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轻浮暗弱,不可以奉宗庙,而董侯聪慧明礼,气质卓然,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改立董侯为帝!”
“敢有不从者,立斩不饶!”
董卓蛮横的话音回荡在殿内,吕布的目光也跟着扫视着众人,另有甲士森然排布内外,百官心中的火气直接都被浇没了,他们全都无力地垂下了脑袋。
在董卓话音消散之后,殿内却是比之先前还要更加安静了,静得众臣简直都快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了。
正在董卓得意,以为再无袁绍那般不知好歹之人时,却又突然听见了一道恼人的声音。
“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那人身长八尺,面容刚毅,正气凛然,即是当朝尚书卢植。
董卓面上一黑,却又听卢植放声道:
“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州州牧,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
听着这里,董卓面上已是阴郁一片,怒发冲冠,简直就欲发作。
可这时,卢植又是声音洪亮道:
“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话音一落,殿内群臣无不瞠目结舌,然后又是敬佩地看着卢植,又是恐惧地瞥向董卓。
就连吕布都牢牢地记住了卢植这个人的面容及身形,甚至心间暗暗生出了一丝敬意。
而此时台阶上的董卓已是怒火冲天,当即大发雷霆道:
“来人,与我拉下此獠,于午门外斩首!”
董卓刚刚说完,殿内便走出两个甲士上前扣住了卢植的胳膊,就欲将其押解下去。
还好这时司空府祭酒蔡邕站了出来阻止道:“司空不可妄杀当朝尚书,否则天下人都会心生畏惧,再不敢与司空亲近!”
董卓闻声一愣,虽然蔡邕所说有理,但他还是止不住自己的愤怒,而且废帝一事势在必行,不杀卢植何以震慑四方。
议郎彭伯见状,也赶紧出列向着董卓行礼道:“夫人善察者,天下之纪!卢尚书海内大儒,天下人望!今若杀之,恐天下离心!”
董卓动作又是一慢,心下已是冷静了下来,知道卢植确实在士人之中很有名望,而且门生、友人众多,如若杀戮,难免树敌。
而其他官员见董卓面上阴晴不定,不知董卓究竟是冷静还是将欲发火,故而一个个地都僵在了原地,不敢往前踏出一步。
就在吕布心疑之时,董卓却是发话了:
“今日且听伯喈之言,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日起罢卢植尚书一职!”
说完董卓便对着两个甲士点了点头,而后两人就将卢植给带了下去。
场内一时又安静了下来,百官心神无主,又都偷偷地窥向了太傅袁隗那里。
可袁隗却仍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仿佛刚才的这一切他都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到过。
“废帝之事,可还有人反对?!”
突然的一声喝问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百官面面相觑,又都张嘴无言,只能无聊地盯着地面看了不停。
而董卓这回等了许久,却都不见有人出列反对,心下大定,眼角也怎么都隐藏不住笑意。
待腿都站得有些酸了,董卓又扫视了一遍场内沉默的公卿百官,这才开口宣布道:
“此事议定,明日即行,今日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