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揭竿而起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的抱负心理得到了满足。他在心里恶狠狠的骂道:“你们也有今天。”但表面上却装作仁慈为怀:“你们不必哭哭涕涕。尽管有人告你们谋反,微臣决不轻信,而是依法查个水落石出。陛下听到骨肉同胞有人谋反,感到十分痛心。并再三告戒微臣,元凶必查,从者不究。也就是说,在你们中间确有谋反的策划者,有人是一时糊涂协从,也有人根本蒙在鼓里不成心参与,因此,陛下给了你们立功赎罪的机会。谁揭发出主凶,列举出证据,就可无罪释放,并恩赐封地,永享荣华富贵。偌若明知不举,或者协从者顽固,微臣一旦查实,必按大秦律条严惩不贷。命运就掌握在你们手中,微臣做到仁至义尽,再给你们三天时间,写出忏悔书,并揭发元凶。否则,那只有死路一条等着你们。”

赵高并未审讯,而是给诸皇子吹了一阵阴风。这些皇子和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哪见过这种恐吓和引诱,他们都相信赵高之言,谁能伏首认罪,不但捡回一条性命,还可免遭灭门之灾。诸皇子们回到狱中,为了苟延残喘,不顾手足之情,互相猜疑,一场狗咬狗的诬陷,在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检举,不出三日,都有密告,送到赵高的手上。

诸皇子和公主,以为按照赵高的话咬出一个,胡乱捏造些罪名,就可获得一条生路。岂知赵高得到他们的签字画押的密告信和忏悔书,立刻翻脸不认人。赵高只耍了一个小小手段,毫不费力的谋取了诸皇子的证据,当他向狱中诸皇子和公主宣布死罪的时候,他们方知上当受骗,后悔莫及。

在狱中,只有公子闾始终缄口默言,既不参与揭发,也不认罪。此人生性忠厚,与事无争,从不争权夺利,整天价日,以习文作赋聊以*,因而不管宫里还是宫外,口碑不错。赵高也没办法给公子闾定罪,只好向二世讨来圣旨,上面只有一句话:“皇兄闾不遵守为臣之礼,论罪当斩。”公子闾分辩道:“我不遵何礼?愿听皇上明示,我死而无憾。”公子闾申诉无望,仰天长叹:“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我本无罪,诸皇子公主都无罪,是十八弟要置我们于死地啊!”于是和其他兄弟抱头痛哭,然后拔剑自刎。

赵高谋害咸阳和杜邮两地的皇子和公主,公子高正在外地,本想逃走,又担心诛灭九族,走投无路,只好向秦二世上书,要求为先皇殉葬。秦二世胡亥见皇子高上书请死,幸灾乐祸,赐其十万钱,殉葬于骊山脚下。

秦二世在诛杀同胞骨肉的时候,也顺手牵羊,杀了不少国戚。闹得咸阳城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大屠杀的阴影笼罩着咸阳城,秦二世不顾*人怨,在赵高的挑拔下,又向先皇遗臣伸出了魔爪。

赵高最大的心患,并非是这些软弱可欺的皇亲国戚,而是功勋卓著的蒙氏兄弟。蒙恬勇贯天下,蒙毅素有管乐之才,如果二人得势,赵高犯下的滔天罪行,必遭清算。现在,蒙恬押在狱中,如虎困囚笼。蒙毅在秦始皇病重期间,被赵高支到泰山祈福,如今身在代地。当他听说太子赐死,胞兄入狱,胡亥登基,虽然心怀不满,可是孤掌难鸣,无力回天,只好施展韬晦之计,先想办法救出狱中胞兄,复得兵权,再和这阉贼算帐。殊不知,赵高岂能容他们的存在,蒙氏兄弟一天不除,他就一天睡不好安稳觉。因此,赵高天天在二世面前说蒙氏兄弟的坏话。起初,二世胡亥念及蒙氏三代之功,想恢复蒙恬原职,可是经过赵高拼命阻拦和谗言,二世胡亥不但放弃了赦免蒙恬,而且一道圣旨,囚禁了在代地的蒙毅,并令曲宫御史查办。

朝中的大臣们都希望二世胡亥赦免蒙恬,没想到又把蒙毅打进大牢,其下场可想而知。大臣们心里清楚,只有蒙氏兄弟活下来,掌握军权,才能和赵高抗衡,他们才有活路。如果蒙氏兄弟再遭不测,赵高独揽大权,他们都得成为虎口的羔羊,任人宰割。因此,朝中大臣如惊弓之鸟,不得不冒死上书,为蒙氏兄弟鸣冤,保住他们唯一的靠山大树。面对百官上书,二世胡亥心有所动,可是有赵高极力反对,又犹豫不决。正在这关键的时候,丞相李斯鼓动扶苏之子子婴上书,恳求赦免蒙氏二兄弟。子婴从小和二世胡亥在一起,颇有感情,因而在屠杀诸皇子的惨案中幸免于难。子婴上书,不但列举蒙氏三代之功,也从朝廷用人着想,更为二世胡亥英名所虑。谏书言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二世胡亥品读之后,终于动了隐恻之心。

赵高闻听子婴上书,十分气恼,犹恐二世胡亥心活,立刻封锁了大臣们和皇上的来往,就是李斯也难得一见,唯他整天围在二世胡亥身边,蛊惑圣聪。

“陛下,子婴上书,决非子婴所为,而是受大臣们的唆使。”

“何以见得?”

“陛下和子婴一起长大,应该知道子婴的为人处世。他生性软弱,与世无争,即使有谏言之才,也没有上书之胆量,显然有人在背后唆使。”

“爱卿所言不错。可是,不管谁的想法,朕都觉得在理。蒙氏对大秦有三代之功,不可否认。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一使而交出兵权,岂有反叛之心?蒙毅也无谋叛言行,诛此二人,恐怕群臣不服,天下黔首生怨,这可是君王驭臣治国之大忌啊!”

“陛下,蒙恬之所以交出兵权,是因为惧先皇之龙威。如果他当时知道先皇驾崩,他能眼看着扶苏自杀,并乖乖交出兵权,身陷囚笼吗?”

“说的对。如果他们知道父皇驾崩,决不容忍朕继承皇位的,蒙恬肯定站在扶苏一边,与朕为敌。若不是爱卿一片忠心,朕差点犯了糊涂。”

“陛下,微臣觉得子婴上书,是有人借题发挥,这里面一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爱卿又多虑了。有什么事问问子婴,不就清楚了。”

“是该去见子婴问个清楚。”赵高一看二世胡亥言听计从,决不放过任何机会。

赵高来见子婴,子婴如见到老虎一样,战战兢兢。赵高一看子婴恐慌的样子,心中早有了横竖。他不想转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问道:“小王子,听说你给皇上上书,为蒙氏兄弟鸣冤,可有此事?”

“赵大人,蒙氏兄弟确实无反叛之心。如果他们有此心,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不是早谋反了吗?为什么在失去军权,锒铛入狱的时候,才想谋反呢?我看是有人陷害。蒙氏兄弟可是大秦的功臣,无辜受冤,岂不让天下人鸣不平吗?”子婴虽然惊恐,但为了蒙氏兄弟洗刷清白,仍然理直气壮。

“小王子,蒙恬曾和你父王谋划篡位之事,被先皇洞察,你父王惭愧自杀,蒙恬入狱,先皇准备待查明事实,诛灭蒙氏九族,只因突发暴病升天,蒙恬才活到今日。自皇帝登基之后,蒙恬在狱中大发叛逆之词,蒙毅在代地散布谣言,诋毁皇上,并网罗党羽,伺机谋反。你现在不问青红皂白,为蒙氏兄弟鸣冤,是何居心?如果御史查明他们确有谋反的证据,你可知道,为叛臣鸣冤,按大秦律法该当何罪?尽管陛下一直爱你有加,但法律不认人啊!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孩子,怎么拿性命闹着玩呢?”

“赵大人,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此上书都是各位大臣恳求我才呈给皇上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