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野史是什么意思 > 第5章 先轸 春秋战神(第3页)

第5章 先轸 春秋战神(第3页)

先轸却胸有成竹:“主公放心,我早已想好破敌之策。还记得当年您在楚国说的‘退避三舍’吗?咱们现在就退——不仅要退,还要退得让楚军以为咱们怕了他们,引诱他们追上来。”

晋文公不解:“咱们本就兵力少,再退,士兵们的士气不就没了吗?”

“不会的,”先轸解释道,“退避三舍,一来是兑现主公当年对楚成王的承诺,让天下人知道主公守信;二来是避开楚军的锋芒,让士兵们养精蓄锐;三来是诱楚军深入,咱们可以在预设的战场伏击他们。这是‘一举三得’啊!”

晋文公恍然大悟:“先生考虑周全,寡人听你的!”

于是,晋军开始往后撤退,每天退三十里,一共退了九十里,正好到了城濮附近的有莘之野——这里左边是山,右边是河,中间是一片开阔地,正是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楚军这边,子玉见晋军一退再退,果然以为晋军怕了,得意地对部下说:“你们看,晋文公这老东西,当年在楚国装孙子,现在见了咱们楚军,还不是吓得跑?传令下去,全军追击,务必活捉晋文公!”

楚军士兵们也觉得晋军不堪一击,一个个趾高气扬地追了上来,根本没注意到周围的地形有多危险。

四月四日,清晨。楚军追到有莘之野,子玉把军队分成三部分:右军是陈蔡联军,由大夫子上率领;左军是楚军精锐,由大夫子西率领;中军是楚军主力,由子玉亲自率领。他下令:“右军先攻,左军跟进,中军压阵,务必一举击溃晋军!”

可他不知道,先轸早已在这片战场上布下了天罗地网。先轸把晋军也分成三部分:下军由栾枝率领,抵挡楚军右军;上军由狐毛、狐偃率领,抵挡楚军左军;中军由先轸亲自率领,作为主力,等待时机。

战斗开始了。楚军右军的陈蔡联军率先发起进攻,他们挥舞着刀枪,朝着晋军下军冲来。栾枝按照先轸的吩咐,假装不敌,率军往后撤退,还让士兵们把树枝绑在马尾巴上,驱赶马匹奔跑——树枝扫过地面,扬起漫天尘土,看起来就像晋军大败而逃一样。

陈蔡联军本来就战斗力不强,见晋军撤退,更是得意忘形,一个个拼命往前追。可追着追着,突然听到一声呐喊,从旁边的山坡上冲下来一队晋军骑兵——这些骑兵的马身上,都蒙着一层虎皮!

陈蔡联军的战马哪里见过这阵仗?一看到“老虎”,吓得四散奔逃,把背上的士兵摔得满地都是。这队骑兵正是先轸安排的胥臣所部,他们趁着陈蔡联军混乱,挥刀砍杀,没一会儿,楚军右军就全军覆没了。

子玉在中军看到右军溃败,却不以为意:“陈蔡联军本就是废物,败了就败了,咱们还有左军和中军!”他下令左军的子西,立刻向晋军上军发起进攻。

晋军上军的狐毛、狐偃,也按照先轸的计策,假装撤退——他们还在阵前竖起了两面大旗,这是晋军主帅的旗帜,看起来就像狐毛、狐偃在率军逃跑一样。

子西果然上当,率领楚军左军拼命追击。可追了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传来鼓声——原来是先轸率领的中军主力,从侧面杀了过来!

楚军左军本来是往前追,现在突然被中军从侧面夹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狐毛、狐偃也趁机率军掉头,与中军一起围攻楚军左军。子西拼死抵抗,可楚军左军寡不敌众,很快也溃败了,子西带着少数残兵,狼狈地逃了回去。

此时的子玉,还在中军等着左军胜利的消息,可等来的却是左军溃败的噩耗。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先轸的计,赶紧下令中军撤退。可已经晚了——晋军上军、下军、中军合兵一处,朝着楚军中军杀来。楚军士兵们见左右两军都败了,哪里还有心思抵抗?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子玉带着少数亲信,杀出重围,一路逃回楚国。楚成王见他打了败仗,还损失了这么多兵力,气得下令让他自杀谢罪。子玉走投无路,只好在连谷(今河南西华县境内)拔剑自刎。

城濮之战,晋军大获全胜,不仅解了宋国之围,还一举击溃了强大的楚军,从此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召开诸侯会盟,周天子周襄王亲自前来,册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还赐给他彤弓矢、玈弓矢(象征征伐之权)——这意味着,晋国从此可以代表周天子,号令诸侯了。

而先轸,因在城濮之战中立下首功,被晋文公升任为中军将——这是晋国最高军事统帅,执掌全国兵权。从此,先轸成为了晋国朝堂上,仅次于晋文公的核心人物。

城濮之战后,晋国霸业已成,晋文公威望日隆。可就在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突然病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太子驩继位,这就是晋襄公。

晋文公的去世,让一个人看到了机会——这就是西边的秦穆公。秦穆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多年来一直想向东扩张,争夺中原霸权,可无奈晋国挡在中间,始终没能如愿。如今晋文公去世,晋襄公刚继位,国内局势还不稳定,秦穆公觉得这是东扩的好机会。

当时,秦晋两国本来打算共同攻打郑国,后来郑国的大夫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与郑国结盟,秦国还派了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驻守郑国都城,帮助郑国防御晋国。两年后,杞子暗中给秦穆公报信,说:“郑国国君让我掌管都城北门的钥匙,若秦国派兵来偷袭,我可以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一定能拿下郑国!”

秦穆公一听,大喜过望,当即决定派兵偷袭郑国。他任命孟明视(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大夫为将,率领三百辆战车,偷偷向东进发——这三百辆战车,差不多是秦国的全部精锐了。

秦军出发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晋国。当时晋襄公正在为晋文公守丧,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召集群臣商议。大夫栾枝说:“秦穆公曾帮助过先君(晋文公),咱们现在不该攻打秦军,不如放他们过去。”

可先轸却坚决反对:“栾枝大夫此言差矣!秦穆公趁我国有丧,偷袭我国的同姓之国(郑国与晋国都是姬姓),这是‘无礼’;秦军不向我国借道,就偷偷越过我国边境,这是‘无义’。无礼无义之师,咱们若不打,日后秦国必然会更猖狂,晋国的霸业也会动摇!”

晋襄公犹豫道:“可先君刚去世,咱们就打仗,会不会不太好?”

“主公,”先轸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先君开创霸业不易,咱们若不能守住,就是对先君的不孝!再说,打退秦军,为先君争光!”

晋襄公被先轸说服了:“先生说得对!那依先生之见,咱们该如何应对?”

“伏击!”先轸一字一句地说,“秦军偷袭郑国,必然要经过崤山(今河南洛宁西北)。这崤山地形险要,两山对峙,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是打伏击战的绝佳之地。咱们可以联合姜戎(晋国的附属部落,擅长山地作战),在崤山设伏,等秦军返程时,一举将其歼灭!”

晋襄公点头:“好!就按先生的计策办,一切都听先生的安排!”

于是,先轸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伏击。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选兵。他从晋军中挑选了一万名精锐士兵,又调来了姜戎的五千名步兵——这些姜戎士兵常年在山地生活,擅长攀爬和伏击,最适合在崤山作战。

第二件事,设伏。他把士兵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埋伏在崤山峡谷的入口,负责堵住秦军的退路;一部分埋伏在峡谷两侧的山顶,负责扔滚木礌石、射箭;一部分埋伏在峡谷的中间,负责在秦军进入峡谷后,从中间截断他们。他还让人在峡谷里布满了荆棘,挖了陷阱,确保秦军进来后,插翅难飞。

第三件事,探信。他派了很多探子,跟踪秦军的动向,随时报告秦军的位置——他知道,秦军偷袭郑国,若郑国已有防备,必然会无功而返,而返程时,正是秦军最疲惫、最松懈的时候,这时候伏击,成功率最高。

果然,正如先轸所料,秦军走到滑国(今河南偃师东南)时,遇到了郑国的商人弦高。弦高知道秦军是来偷袭郑国的,赶紧假装是郑国国君派来的使者,带着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军,还说:“我国国君知道贵军要来,特意让我来送些礼物,若贵军需要粮草,我国也愿意供应。”

孟明视等人一听,以为郑国已经知道了秦军的计划,做好了防备,心里顿时慌了——他们本来是想偷袭,现在偷袭不成,若强行攻打郑国,肯定讨不到好。于是,他们只好放弃偷袭郑国的计划,顺便灭了滑国,抢了些财物,就匆匆率军返回秦国。

而这一切,都被先轸的探子看在眼里,报告给了先轸。先轸得知秦军要返程,立刻下令:“全军进入伏击阵地,做好战斗准备!”

公元前627年四月,秦军进入了崤山峡谷。当时正是正午,太阳当头照,秦军士兵们走了一路,又灭了滑国,个个疲惫不堪,一边走一边抱怨:“这鬼地方,路这么窄,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

孟明视也觉得这地方不对劲,可他急于回国,也没多想,只是下令:“加快速度,早点走出这峡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