趋严重。他听到攻城失利后,非常着急,就喊警卫员:“快去备马,到临沂去!”警卫员出去转了几圈就回来了,吞吞吐吐地说:“报告首长,找不到马夫。”“找不到马夫?你把牲口牵来!”罗荣桓有点生气了。警卫员怯生生地说:“牲口也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罗荣桓真的生气了:“乱弹琴!你们这是搞的什么名堂呀?

快去把牲口找来!”

什么名堂,林月琴最清楚不过了。原来,刚才警卫员到林月琴处讲了罗荣桓要他备马去临沂的事。林月琴知道罗荣桓病情严重,根本就不能骑马,她急得没法,只得让马夫把马牵走。此时,他看到罗荣桓真的发火了,自己不出面不行了,就走到罗荣桓面前,说:“不关警卫员的事,是我叫马夫把牲口牵走的。”

林月琴说后,罗荣桓压了压火,但脸色很难看,警卫员一看事情不大好办,就出去了。这时,罗荣桓严厉地责问林月琴:“你为什么这样自作主张?”林月琴平静地回答:“这是医生的嘱咐。罗生特大夫说你近来病情很重,要你绝对卧床休息。”

罗荣桓火更大了:“休息、休息,临沂打不开,叫我怎么能安心休息?”

林月琴也急了起来:“你的病这么严重,还要骑马到临沂去,你不要命了!”

“临沂打不开,就要增加滨海、鲁中、鲁南反攻的后顾之忧,这是一件小事吗?”“这么重要的时刻,你不让我到前方去,你是不是共产党员?!”

“我不是共产党员,是国民党呀?”说到这里,林月琴眼里闪着泪花。自从结婚以来,她还没有听丈夫说过这么重的话,对自己发过这么大的脾气。她感到又委屈,又难过。

林月琴是安徽金寨县南溪街人,比罗荣桓小12岁。她1929年入团,1930年参加红四方面军。1932年,张国焘推行“左”的土地政策,她因家庭成份被错划为地主,受株连被送到劳改队。当四方面军向河南、陕西转移时,林月琴及其他几位女同志被遣散,可她们仍然紧跟红军队伍。后来她们又成了部队的骨干,林月琴曾担任过妇女工兵营营长,长期的军旅生活养成了林月琴吃苦耐劳的作风。在延安,何长工把林月琴介绍给罗荣桓,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相爱了。1937年5月16日,两人结婚。结婚后,林月琴一直照顾罗荣桓的生活,没有再参加工作。

林月琴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她深知丈夫工作的重要性,怎么会在关键时刻阻拦他去前方指挥作战呢?只因她知道罗荣桓的病情十分严重,经不起这样的劳累了。她感到自己很委屈,但仔细一想,在这种时候,她一人是劝不动罗荣桓的,只好出去“搬兵”。

正在院子中玩耍的东进,头一回听到爸爸妈妈吵架,趴在窗户上偷看,见妈妈出来,脸上还挂着泪珠,吓得“哇”的一声哭了。林月琴也顾不上他了,径直走到黎玉的住处,把罗荣桓想骑马到前方去的事对黎玉讲了。黎玉赶紧去劝罗荣桓,这才打消了罗荣桓去临沂的念头。

据说这是罗荣桓和林月琴在抗日战争期间仅有的一次吵架。

第十六章 渡海闯关东

第十六章 渡海闯关东

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共产党人用十分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一着妙棋,那就是要争取占领东北。1945年4月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和关于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讲话中,反复说明了争取东北的战略意义:“东北四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热河)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其实,1942年初,毛泽东在给当时担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的电报中就提到八路军和新四军到东北去的问题。在那份电报中,毛泽东指出:“因此就须估计日本战败从中国撤退时,新四军及黄河以南部队须集中到华北去,甚或整个八路军、新四军须集中到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此点目前不须对任何人说),如此,则山东实为转移的枢纽。”

由此看来,在1942年,毛泽东还认为国民党不怎么看重东北,共产党要去东北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国民党蒋介石的谅解。其本意是:我们共产党到东北去,离你国民党的心脏地带远远的,你还会不高兴吗?

到了1945年,毛泽东已明显改变了对东北的看法。在共产党人眼中,东三省已经升值。东北的价值如何,毛泽东说得最明白不过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其他的都丢了也没有关系。

可是,就在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认识到东北重要价值的时候,共产党在东北却没有多少武装。那时,共产党人只是看到了东北的重要性,还没有开始行动,确实也没有行动的实力,日本的关东军还牢牢地占领着东北,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想到,在4个月后,关东军会被苏联红军收拾掉。只有当苏联8月9日开始对日军实施进攻后,中国共产党马上觉察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占领东北的机会来了。

万毅先行一步

在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第三天,也就是8月11日的上午8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出了进军东北的命令:

“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伪军的投降,我命令:

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延安挑选进军东北的部队,多数都是原东北军,这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很多干部和战士,特别是战士,都是在本地入伍的,只有起义的东北军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官兵是东北籍的。让这些部队到东北去,是不用做太多工作的。他们去东北,就等于回到老家,而打回东北老家,是他们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夙愿。

虽然朱德的命令是让以上四支部队到东北去,但实际上中央的意思并非这四支部队全都马上去,原因是八路军各部队的任务都很重,但李运昌和万毅部除外。在朱德发布上述命令的当天,中共中央又发了一个内部指示:

“晋绥分局、晋察冀分局、山东分局:

本日延安广播总部命令第二号系为对外宣传、抢先取得国内外公开地位而发,除李运昌部队外,并非要吕、张、万等部马上开往东北四省,而应依中央灰夜指示,动员全军执行当前任务,勿懈。唯山东万毅部,应准备待命出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