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错过了,想念了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没有声响,一切,静。

病床旁的24小时监护器上时刻显示着爸的脉搏、心率、呼吸次数、血压等常规数据,而鼻腔叉的氧气管则又暗示着爸此刻虚弱的生命迹象。

病房里,那种寂,如钢针,直逼骨髓。

此后的9天里,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在爸的身边——喂水、擦身、倒尿、监护输液…是的,我想弥补,想弥补在过去的几年里因远离家乡独自闯荡从而错过的尽孝时刻,我,也想珍惜,想珍惜这最后的珍贵时光。毕竟,医生也私下对我说,爸的生命,是以“天”甚至以“小时”来计算了。

听了心酸,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每天清晨,当阳光还未洒进病房,我便匆匆起床,然后打开窗户,让新鲜的空气满足地灌在室内。亲友送来的鲜花,我总爱摆在显眼的位置。至少,让颜色来装点内心有些苍白的底色吧。

从11月10日开始,爸的病情开始反复,肺部感染,腹腔、胸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水,而且,更严重的是,每天都有几次吐血的过程。紧粗的呼吸,无法排出的浓痰,逐渐瘦弱的身躯……所有的一切,都仿佛是逐步榨干着最后的灵魂。

记得老辈人说过:“人在去世前,都会有‘回光返照’的片刻。在那个片刻里,你还有机会和心爱的人说上最后的祝福言语。”

我,也是在等这最后的“回光返照”。可惜,这“回光”的瞬间,我一直没有等到。

11月12日,下午2点24分,爸突然呼吸急促,体温再次攀升到39度,血压170,心率120,所有的体征表明,那可怕的一刻随时发生。

一群白衣大褂的医生,刹那间幢幢地挤满了病房。血压器、强心针、抽痰器…各种仪器同时加在爸的身上。

我站在爸的脚边,心里默求:“只希望一切平安度过。”

呆木着,我端望着受苦的爸,头开始钝钝地蒙痛。耳边传来的,是主治大夫的声音“呼吸减弱,心率失常,血压下降…”紧跟着,爸的嘴角开始有血流出。

下午2点30分,那批实施抢救的医生相继离开。空留下爸僵躺在床上。

我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用手探试着体温,竟是余温散后的冰凉。心里有个声音--“那个爱我的人,走了。”

就在那刻,我泪眼决堤,“哇”地一声扑在爸的身上,长跪不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平和;就是我的愿望

题记:这段文字,写于2006年的12月7日。每每节日抑或庆祝,内心,竟微生悲凉。特别是在异乡或者熙攘之地,仿佛一切,置身事外。“平和”是我在过去的三年里努力的方向。虽然知道“平和”二字字面淡然,但背后,确是繁盛散去的恬淡之情。天空,落雨了。终于。很快就要到岁末,一朝复一朝,日子,就这样汤汤而过了,江水一般。不再琢磨扰人心结,不再落魄于心情的瞬间。一切,平和,就好。

圣诞还未开始,上海的喜庆气氛就一直弥散在所有人的脸上,心头。人们都一直希冀着来年的好运与吉祥。

时间就是这样,从左手流向右肩,又从一个岸头飞驰向另一个所在。当百姓们用“天”来衡量日子时,一些领域内的精英们却用“小时”甚至“分钟”来权衡着自己的人生步伐。

小的时候,总认为2000年是个遥远的纪年方式。那一连串的0仿佛是碾转的轮子,一刻都不愿停歇。当喜怒哀乐情在生活的串联中一一品尝后,年岁还是把我们推向了2000、2001、2002。。。有记者采访过一对世界最长寿的老夫妻,妻子说“活这么大的年纪真是麻烦啊”。人的寿命按理应该是120岁才算正常,而许多的人都是在古来稀或者耄耋之年撒手人寰,何故?

一个人是否真正活过,寿命只是很次要的论据吧。生命的精彩度,才是一把最丰富的标尺。

在12月7日的今天,我回望,同时静默。

喧嚣的时光在青春的阶梯间,持续翻腾,而2006年的尾巴,并不会眷顾任何的嬉笑怒骂。我们在城市的围栏里,一直在追逐梦想的影子。也许跌倒、也许受伤、也许得到。。。所有的心情,只不过是自己调制的一杯个性鸡尾酒。喝下它,然后回味,生活还是美的。火,用来形容热情;水,用来修辞温情;土,拿来比喻乡情,木,拿来比作友情,而金,则拿来换比心情。心情的欢悲是自己的,所以金子的材质才格外珍贵啊。

期待着2006年最后一天的到来。当31日晚间11:59分那一刹那,请我们闭目许愿吧。

期许在一个新的年度里,一切,都能平和,平和,再平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写给2006年的最后一天

题记:写这篇文字时,我还在上海,职业是一名电台的音乐主持人。那时的自己,孤独但不寂寞,孑然但不凄然,即便生活充满跌宕,内心仍有期许。记录2006年,为的,是在年末,对自己有个交待。2007年的最后一天,我仍会沿用这个题目,总结过去,翻展明天。

酝酿这篇文字,其实,已有三个月了。因为,时间的痕迹,仿佛是缓慢地,在脚下心头,进序衍生。一切,都是有着自发的先后,没有早一分,没有晚一秒。

还是一个人,如同去年,坐在相同的电脑前,写出相似的标题。

写给年末的自己,就如同在和影子对话,即便寂然无声,但仍在内心里,感觉到自我的力量。

也许,是上天故意要在今天给我一个小小的惊喜吧。也是无意间,发现,我去年投稿的五篇电影赏析的稿件,竟然被收录在了一本电影类的图书里。而且,还被安然地摆放在全国的书架上。即便,我只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即便,我的五篇文字加起来不过5000字,但,对于一个把文字当作倾诉渠道的人来说,这份小发现,也是值得让旁人同乐的。

从小,我就是一个偏爱自问的孩子。1992年开始,我便自己在家里编故事,写手抄报。那时候,父母都是双职工,而一楼栓的大狼狗就成为了我不敢下楼玩耍的最好理由。现在回想曾经的童年,都发现,大多的记忆,都是一个人。

孤寂吗?是,也,不是。

1999年上大学,我便定下了自己的目标。文学、媒体…这两份工作,一直是我爱的,也是我长久在努力的方向。就在我满18岁那天,我的第一篇文字,被发表在了大学的校报上。即使只有20多元稿费,于我,已是满足。然后欢天喜地的用远远多于20元的价格买了零食和饮料,请男生宿舍的朋友来吃。

时间,真的是一瞬千里。

当我还在翻阅大学发表的20多篇文字时,2004年,我便在上海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文字专栏。当时,我在那家周刊,连续开设了电影和音乐类的作品专区,这一写,就是10万字。

坦白说,很爱文字。因为,写作的时候,你更多的,是为了讲述,为了分享,甚至,为了自心的那份成长。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坚持着写作,坚持着投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