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七星盘是什么 > 第361章 淮西虎死浙东犬烹(第3页)

第361章 淮西虎死浙东犬烹(第3页)

一股冰冷的绝望,如同毒藤般缠绕上他的心脏,越收越紧。他想起了水榭里的葡萄,想起了那幅《江帆楼阁图》,想起了自己一生算计、一生经营……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丝浑浊的老泪,从他那双曾经洞悉朝堂风云的眼睛里滚落,砸在肮脏的囚衣上,洇开一小片深色。他颤抖着伸出枯瘦如柴、布满老年斑的手,那手抖得厉害,几乎握不住那支笔。笔尖悬在供状末尾“画押”处,墨汁滴落,在纸上洇开一个丑陋的黑点。

他闭上眼,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死灰一片。他用尽全身力气,控制住颤抖的手,在那份将他钉死在耻辱柱上的供状末尾,重重地、歪歪扭扭地,画下了一个代表认罪的十字押。

笔,从他脱力的手中滑落,“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溅起几点墨污。

毛骧面无表情地拿起供状,吹了吹未干的墨迹,转身就走。铁门在他身后轰然关闭,沉重的落锁声,如同敲响了李善长政治生命的丧钟,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囚室内,只剩下李善长粗重绝望的喘息和那单调的、仿佛永无止境的滴水声。

诚意伯府,后院。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唯有书房一灯如豆。刘伯温独自坐在灯下,面前放着一摞厚厚的、墨香犹存的稿本。封皮上,是几个端正的楷字:《大明律》初稿。这是他耗费多年心血,与宋濂、章溢等人呕心沥血修订,意图为这新生的帝国奠定万世法统根基的巨着。

烛火跳跃,映着他清癯而疲惫的面容。他缓缓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那些熟悉的字句,那些曾寄托了他经世济民理想的律条,此刻在昏黄的光线下,却显得如此苍白,如此……讽刺。

窗外,隐约传来几声梆子响,已是三更天了。

刘伯温终于合上了最后一页稿本。他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那叹息仿佛抽干了他胸腔里最后一丝热气。他站起身,走到墙角。那里放着一个半旧的黄铜火盆,盆底积着薄薄一层冰冷的灰烬。

他俯身,拿起那厚厚一摞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大明律》初稿稿本。指尖拂过那光滑的纸页,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留恋。然后,他没有任何犹豫,将稿本一角,凑近了桌案上那盏摇曳的油灯。

火舌,贪婪地舔舐上干燥的纸张,瞬间蔓延开来!橘红色的火焰跳跃着,升腾着,发出噼啪的轻响,迅速吞噬着那些工整的字迹,那些严谨的律条。火光映亮了刘伯温的脸,那张脸上没有悲伤,没有愤怒,只有一种近乎死水的平静,和一种洞悉一切后的决绝。

“淮西虎死,浙东犬烹……”他看着跳跃的火焰,低声自语,声音嘶哑而平静,“自古皆然。陛下……不需要第二个李善长,更不需要一个能修订《大明律》的刘伯温。”

火焰越烧越旺,将整个稿本吞噬,卷起黑烟和飞舞的灰烬。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灼烤着他的面颊。那火光在他深不见底的瞳孔里跳跃,如同最后的祭奠。

“吾道尽矣。”他对着那熊熊燃烧的火盆,对着这吞噬了他最后心血与理想的金陵夜色,轻轻吐出四个字。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斩断一切、尘埃落定的苍凉。

火盆中的稿本,终于化为了一小堆通红的余烬,挣扎着吐出最后几点火星,旋即被深沉的黑暗吞没。书房里,只剩下烧焦的纸灰气味,和那盏孤灯,映照着刘伯温如同石雕般凝固的身影。

淮西的巨虎倒了。

他这只浙东的老犬,也到了该彻底退场的时候。

诚意伯府书房内,最后一点纸灰在黄铜火盆里卷曲、变黑,彻底没了温度。烧焦的气味混着窗外六月金陵特有的溽热湿气,沉沉压在刘伯温的肺腑间。他咳了两声,声音嘶哑空洞,目光却越过那盆死灰,落在壁上悬挂的《舆地纪胜》上。舆图辽阔,大明疆域如一张新染的宣纸,他枯瘦的手指缓缓抬起,带着一种沉坠的力道,精准地按在西南一隅——“毕节卫”。三个墨字,细小却如铁铸。

“淮西虎死…”他对着那片墨迹,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字字砸在死寂的空气里,“浙东犬烹…轮到我浙东一系了。”

门外响起谨慎的叩门声,老仆刘忠佝偻着背进来,手里托着一碗刚煎好的药,浓烈的苦涩瞬间盖过了焦糊味:“老爷,药好了。”

刘伯温没接药碗,只从袖中摸出一方素白绢帕,摊在书案上。又从案头一个不起眼的黑陶小罐里,用指甲尖挑出一点暗褐色的粉末,近乎无声地弹入那碗深褐的药汁里。粉末遇水即化,不留痕迹。

他端起药碗,仰头,一饮而尽。药汁滚烫灼喉,他眉头都未皱一下。放下碗,不过片刻,他喉头猛地一阵剧烈起伏,脸色瞬间涨红,随即又褪成惨白。他猛地侧身,一口暗红的血沫直喷在摊开的素白绢帕上,点点腥红,触目惊心

“呃…咳咳…”他扶着桌案,脊背痛苦地弓起,剧烈的呛咳撕扯着胸腔,仿佛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老爷!”刘忠骇然,手里的托盘哐当掉在地上,慌忙上前搀扶。

刘伯温摆摆手,喘息稍定,指着绢帕上那摊血污,声音因咳嗽而破碎断续:“无妨…旧疾…拿纸笔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忠抖着手研墨铺纸。刘伯温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手腕悬停片刻,落下时却异常平稳。笔走龙蛇,一封言辞恳切、字字血泪的《乞骸骨疏》跃然纸上。字迹间,那病骨支离、油尽灯枯之态,力透纸背。

“刘忠,”他搁下笔,气息微弱,“将此疏…即刻递通政司。这封信…八百里加急,送毕节镇南侯府。”他推过另一张写好的素笺,上面只有一行墨字:“病骨支离,乞骸骨疏已上,恐难遂愿。善自珍重。”

刘忠接过信笺和奏疏,只觉得薄薄几张纸重逾千斤,他深深看了主人一眼,那清癯面容上只有一片死水般的平静。他不敢再问,躬身退了出去。

信使的马蹄踏破毕节卫深秋的寒霜时,周起杰刚巡完城防归来。玄色山文甲的甲叶上凝着细碎的白霜,被府门檐下的灯笼光一照,闪着冷硬的光。他摘下铁盔递给亲兵,大步走入前院,凛冽的寒气随着他的步伐卷入温暖的正堂。

“侯爷,金陵急件!”周延双手捧着一个密封的油布筒,快步迎上。

周起杰接过,入手冰冷坚硬。他屏退左右,走到灯下,用匕首挑开封漆,抽出里面薄薄的信纸。刘瑜和奢香闻讯也从内室出来,刘瑜手里还拿着未放下的针线,奢香则披着一件厚实的银鼠皮斗篷。

灯焰跳动,映着信笺上那行熟悉的、力透纸背又隐含枯槁的字迹——“病骨支离,乞骸骨疏已上,恐难遂愿。善自珍重。”

周起杰捏着信纸的手指,猛地收紧。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瞬间失去血色,变得煞白,薄薄的信纸在他掌心发出不堪重负的细微声响。他下颌的线条绷得像拉紧的弓弦,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却一个字也没说出来。一股冰冷的怒意和沉重的忧虑,如同这黔地深秋的寒雾,瞬间笼罩了他。

“父亲…?”刘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伸手想去拿那信笺,指尖却在半空停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