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寒门首辅谢慎娶了几个女人 > 第247部分(第4页)

第247部分(第4页)

“嗯,老夫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廷议时范呈就一直坚持宜疏不宜凿的观点。因为他是工部尚书,专业性强,所以直接影响了廷议的结果。

“那么老大人以为疏通山东至京师一段运河需要多少民夫?”

这就是一个专业性的问题了,绝不是拍脑袋就能算出的。

谢慎可不想露怯,故而十分谦虚的向范呈请教道。

范尚书并没有立刻作答,而是沉吟了片刻。

“保守估算也得十万人,也不是一项小工程啊。”

范尚书的话无疑是最权威的。他这么说证明疏通运河所耗费的人力也不会少。

好在疏通运河所需时间要比开凿一条新渠少的多,征集的民夫应该也能够接受。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疏通速度的?”

谢慎毕竟是阁臣,许多事情都需要想到不然真的开始疏通运河,会有一系列问题出现,到时可就要手忙脚乱了。

“这个。。。。。。”范呈显然有些犹豫,眼神闪烁不定。

谢慎清了清嗓子道:“老大人不必顾虑,有什么但说无妨。”

范呈叹息一声道:“其实如果真的是青壮来疏通运河,最多三个月便能初见成效。可来的大多是老弱罢了,时间上很难有保证。”

谢慎大惊道:“这是为何?”

范呈解释道:“大明徭役是义务制,每个百姓都有义务参征徭役。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人不愿意受徭役之苦便出钱请人代替自己参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股风气,甚至有了一种专门的营生就是代征徭役的。”

谢慎点了点头,这事他是知道的,可是这与参加徭役的都是老弱有何关系?

范呈继续说道:“徭役很苦,一征发往往大半年都得待在外面,所以很多人代为参加一次后就都放弃了以此为生的念想。能够留下的人有限,久而久之就都上了年岁。”

谢慎恍然大悟!

代参徭役可不是代种树代浇水,这可是玩命的,估计没多少年轻人愿意受这个苦。

愿意吃苦的大多是一些有阅历的老人,他们明白生活的不易只要能够讨一口饭吃就愿意代人参加徭役。

“可是为何朝廷明知道这些是代为参加徭役的却不检举?”

“检举?怎么检举?即便检举,又有什么用?”

范尚书幽幽叹道:“其实当地官府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不可能跟本地缙绅真的翻脸。”

谢慎了悟。

大明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个共治就体现在地方上。

明朝是皇权不下县的,县以下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缙绅宗族自治。

而缙绅是什么?不正是这些致仕的官员或者官员的亲戚吗?

他们与官员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而县令知府是外来户,任期也就是三年,三年后拍拍屁股走人就是,没必要为了一些“小事”和当地缙绅撕破脸皮。

换句话说,地方官员怕得罪缙绅影响吏部考评,从而耽误升官。而当地缙绅也利用这一点做出许多“民不举官不究”的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这找人代征徭役就是其中一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