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早上出发,陆辰儿没让程氏送去南门口,又为了使程氏安心,让谦哥儿送去南门口。
程氏让陆辰儿早些出门,两辆马车十几个人到南门口时,柳氏还没过来,大约候了一刻钟左右,才见柳氏的三辆黑漆齐头平顶的马车并十几个人护卫到了。
陆辰儿坐在马车里,透过车帘看到送柳氏过来的李皓明下了马车,披了件大红羽纱面鹤氅下了马车,李皓明板着的脸在看到陆辰儿时,看到她早已到了时,稍微缓和了些。
陆辰儿拉着谦哥儿上前见了礼,两个孩子唤了声婶婶,柳氏从里面探出头来,“没想到你先到了。”笑了笑,看了陆辰儿这边的人和车马,又道:“要不要一起坐,我这边马车里烧着炭,人多挤在一起也暖和些。”
“不要了。”陆辰儿摇摇头,“我马车里也烧着炭盆,这一路回去只怕是要赶路的,一辆马车却不宜坐许多人。”
李皓明听了,沉吟道:“在北边还是尽量不要去赶路,路上雪大走得快了容易出事故,等过了鲁南的地界,你们再吩咐车夫赶路吧。”
陆辰儿应了一声,和柳氏说了一声,让谦哥儿回去,然后重新回到马车里。
马车徐徐启动,陆辰儿没有挑起帘子去看外面的景象。
京中,还真没有值得她留恋的地方。
马车里十分的温暖,陆辰儿脱了那件大氅,从罗绮手中接过银火钳,拨弄着炉盆中的银霜炭,翻了几下,觉得没意思,把银火钳扔给罗绮,懒懒地靠到里边的姜色大迎枕上,盯着炭火出神。
若是将来能够,但愿能够长住宣城。
至少,宣城的记忆不会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甚至,能寻个没记忆的地方,或许更好。。。
第一百回:颓废
过了鲁南的地界,再往南边,气温相对于偏高,路上再没有千里冰封与厚实的积雪,马车行驶得更畅快,陆辰儿一行人急行赶路,终于在除夕的前一天抵达宣城。
来城门口接人的是李皓白,他已于前两日从休阳回来了。
进了府,在梅傲堂的正房见过李大人和李夫人。
李大人和李夫人一看到潜哥儿和泳哥儿,俩人皆是掩不住眉头的喜色,待两位哥儿行了礼,李夫人忙拉起两位哥儿搂在跟前,左看右看,舍不得离开眼,“我的乖孙子,大半年不见,可长高了许多,也愈发懂事了。”
“自从给他们请了先生启蒙后,连着泳哥儿都规矩多了,这次回来前,泳哥儿还嚷着要买东西送给祖父祖母呢。” 柳氏在一旁笑道。
听了这话,李夫人眉开眼笑地都合不拢嘴,手轻抚着怀里泳哥儿所着两个羊角的小脑袋,柔声问道:“不知泳哥儿给祖母买了什么礼物?”
“甜甜的糖,甜甜的糖。”泳哥儿细声细气地说完,扬头望向柳氏,“母亲,甜甜的糖,给祖母吃。”
“好,我让人去拿。”柳氏笑着对泳哥儿说完,又道:“上回泳哥儿吃过一次柳叶糖,觉得好吃,就说回来时要送给祖父祖母。”
“这孩子却是孝顺。”李大人听了,也合时宜地夸了一句。
李夫人看了李大人人一眼,搂着泳哥儿,又笑了,“当然,这孩子可从小在我跟前长大,能不惦记着我。”
说完抬头,目光一滞。
瞧见立在一旁的李皓白和陆辰儿。一个心不在焉,一个似旁观者般站着傻笑,又想着这一次,陆辰儿去京都,一住就是二三个月,或者大儿子的话有几分道理,陆辰儿的确没有做媳妇的自觉,心里说不生气是不可能的,而这次李皓白回来,竟是愈发地话少了许多。整个人都沉闷了不少,明明还不到弱冠之年,却已呈现出暮气沉沉。头一次竟觉得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根本不搭调。
“你们赶了将近一个月的路,一路上车乏人困的,都先回房歇着吧。”李夫人说完,又望向柳氏。“秋海轩我已派人收拾好了,你也先回去歇着吧,两个哥儿,就留在我这里。”
李夫人说要照看两个哥儿,柳氏担心累着李夫人正要推辞,李夫人仿佛看出她的意思般。又道:“你好生歇着,等精神恢复过来了,春节里。我还要你给我搭把手。”
听了这话,恭敬不如从命,柳氏只好应了。
李皓白和陆辰儿也跟着告了退,一路回到揽风阁。
进院的时候,云锦已带着丫头把箱笼整理完毕。陆辰儿瞧着屋子里的摆设陈列都变了,月白色的绫纱帐换成了青色的葛帐。外间的罗汉床不见了,花开富贵的大屏风也不见了,摆上的是石榴结籽的双面绣屏风,帏缦门帘乃至于桌布都换成了大红色的,满目望去,红彤彤的一片。
看了一眼旁边的红袖,问道:“这屋子是什么时候收拾的?”
红袖听了,当然知道陆辰儿不是单单问屋子什么时候收拾的,忙上前伶俐道:“回姑娘,前不久,夫人曾来过这院子一次,觉得布置太素了点,前几日,让慈妈妈过来,特意嘱咐慈妈妈重新布置了一翻。”
意料之中,陆辰儿垂下了眼,“你下去吧。”
陆辰儿没有再进里间,在外间的美人榻上坐下,瞧着李皓白并没有离去,虽是有些累了,也不好侧身靠上榻上的大迎枕。
李皓白也跟着在美人榻的另一端坐下。
南边没有烧地龙的习惯,屋子里放着几盆炭火,进屋后,也不觉得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