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禹王的九世命全部耗费了,他以自己的生命给这条大河,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九鼎和九棺。随着怪人的讲述,我脑海中的幻境让我忍不住想要悲涕。
滚滚黄沙渐渐淹没了曾经统治九州的天下共主,这一次,禹王是真的离开了世间,永不能再复生。
在他的遗体将要被完全埋入黄沙泥土中的时候,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大河滩,他们找寻这片滩地每一个角落,最终在禹王的葬身地,找到了他毫无生命的身躯。
众人痛哭流涕,他们小心翼翼的用净水洗净禹王身上的泥垢。随后,那株由轩辕黄帝亲手种植的莲花神木的木像,变成了安葬禹王真身的棺椁。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九鼎九棺,连同莲花木像,都隐入了这条大河。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始终在蛰伏,不露踪迹,然而时光荏苒,到了现在,天崩将要爆发,九鼎九棺开始焕发它们应有的作用。
怪人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讲述了一遍,他讲的很清楚,我听的也很清楚,只是听完之后,我怅然失落,九棺中所隐藏的东西,我知道了,可我并未像老尼姑所说的那样,再得知九棺谜底之后,又明白什么。
“你已经知晓,九棺中,到底是什么了?”怪人站在河中的石棺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对我说道:“既然知晓了,你就该清楚,九棺里面,只不过是大禹的一缕残魂,他不可能再复活,大河的逆势,谁都不能更改。”
“禹王,再也不能复生了……”
“再也不能!”怪人骤然加重了语气:“你要顺应天意,天崩爆发,世间将会大乱,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听见了怪人的话,但心神还是那么恍惚,忍不住转头看看身后的老尼姑。老尼姑在怪人讲述的过程中一言不发,直到这时,她才抬起头望着我。
“你明白了吗?”
“不明白……”我使劲摇摇头:“我看到了九棺中的龙,可我还是不明白……”
“九世命,那该有多少年?”老尼姑叹息着说道:“除了传说中的彭祖,又有几人能得九世命?”
一世命已经弥足珍贵,禹王有九世命,本该在这个世上长存数百年。但是他为了留下镇压天崩的九鼎九棺,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在第一世还未活到尽头的时候,毅然而然的把九世命,都留在了大河。
“人生自古谁无死,若昔年的禹王,也留存了一点私心,那么今日天崩,就真的势无可挡了。”
老尼姑只是寥寥几句话,却让我心潮起伏澎湃。禹王为什么甘心赴死?蝼蚁尚且惜命,更何况千古一帝?
我的眼前,似乎又浮现着禹王命落河滩的那一幕,他的鲜血渗入九鼎,魂魄化为真龙,承受九死之痛。
血肉铸九鼎,神魂化真龙!!!
“你明白了吗?”老尼姑目光深远,像是提示一般,寓意无声的道理。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领会老尼姑的意思,但我骤然间就想着,禹王为何不惜生命。
他并非不惜生命,只是因为他的心里明白,与这茫茫九州,万千众生相比,自己的命,亦是微不足道的。他统领九州,秉承的是天意,上天赋他权柄,同时又赋他沉重的责任。他若不死,大河崩溃,世间就乱了。
我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乡村民间那些旧话传闻,也让我知道,泱泱华夏五千年,一直繁衍至今,期间经历了多少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天灾,人祸,战乱,无论多么大的磨难,都不曾灭绝华夏。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在这片大地上,前赴后继的涌现出了无数个像禹王一样的伟人,他们或许渺小,或许平凡,但他们心中谨守的,是公义天道,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让中华道统长存,让华夏运势延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无数个已经被时间和世人遗忘的人,是这个民族的魂魄,是这个民族的精神。
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目光一闪,心中仿佛瞬间通悟了。老尼姑说的话,并不是让我从九棺中得知什么惊天的隐秘,她只是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天道在人心,与这华夏众生相比,任何人都是渺小的,包括我陈九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