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草根浙商赢天下 > 第29部分(第1页)

第29部分(第1页)

的心血。为搞活市场,规范市场,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这些部门经常调查研究,制定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商户合法经营,文明经营。

由浙江商人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浙江村”,目前,各类门店已超过3000多家,能容纳500多商铺以上的中大型批发市场就达30多家,商圈年交易额突破70多亿元。可以说,在这个区域内,工人不存在无饭吃的问题。因为在该区域工作的工人长期受浓厚的商业气氛的影响,也做起了生意。

一个商圈的发展进程都从无序到有序。为了做活生意,“浙江村”各商厦及各商户使出浑身解数都是允许的,但所有商业活动都要按照商业规律和“游戏”规则进行公平竞争。否则,就会遭到众人的指责或被淘汰出局。早些年,“浙江村”有市而无场,众多经营者占马路、搭棚子、哄起一个市场,均属市场发展的原始阶段。当时占路市场长达2公里,交通、消防、治安及商品质量的投诉率频频上升。虽经几次整治,总是“虎头蛇尾”,违章建筑的棚子搭搭拆拆,绿化用地也随意被人割用。

纵观“浙江村”的发展趋势,无论从长远还是短期的商业效果和社会效果来看,要升级换代,在当时已成为了有识之士的共识。

“浙江村”的形成和发展对北京丰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全北京的经济繁荣都有一定的影响,方圆数平方公里,知名度甚高的一个大型专业服装市场的产生的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确实经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锤炼而成,来之不易。同样以北京中轴线为起点向东、北、西延伸同样的距离,那里又是别有一番天地。现代化的建筑代表着北京大都市的轮廓和风采。“浙江村”作为北京的第八大商圈的总体的商业形象,已经真正成了北京的浙江村。

经过多次大规模改造后,现在的“浙江村”已是交通便利、马路宽阔、环境整洁、大型商场林立、生意兴隆。在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浙江商人发挥着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形成了在浙江省外全国最大的名副其实的“浙江村”。

2003年、2007年在北京的浙江村,丰台区政府举办了规模宏大的“首届大红门服装商务节”、“北京大红门国际服装节。”丰台区政府用“北京国际时装之都”核心区的发展理念来体现“浙江村”的发展活力和时尚元素,提升“浙江村”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浙江村”建成集研发、设计、生产、贸易、物流、会展、服务和品牌企业总部为一体的“北京国际时装之都”核心区。

三  京温市场起风云

导读:浙商自有化解风云的本事和能力,风平浪静才能做好生意。

创建于1994年的京温市场是北京“浙江村”木樨园商圈的龙头市场。经过15年的风吹雨打已完全培育成熟。该市场辐射力至华东、华北地区和东南亚。

2000年政企脱钩后,市场的产权落谁手?这是市场经济的新课题,当时,各方为了切身利益都要讨个说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七章 不做地段差、没人气的生意,矿藏例外(3)

北京丰台区木樨园的京温市场是北京有关部门与浙江温州有关部门联合创办的市场。1992年7月8日,由北京市丰台区工商局、温州市工商局、温州市政府驻京联络处三方多次洽谈,在各自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签订了《关于集资兴建京温轻工业品批发市场协议》。该协议主要内容为:市场占地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00万人民币,由温州市工商局协助丰台区吸收温州地区商户集资2000万人民币建设该市场,同时提供给集资户1500个摊位为经营场所,集资款以建立的场地及设施租金抵偿,期限为20年,该市场的产权归丰台区工商局所有。

该协议签订并经京、温两地政府批准后,三方于1992年10月5日在《温州日报》上刊登了《联合通知》,其内容除上述协议部分外,还明确了每户集资款万元,场地使用权20年,并明确提出“谁集资谁受益”的原则。

来自温州的1700余商户共集资2007万余元,其中温州乐清县集资户占80%,集资款以4年场租抵偿(每年3250元),第5年开始低租金收费办法。总而言之,为了吸引集资者,为了搞活市场,通贯协议全文的是一系列的优惠条款。1994年9月,京温大厦即京温服装市场耸立在木樨园地区。

京温服装市场的建立无疑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当初,木樨园商圈还没有真正形成,其它商厦没有建成,该市场独领*,物美价廉的中、低档服装吻合大众生活需求,很快形成了批发气候。善于经营的温州人摸熟了消费者的“脾气”,加之当时的历史条件,该市场的人气旺盛,势不可挡。从此,京温服装批发市场在京城叫响了名气。

抓住了历史机遇,聚集了温州和乐清商界精英的京温市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中,逐渐成熟起来,其商业的辐射能力远远超过木樨园地区和北京市区达至华北、华东地区远至东南亚。成捆、成包的走货为京温市场形成了良性循环,在异乡奋斗的集资户望着日益火爆的市面庆幸着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几年来,有的集资户从京温市场起步摇身一变,成了大款、大老板,有的集资户利用无形资产日益陡增的京温市场,干脆把摊位转租给他人,坐享其成。

京温市场也造就了许多人才,许多高级管理人员从该市场脱颖出,木樨园的许多大款也从这里诞生。

既当裁判员又当球员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政企分开已成定局。原先该市场的产权归丰台区工商局所有;那么在脱钩后,市场的产权该落谁手?

早些年,在京温市场做生意的温州籍经营户尽管与主管者磕磕碰碰,但心里总那么踏实,因为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主管者在关键时候总能保护他们正常的经营活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几年的经营生活,彼此间的信任度在加强。现在,经营户一下子失去了“娘家”,心里极为茫然。

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一家集团公司于1999年4月11日与丰台区有关部门达成了协议,将京温市场的80%产权转入其名下。

这个消息无疑像晴天霹雷在京温市场中炸响。“在这儿经营,我们算不上8年的艰苦抗战,但我们几年的苦心经营才有今天京温的繁荣,怎能让无功之臣来分享胜利果实?”众经营户议论道;“我们对整个市场有优先购买权。”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七章 不做地段差、没人气的生意,矿藏例外(4)

面对市场经济中政企分开、产权归属的新课题,我饶有兴趣地采访了京温市场的经营户、温州及乐清驻京办事处及新成立的北京京温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京温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里,该公司的总经理说:他们的一切操作程序都符合法律的程序。有关部门找了许多家进行比较后,才找到这家公司。这个负责人反复称:“我们没有违反任何法律的地方。 ”

温州驻京办事处、乐清驻京办事处,各负责人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不变。无论何方来购买这个市场都希望市场继续保持繁荣与稳定,因为京温市场的无形资产年年在升值,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原先制定的20年不变的政策的延续性。温州驻京办事处除了同老乡有渊源关系外,当初也参与了集资建市场的工作。乐清驻京办事处的负责人还说:“无论哪方购买都要合法,但还要体现经营户的优先购买权。”

这两位负责人相继说,在这个市场的转轨过程中,他们事先没有得到任何通知来共同商讨市场的命运,对于上阶段的市场转轨情况一点都不知晓。作为温州及乐清政府派出机构,从当初建市场的集资工作到后来市场管理及繁荣,他们都做了些工作,现在撇开了他们,这恐怕显得不妥,在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在京温市场,众经营户你一言我一语。他们表示,对政企脱钩的政策他们举双手赞成。脱钩之后,市场的走向和命运应该同广大的经营者商量,同舟共济就是这个道理。建市场初期,谁心中都没底,他们每户拿出万元,确实是冒了风险的。据了解,这些经营户闻知产权转让的情况后,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以各种形式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此事,要求享有优先购买权。温州工商局闻讯后,于5月12日也专门给温州市政府写了《关于京温服装市场将被转让的情况反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