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史上十大明君 > 第113章 P3西汉基业掘墓人粉墨登场精修(第4页)

第113章 P3西汉基业掘墓人粉墨登场精修(第4页)

【这股来自汉宣帝、汉元帝的外戚势力政治手段和见识不在王凤之下,甚至高于王凤,并且王商可是稳扎稳打在政坛上稳步高升的类型,理论上来讲都王凤不是他的对手。<p>

这两人也如汉成帝期待的那样因为政见不同的原因,开始针锋相对。<p>

王凤正面刚不行,但他可是能够摇人的,于是他就与另一个外戚史丹合谋,调查王商家错误的同时上疏诬陷王商,最后被免相的王商第三日就悲愤得吐血身亡。他死后家族势力自然被王凤等人拆解干净,家中子弟在京城任职的基本上都被赶出长安了。】<p>

刘彻看到这里刚欣慰不到两秒,就听到仙幕继续说道:<p>

【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这场制衡术的效果就像我们知道西汉终归会亡在王家手里的这个参考答案一样,汉成帝的制衡之术失败了。】<p>

【西汉三大势力:宦官、外戚和大臣。<p>

反正不要指望人多的地方没有党派之争。<p>

自古以来这种权力斗争,皇帝一般是扶持三方势力让他们成三足鼎立之势。<p>

就像汉武帝早期依赖王太后的外戚与汉景帝遗留下来的豪强、老臣对抗,但是后期为了更好的掌权对抗王太后的外戚,他引进了自己招募的中朝臣子们,让整个朝堂呈三足鼎立之势。<p>

就是后期进一步引进的酷吏,没有掌控好翻车了。<p>

还有一种是两方对垒,就像汉元帝喜欢儒官但还是扶持宦官进行制衡一样,汉元帝<p>

想要达到的就是两方对垒的效果,但无奈宦官的威力巨大,外戚势力弱鸡,汉元帝一朝的宦官直接干掉儒官一家独大。<p>

而一家独大是制衡中最差的一种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失败制衡做带来的反噬所以我们的汉成帝也迎来了制衡的反噬。】<p>

刘彻:…<p>

刘彻直接痛苦面具:“我老刘家的子孙不会是控制不住没人压制的王家吧。…”<p>

【汉成帝扶持的王凤是唯一能够与经历宣、元、成三帝的王商家族对抗的利益集团,由此我们可知王凤这群人后期的势力多强。<p>

现在唯一能够与他对抗的王商集团已经被他拆解吞吃入腹了,也就是——王凤集团在这个朝堂上几乎没有能够与他对抗的势力了。<p>

为了自己的势力能够保持长久,汉成帝的舅舅还在继续壮大势力,用的手段那个叫无所不用其极。<p>

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能力强、名声大?那就进行排挤,让其退出权利中心。许皇后之父许嘉有碍他王家的权势?那就设计让他引退。<p>

皇帝想要利用宦官?那就继续压制宦官。<p>

王家的势力实在太大,大到汉成帝本来想用自家外戚来牵制其他势力,现在变成了王家的势力滔天到不可控,王家势力再无可节制,成为这场政治战斗的最后胜利者。<p>

王太后的七个弟弟皆封侯,老大王凤的官位别说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再加上看他在朝堂上排除异己的种种操作,懦弱的官员进皆聚在他身周,让他成为隐形的皇帝,一万一人之上。<p>

真正开启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的王氏时代。皇帝是什么?有他力量强?】<p>

仙幕最下面附带小字介绍这所谓的‘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王凤、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最后传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p>

大司马的位置可是老王家的专属位置,从小做到大。<p>

刘彻冷笑,他就不应该对末代皇帝抱有太大期待。<p>

这简直就是饼子摊大了,自己搞不定的典型例子。<p>

刘彻心里蠢蠢欲动,天凉了,像大司马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除了仲卿、去病这种纯臣就不应该有人能坐,他明儿个就下诏!<p>

【汉成帝还是没有那么不堪的,他在其他地方也试图努力过,比如他修<p>

订农书《汜胜之书》,虽然他活着并没有修订完。…<p>

比如他进行官-->>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