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骜登基,产长待机的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一股比汉元帝时期的宦官相比较更为强大的王氏集团举家登上了西汉政治舞台,开始在西汉末期盘根错节的立起来了。<p>
王氏当家人,王太后的兄长王凤第一时间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p>
是不是觉得这个位置超级眼熟?当初卫青就是坐在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军政一把抓的。<p>
这还不止,一日封五侯走起,王太后母弟王崇为安成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食邑千户、五千户、万户等不等。<p>
就连王政君母亲离婚与继父生下的异父弟弟苟参,王政君也不想让他闲着:出息了自该扶持母家!封封封!都封上侯!<p>
她自比汉武帝时的外戚田酚,也想给他封侯爵……<p>
完全没有想到外家势力太过强大,可能会影响到自家娃<p>
的权势。<p>
只不过汉成帝还是带着点脑子,并没有给着母亲的异父弟弟封侯爵,只是让他担任侍中、水衡都尉而已。<p>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此王家权势大炽,‘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真‘举家’登天,踩着刘家登天。<p>
这一步‘骚操作,直接为西汉的灭亡敲起了丧钟。】刘彻没想到后世外戚之风兴起还有他的一份力。<p>
田蚡确实算是外戚,是他母亲王娡的同母弟弟,他幼年登基,朝中权势基本上都是母亲王娡在协助,加之田蚡本身能言善辩、口才极佳,故而他一登基,太中大夫的田蚡就被<p>
提拔成武安侯,官拜太尉,后面更是登上丞相之位。<p>
只不过这田蚡掌权后贵而骄溢,独断横行,身边势力成堆,妄图把势力从他手中移走,以私憾而族灌夫,杀窦婴,最后被他设计杀死了。<p>
“秦汉皆讲究军功授爵,或者推举入仕,但这两种法子容易为世家大族所掌控,长此以往牵制皇权,故而朕前期才会亲信外戚。但没想到后世小辈做法竟比朕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彻脑中思索着对策。<p>
宠幸外戚是皇帝刚登基时常用的策略,这法子能够打破登基时幼主难以控权的弊端,打破朝中密闭的关系网。<p>
但倘若皇帝操作不当,最后就会走向外戚专权的外劫不复之地。<p>
就像现在这个蠢皇帝上位后就大肆奉上外家,以至于外家专权一样。<p>
刘彻在思考,他是要更改取仕之法,还是改变女子的教育,不要一登上太后之位就大肆要封赏,要懂得什么叫做盛极必衰,知道‘适当’二字怎么写。<p>
【其实汉成帝也是想努力改变汉朝外戚专权的局面的,他想要制衡。】<p>
还在思考怎么解决未来外戚专权现象的刘彻愕然:没想到这皇帝竟然带了脑子,懂得制衡?<p>
【是的,当初他提拔王家这个外戚势力就是为了打击汉元帝朝留下的另一股势力——宦官势力。<p>
汉成帝通过明升暗降把汉元帝时出了名的权臣石显任命为长信中太仆,让其远离权利中心,再让朝臣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从而免石显官罢石显职,然后——拔除宦官走卒。】<p>
><p>
刘彻愕然。<p>
简直就是套娃一般,外戚牵制外戚,外戚永不灭绝!漂亮!刘彻嘲讽道。<p>
这汉元帝的外戚不会也是用来牵制汉宣帝时的外戚吧?不过想想他就知道不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汉元帝的外戚是汉宣帝时遗留下来的。<p>
卫家几近灭族的汉宣帝‘外家’无外乎就是早期帮助他的那些人,而这些人又和汉元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p>
刘彻懂了,所以汉成帝面对的外戚势力是经过汉宣帝与汉元帝两朝发育的强大外戚势力…。<p>
【丞相王商。<p>
此王商非彼王商,这乃是当时活跃于汉元帝、汉成帝政坛上的外戚家族,实际上他是汉宣帝的外家。】<p>
刘彻没想到还真是套娃,这股势力果然是遗留自汉宣帝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