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揭竿而起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并封为护驾将军,专设太监侍奉。

二世胡亥出宫,百姓闻之如虎。早已吓得落荒而逃,逃不及者,伏俯于地,不敢仰视。此时此刻,正好有几个难民路过,不知躲闪,惹恼赵高。在繁荣昌盛的大秦国,怎能有这等饥民,这不是添乱吗?他立刻命太监放出鹰犬,只见那饿鹰扑向妇女儿童,一掠而过,双眼被啄出,鲜血淋淋,满地打滚。那恶犬则扑向一骨瘦如柴的男子,咬断其喉咙,吓得宫娥彩女目不敢睁,腿直哆嗦,就是那御林军的士兵也心痛的不敢正视。二世胡亥听见外面哭天喊地的叫声,撩开车帘一看,哈哈大笑。

二世胡亥盛赞二将军无比勇猛,并下令嘉奖。赵高一看皇上为此开心,干脆命令太监把鹰犬放开,这两个恶魔般残忍的家伙寻不到猎物,就直奔远处田野吃草的牦牛。恶鹰一个俯冲,去抓那牛的眼睛,可是牛凭着本能自卫,牛角来回一甩,差点把鹰打落。几头牛也互为犄角之势,和那恶犬相持,双方都不敢冒然进犯。双方僵持不下,这一下惹恼了二世胡亥,立刻命御林军射杀耕牛,并传旨查找户主,下狱治罪。

二世胡亥所走一路,百姓是闻风丧胆,赵高则奉承皇威浩荡,慑服四海,二世胡亥更是狂喜至极。

二世胡亥虽然久居皇宫,却曾随始皇出宫南巡,便知这天地之大,自然之美。当他来到皇家猎苑,别有一番闲情逸趣。刚刚入住行宫,心里荡漾着野性。赵高心领神会,吩咐太监四处寻找漂亮村姑,供二世胡亥淫乐。

第二天,二世胡亥在御林军护卫下,骑马挎箭,驾鹰纵犬,满山架岭,追逐着梅花鹿群。赵高早已安排好猎物,不管是谁射杀,都恭贺皇上箭法超群,神功无敌,使二世胡亥感到快乐无比,无不称赞赵高。

赵高早把二世胡亥的脾气摸得透透的,知道怎样才能博得其欢心。为此,他把二世胡亥置身于深宫御苑,或者移驾别宫温泉,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琼浆玉液,身边有数不清的美女相伴,吃喝玩乐,每天都翻新花样,弄得二世胡亥神魂颠倒。这样达到了赵高的目的,对内控制了皇上的亲政,对外控制了朝臣们进言,使大臣和皇上如隔重山,二世必须经过他这个传声筒,才能了解宫外的情况。因此,朝廷的大权完完全全操纵在赵高手中。

二世胡亥打完猎,美餐一顿野味之后,便急不可耐回到寝宫,因为那里还有几个令他消魂的野丫头。赵高深知其趣,立刻吩咐下去,皇上雅兴正浓,任何人不得打扰。

二世胡亥整天寻欢作乐,赵高也不闲着,甭看他是个太监,背地里也是妻妾成群。他因对社会的不满,对成为太监的报复,一种偏执狂的欲望,时时向身边的人发泄,几乎成为毫无人性的虐待狂。只要有时间,他就不放过随行的宫女。今天赵高也觉的累了,他躺在太师椅闭目养神,一群宫女为他翩翩起舞,鼓乐齐奏,享受着不亚于皇上派场的皇宫礼仪。正在赵高悠哉乐哉之时,执事太监战战兢兢走向前,低声下气的报告,外派的传事官有要事求见。赵高一摆手,舞乐戈然而止,乐师舞女纷纷退下,传事官诚惶诚恐跪禀:“大人,下官有要事禀报皇上。”

“天塌了还是地陷了?皇上有旨,只要天没塌地没陷,一律拒见朝臣。”

“大人,下官所奏的可是地方造反的大事啊!”

“造反?”赵高闻听心里一惊:“你详细说来。”

“下官刚从陈县回来,闻听陈胜在大泽乡杀了押送壮丁的都尉,聚众造反。下官不敢怠慢,立刻回来禀报。”

“你可曾去了大泽乡,是否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

“下官在陈县驿馆得知,当地黔首议论纷纷。”

“你为什么不到陈县县衙问个明白呢?”

“我曾去陈县,郡县两衙正堂都不在陈县,只有县丞主事,县丞让我速报朝廷。”

“这么说,你只是听说而已。是不是想让皇上赏你啊?”

“下官食朝廷俸禄,不敢有半点私欲,下官虽未亲眼所见,但决非是为了慌报军情而获取奖赏。请大人明察。”

“你听着,慌报军情是要杀头的。你先下去候着,等我禀报皇上再作定夺。”

赵高对谋反之事心存疑虑。为什么有人在大泽乡造反,陈县郡、县两衙却无动于衷?有可能是蛊惑人心的谎言,或者是几个蟊贼骚扰乡民,让这些路人传的神乎其神。他根本不相信什么百姓造反,却害怕六国贵族兴风作浪,赵高也是心有余悸,只好面奏皇上。

二世胡亥正在寝宫逍遥,左右各抱一位娇羞的村姑,几位嫔妃正为此调笑。身边有美女*,眼前有宫娥翩翩起舞,伴着靡靡之音,仿佛进入了瑶池仙境,怎不心旌飘荡。当他看见赵高进来,推开怀里的村姑,挥手退下乐队和舞女,随口问道:“赵爱卿,你一定有急事吧?”

“陛下,陈县的传事官回来了。”

“什么事?跑到这里来。”

“传事官禀报,大泽乡有人聚众造反。”

“胡说八道,造谣惑众。父皇消灭六国,统一四海,早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更有皇恩浩荡,威服天下,谁还敢造反啊?难道有人凭着赤手空拳和大秦国作对,除非吃了豹子胆了,朕从来不信。”

“陛下英明。依微臣看来,聚众造反,纯属子虚乌有,可能是几个毛贼骚扰乡民,让那些过惯了太平盛事的地方官,惊慌失措。微臣曾问过传事官,可亲眼所见,他说,只凭官驿所闻,因而不可信。何况郡县两衙无动于衷。”

“真是个不知死活的东西。那他为什么这么做呢?是吓晕了头,还是别有目的?”

“很简单,在外转了一圈回来,总想得到皇上的赏赐吧。”

“那好,朕就赏他进大狱,严加审问。”

“微臣遵旨。”

秦二世的荒唐,传到百官中间,引起两位老臣的愤慨。一日早朝,大将军冯劫出班奏曰:“陛下,听说传事官带回大泽乡蟊贼造反的事,却被郎中令下狱治罪,微臣认为有悖朝纲。自古朝堂之上,不准内宫参政,可陛下却把朝中大事交给内宫处理,令百官无所是从。切不说内宫名不正言不顺,就说内宫人在三尺门里,对天下事如盲目聋耳,岂能判断是非,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又怎么能决策处理呢?这不是扰乱朝政,有损皇上的威名吗!”

“冯将军,你说的内宫莫非是指郎中令赵高吧?何必含沙射影。如果是,朕倒觉得你别有用心。赵高虽为内宫,可位列上卿,并且精通大秦律法,因而断事把握尺度准确,冯将军不妨比试一下。”

“陛下,微臣的意思并非指责什么人,而是劝陛下亲临朝政,亲执朱笔,纳谏百官,何况天子诏令,岂可凡夫俗子代言。”

冯劫义正严词,秦二世闻听,面露愠色:“冯将军,亏你是两朝重臣,朝堂的事,你是真的糊涂?还是故意责难?父皇在位时,也并非每日临朝听政,任何诏令不都是由内宫传达的吗?难道父皇也不明智吗?”秦二世的连续发问,使冯劫有口难辩,秦二世看见冯劫哑口无言,心中甚为得意。

“陛下,先皇虽然不是每日临朝,但亲躬国家大事,英明决策,自古至今无以伦比。先皇弱冠登基,整肃朝纲,励精图治,使大秦国富民强,才有兼并豪强,尽扫六合,一统乾坤的辉煌业绩。陛下不但没有先皇的经历,而且初掌乾坤,尚须呕心沥血。若不勤于政事,偏听偏信,怎能治理好国家呢?陛下,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冯将军所言,不但利国利民,也有利于树立陛下的威望。而那些阿谀奉承之徒的甜言蜜语,只能蒙蔽圣上,危害国家。”右丞相冯去疾看见秦二世执迷不悟,良莠不分,犯颜直谏。

“右丞相,你抬出父皇,无非是想贬低朕。朕是不能和父皇比,可朕也不象你说的一塌糊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