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主意好!既全了忠义之心,又不显得我们贾家独出头,拉着大家一起,力量也大。皇后娘娘和宫里知道了,也只有高兴的。只是……”她略一沉吟,“这牵头联络各家商号,分配份额,协调运输,可是个繁琐活儿。”
宝钗微微一笑,神色从容:“若二嫂子信得过,薛家愿出面联络几家素有往来的老字号。份额好说,按各家实力自愿认捐,我们薛家可多出一些。”
“运输一道,我家商船既已被征调部分,正好可与押运官疏通,将这批捐赠物资一并带上。”
“再者,我们与通州那边试验的短途货流,也可将京城集散的物资先汇集到通州码头。只是这中间联络、清点、交接,需得几个稳妥人手。”
凤姐拍手笑道:“好!就依你!你只管去联络,需要府里出人出力,或者要用我那点市井关系打通关节,尽管开口!平儿,”
她转头吩咐,“你回头跟林之孝说,宝姑娘这边要用人,让他紧着挑几个机灵可靠的听用。”
平儿忙应下。
凤姐又叹道:“到底是你想得周到。如今这光景,一味缩着也不是办法,该显出力的时候,就得显出来。你这可是给咱们家,又挣了一份体面!”
宝钗谦逊道:“二嫂子过奖了。不过是尽点心力的。说到底,前线安稳,咱们后方才能安稳。”
计议已定,宝钗便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她亲自修书数封,命心腹家人送往平日与薛家交好、信誉卓着的几家商号。
信中并未以势压人,而是恳切陈说前线艰难,以“慈恩善会”名义倡议捐赠,言明薛家愿承担大头,并负责运输协调。
不过两三日,回馈便陆续传来。
那几家商号主事人,有的是感于大义,有的是看在薛家往日情面和未来合作上,更有的也是精明人,看出此举能在皇后和朝廷那里落个好,纷纷响应,认捐了不少药材、布匹,甚至还有几家捐了部分现银。
蘅芜苑一时成了临时的物资协调中枢。
宝钗指挥着丫鬟婆子并凤姐拨来的几个管事,清点、登记各家送来的物资,分类打包,贴上“慈恩善会”的封签。
她又亲自与通州码头那边薛家伙计以及被征调商船的管事沟通,确定装运时间、舱位。
这日傍晚,物资基本清点完毕,堆满了蘅芜苑的厢房。
宝钗正向一个刚从通州回来的管事问话,确认最后的装船事宜,薛姨妈扶着同喜的手走了进来。
薛姨妈看着满屋的箱笼,上面都贴着醒目的“慈恩善会”封条,叹了一声,拉住宝钗的手:“我的儿,难为你想得这般周全,做得这般稳妥。你哥哥若是有你一半……”
她说到此处,眼圈微红,及时止住,转而道,“只是这般抛头露面、劳心劳力,仔细身子。”
宝钗扶母亲坐下,温言道:“妈妈放心,女儿心里有数。这并非抛头露面,不过是居中协调罢了。如今家里外头是这般光景,我们多做一分,多尽一分心,总比坐困愁城强。哥哥……哥哥他自有他的缘法,妈妈不必过于忧心。”
薛姨妈看着女儿沉静镇定的面容,那眉眼间的疲惫掩不住通身的干练与气度,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欣慰,终是点了点头:“这个家,如今全靠你了。你做得对,妈支持你。”
几日后,一支由部分征调商船和薛家自有船只组成的船队,在通州码头启航南下。
除了朝廷军需,还有十几艘船上,满载着由“慈恩善会”募集、薛宝钗一手协调督运的捐赠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