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错过了,想念了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是的,想想每次工作的强度,便知道自己曾多么透支过。这次的体痛信号也好,它至少告诉我,该休息下咯。

为了梦想,也为了更好地去达成少时的梦想,我最近一直在新的单位实习。看着逐渐接近的梦想,我只能用“绿洲”的光芒来支撑现在的干渴。

新的单位,又是一个形色世界。各种角色都是俱全。我又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大四时代,到了新单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甚至心中忐忑。问自己为什么,可能是真的太在乎这个新工作,可能是自己不懂做事的分寸,也可能是自己根本就还没有学会如何正确的游走在人际关系之间。

晚上,上海,阴雨。春天的天气,还是孩子脸面,时哭时晴。到郊外的一个大学做活动,在回来的路上,与新同事谈起自己很爱的作家A,同事告诉我,她知道一个小的内幕——这个女作家竟然曾靠自己的身体换取今日的名气。天,不敢相信。原来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盒子”。

因为单位的“老”同事本来就和我的年岁差不多,但碍于“新旧关系”,我还是得必恭必敬地叫声“老师”。特别搞笑的是,傍晚去乘单位电梯,偶碰一个比我小的“老”同事,我竟也条件反射马上叫“老师好”。看着他脸上有些诧异的表情,马上就猜到,自己的这句“老师”太奇怪了吧。

每天,都会发现自己做了许多小“蠢”事,或者挺“傻”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如果自己在意,它们在心里的位置就会由“芝麻点”扩化为“大石头”,整日背个大包袱,必然步履艰难了。

总是在故意为难自己,可每次反省后,又觉得自己好傻喔;总是会担心下一分钟的难题,可每次遇见后,有发现它们都不过如此。时间是最好的粘合剂,即便心灵有裂痕,也可以缝补的毫发无伤啊。

相信时间,也相信自己的力量吧。

唯唯诺诺的感觉真是畏缩啊,不好不好。一定要改。

该来的,早晚是会来。如同3年前,当时即便已经接近梦想,可还是在中途因意外放弃,而今,又次的机会来临,我就不该再次与它擦肩了。

知道自己此刻最应做的是,放开自己,然后,用力去打拼。担心昨天干什么,已经是过去时;忧虑明天干什么,它不过是此刻的影子罢了。那现在呢,是过去与将来的交叉点。

嘿,怕什么呢?别发呆了,等来了,再去想吧。

生命,如此脆弱 (写给天堂的外公)

2006年3月5日下午三点,我外公,去世了。

虽然早在两年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从妈妈电话里得知这消息时,心仍是沉了下去。外公一生耿直,性格孤僻,即便曾做过领导、得过荣誉,可生命消逝后,一切,都随之俱散了。

那两天,外婆家里很忙。亲人们联系着仪式、火化等诸多事宜。妈妈劝外婆:“爸是去享福了。”虽是安慰话,大家听了还是默不做答。

如果人出生就被“判”了“死刑”,那离别只是必然的结局吧。七年前,外公被诊断出糖尿病。这种病即便不是什么绝症,也让外公从此“自暴自弃”。也许是从领导位置上退下后,心理间不能即刻调整;也许退休的生活百无聊赖,没有内容的日子让忙惯的外公不知所措,每次我回到外婆家,总是看着萎靡的外公独自坐在屋檐下。或打盹或听戏曲,他余后的日子,都是在回忆里磨掉了。

半身不遂,眼睛失明,手脚失去知觉。。。我一年年的“见证”着病魔的残忍吞噬。无数的医药费如烧纸般泛滥,而外公的病还是越来越重。也知道家乡有许多得糖尿病的老人,但他们患病后仍不放弃生命的价值,锻炼身体,养神益性,十余年后的今天还是非常矍铄健康。外公得病七年,窝在家里始终郁郁不欢。他讨厌吵闹,反感陌生人,就算是我们这些至亲,如果有违逆他的意愿,大吵大嚷仍是家常便饭了。

半年前,妈妈曾在长途电话里提到外公:“你姥爷现在很可怜,长期卧床已经把两边的大胯都磨烂了。而且最近一直不吃不喝,甚至连出气都很微弱。。。人这一辈子啊。。。”从记事起,每次去感慨生活,妈妈总是会说:“人这一辈子啊。”语气间,浸透无奈。

外公,去了。他一生遭遇了无数劫难。幼时家境贫寒,和太祖母多年沿街乞讨。他本来尚有一个妹妹留人世,但幼时太祖母无力照顾便将她寄送给远方的陌生人,至今渺无音信;少年时为补贴家用,便在裁缝铺当帮手,而后缝剪手艺相当不俗;年壮时在纺织部门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国营厂厂长,开始初显锋芒;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因被家乡流氓组织嫉妒,把外公错打为“造反罪人”,长期批斗;80年代到90年代,外公开始领导企业进行最后冲锋,而1998年后,因为岁数关系最终退居二线,常年离休在家,终日沉默。

生命似烟花粲然,悲笑间,万事都如昨夜月。见证了生死后,再想问题,发现曾经烦恼都是此刻的琐屑。生命,如此脆弱。好好珍爱,才能呵护。

太祖母5年前去世,而今,外公终于可以和她相见了。拥抱间,沉郁了七年的外公总算可以舒坦地叫一声:“妈——”。

做人还是做眼球?(写在2006年的夏季)

最近在复习《全国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书》考试,一直没有真正的让自己得闲。

这个夏天,仿佛天气一样,煎熬着每个人的心情。上个星期,“火盆”重庆竟然传出了度的高温天气,更是让人咋舌。

热的气象,其实还传染到了电视上。超女、好男、型人。。。各种秀场争相*人们的眼球。即便我也参加过所谓“比赛”,但真的去看,还是想听闻些新鲜的。因此,“超女们”比丑闻,好男们比惨状,型人们比疯狂。也正是由于这些看点,我轻易地记住了林爽、马天宇、施洋的名字。

为了赶得上这场沸扬的滚水,上海《头脑风暴》节目还专门针对“眼球经济”做了访谈,请了袁鸣、洪晃、《新周刊》封主编还有专栏作家沈宏非来细细评读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评说好男儿”环节,洪晃说的好,她讲:“男人长的好看就是占了大便宜。一个男人如果不想仅凭脸蛋吃饭的话,就一定要‘淘气’。如果只是没有创意的‘淘气’,那叫‘贫’;只有那些有个性创念的‘淘’才能惹人喜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