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内存泰和泰和之法和畅则是法皆
遣遣法无住复何所持以不持爲持故云
是法如是持也
莫将心縁心
心者发慧之质想受之器也正受则发慧
邪受则生想言人若能气和於中心正於
内内照清净则正慧湛然鍳明而尘垢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渊渟而万象俱见见象无主谓之常心
若以心得心縁心受染外存诸法内无慧
照常心旣丧则和理亦亏矣故庄子曰得
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爲?之哉
还莫住絶縁
夫以心縁心则受诸受若正受生慧自得
常心慧心旣常则於正无受何等爲縁旣
无縁心亦无縁絶湛然常寂何所住乎老
子曰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爲也
心在莫存心
慧照湛常则云心存於絶无住故曰莫存
心照旣不将而随迎心緑则无絶而无住
矣
眞则守眞渊
眞者谓常心慧照清净不杂也若湛彼慧
源寂无所染旣无知法亦无縁心则泰和
含眞本不相离故云守尔
修理志离志
理者性也志者心有所注也若絶外境受
此心也则性受也言修性者心有所注但
得徧照若外尘巳绝境识无注离形去智
同与大通性修反初圆照无滞内外俱净
玄之又玄则离於注想矣
积修不符离
上令修性离志则内外俱寂无起住心亦
无空心坐忘行忘次来次灭若积聚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