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 第36部分(第1页)

第36部分(第1页)

远战略意识。他看得很清楚,国共两党的根本利益是不同的,两党要和平共处,国民党必须作出让步,这是不可能的。最后的结局是国共两党冲突在所难免!

“以我为主,不依靠国民党”,这是具有远见的战略观点。只有以我为主,才能扩大抗日根据地,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队伍;只有不依赖国民党,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进而争取在将来的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最后的事实证明了罗荣桓的正确性。

“拟派林彪同志来鲁”

山东军区在罗荣桓主持下,制定了《五、六、七三个月的作战计划》,主要意图是要把山东的5个战略区联成一片。可是,就在这时,日本突然增兵山东,并用3万人的兵力进行以鲁中、滨海为重点的全区性“扫荡”。

罗荣桓立即决定暂停执行《三个月的作战计划》,并命令各军区立即转入反“扫荡”。罗荣桓同过去一样,除了指挥部署各军区部队作战外,还亲自率领军区机关与敌周旋。1945年6月9日,他突然接到毛泽东给他的电报。电报中说:“病未好甚系念。拟派林彪同志来鲁,尚未最后决定,稍迟当可酌定电告。你可于休养中,在病情许可下指示大政方针。工作多交黎玉同志办。”

罗荣桓自从得病以后,始终没有查清病因,治疗手段也跟不上,好在有罗生特大夫在,病情没有再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但仍是不断地尿血。如果是其他人,可能早就离职休养了,罗荣桓有惊人的毅力,自己肩负重任,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毛泽东担心罗荣桓的病情,决定让林彪来山东接替他的工作,以减轻其压力,为他养病创造条件。

为了治好罗荣桓的病,山东军区曾想过不少办法,早在1944年初,罗生特建议他秘密赴上海治疗。山东分局研究了这一建议,并报请中央批准。毛泽东却为罗荣桓的安全担心,于1944年2月8日给罗荣桓发来电报,电报中说:“你的病况,中央同志大家关心,因来电所述病情甚为严重,故我们复电在山东医治,如不可能则去上海,实含若干冒险性质。究竟近情如何,是否完全不可能在山东医治,又是否完全不可能来延安而非去上海不可,如果去上海又如何去法,均望详告。”

毛泽东电报的实质是不大同意罗荣桓去上海治病。山东分局收到电报时,罗荣桓已在去上海的途中。2月27日,当罗荣桓一行辗转到达新四军三师的驻地时,收到了毛泽东的电报。经过仔细的考虑,大家都觉得毛泽东说得有道理。事实上,罗荣桓的腹部有伤,如果去上海治病,很容易被人发现,因此冒险性是很大的。罗荣桓当即决定不去上海,立即返回山东。

这样一来,上海没去成,罗荣桓的病也就一拖再拖。当罗荣桓已不把这事放在心上的时候,毛泽东又想起了这事。在当时,肾病是很难治愈的,是不是有生命危险,谁也不敢打保票。所以毛泽东考虑让林彪去山东接替罗荣桓是非常有道理的。林彪去山东,可以减轻罗荣桓的工作负担。

毛泽东只是在征求山东军区和罗荣桓的意见,林彪来不来山东还没有定下来,即使定下来了,从延安到山东也不是一天半天的事,罗荣桓还得坚守岗位,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

在粉碎敌人的“扫荡”以后,胶济路两侧和鲁南地区的伪军大部分被扫掉了,几个战略区连成一片,山东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我为主、准备反攻的局面在山东已经基本形成,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罗荣桓的病仍未减轻,但胜利的喜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

大 扩 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与此同时,美国也于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扔下了两颗原子弹。小日本招架不住,鬼子的末日真的到来了。

这些消息都让罗荣桓感到高兴,可高兴的事却不只这一件。8月10日深夜,在莒南县大店村的一所普通民房里,罗荣桓正在灯下研读毛泽东于前一天刚刚发表的文章《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机要科送来了一份加急电报,罗荣桓很快看完了这份内容不长的电文,高兴地对正在收拾床铺的林月琴说:

“好消息!”

林月琴放下手中笤帚,转过身来看着自己的丈夫。罗荣桓不是一个感情外露的人,他很少把一些事情告诉自己的妻子。可今天他却是这样地高兴,在高兴中还带有激动的感情。林月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没有说话。罗荣桓尽力克制自己的激动,又补充了一句:

“日本政府发出照会,要求投降了!”

“小日本被打败了!”林月琴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是亿万中国人民,也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所有抗日武装广大指战员日夜盼望的事情。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有的人竟不敢相信会来得这样快。

罗荣桓又说:“现在看起来,我还可以再订一个五年计划,参加建设新中国。”林月琴高兴地说:“抗战胜利了,医疗条件好了,你的病会治好的,一定还可以订好多个五年计划。”胜利的消息使他们再也不能入睡,你一言,我一语,回顾8年抗战的历程,怀念过去,展望未来。清晨,整个驻地沸腾起来,山东分局、省行政委员会和军区的负责人,纷纷相互祝贺。人们喜气洋洋,都忘记了吃早饭的时间。

这天上午,罗荣桓又收到中共中央10日发出的电报:“山东军区有占领德州、济南、徐州、青岛、连云港及其他大小城市交通要道之任务……”在同一封电报中,中央要求:“迅速进攻与招降伪军,争取群众,扩大部队”,“将山东行政委员会宣布为正式省政府。”

中央的指示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即实施进攻,以扩大八路军的控制区;迅速扩大部队的规模,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接到中央的指示后,罗荣桓召开了山东分局、省行政委员会和军区高级干部会议,研究贯彻党中央的指示,讨论全面反攻和扩大部队规模等问题。

就在前一天,蒋介石已经给八路军下达了命令,要八路军所属部队在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的部队,应该接受各战区司令官的指挥,不能随意行动。同时命令各地伪军在驻地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没有蒋介石的命令,不得擅自移动驻地,并不得让其他部队收编伪军。

共产党不会甘心听蒋介石的摆布。同其他抗日根据地一样,在罗荣桓的领导下,山东的共产党也迅速行动起来。在11日这一天,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就发出了一系列命令、紧急指示和布告,其中包括山东分局的《关于调集干部确保城市及交通要道之占领的紧急指示》,山东军区的《紧急动员全体军民保证抗战最后胜利》的布告,山东军区《对日本驻军的通牒》以及山东军区的《对伪军伪警及一切伪组织的紧急通告》。在这一系列指示、布告和命令中,罗荣桓、黎玉和萧华等领导人发出号召:“在此紧急关头,尤须我党政军民以战斗姿态,紧急动员,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保证民族战争之最后胜利。”

当晚,在罗荣桓的主持下召开了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和山东行政委员会高级干部(包括党外人士)会议,讨论大反攻和扩大部队的任务。罗荣桓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迅速占领徐州、济南等大中城市、准备接受敌伪投降的指示,以及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向解放区所有武装部队发布的七道进军命令。他在会议上指出,要迅速整编部队,向铁路和大城市进军,迫使敌人向我军缴械投降。他特别提醒大家:“敌人乞降了,还不等于缴械。蒋介石一定会利用日伪军来对付八路军,同我们争夺山东。因此,不要认为日本乞降,我们就可以顺利受降,就没有事了。我们决不能麻痹大意,要全力以赴,准备长期斗争。”

就在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军队编制的决定,指出:为适应今后的作战,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备战略区应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二的兵力,编为野战兵团,并向各战略区下达了关于充实野战部队的指示。

山东军区在罗荣桓的领导下,迅速进行了部队的整编。他们把山东第一线部队编成8个师、12个警备旅、1个滨海支队及1个海军支队。每个师辖3个甲种团(每团充实到2500人以上),主要担任机动作战、夺取大城市的任务。每个警备旅辖两个团,担任次要方向上的作战任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