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兮颜离开的当日下午,吕青野着传信兵将消息告知守在望烽的吕澈和顾晓,而沈驰支援的三千军士也已赶到望烽,同时带来了洛津的消息——杨声已被沈驰斩于军前,望烽城派出的越军全部溃败,小部分四散而逃。
沈驰给吕青野的手信也被传信兵从望烽带了回来,建议吕青野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以防彭坚故技重施。
接下来的几日依旧阴雨连绵,沈驰又抽调了两千军士赶来支援苇城,鲁柏柯在王重、王敬的辅助下,将所有军士和城内役兵重新统计编队,吕青野则带着张曳四处巡防,布置守城任务,调动全城百姓备战,并赶到苇渡河边查看水情。有张曳对土石工程的了解,该如何堵住水流、疏通水流,心中已大致有了算计。
第三日晚上,哨探来报,彭坚率三万大军在距离苇城十里的扬谷道下寨,竟比预计的来的还早。
大军压境,乌云压顶,虽说苇城城墙坚固,粮草齐备,但一想到城外满是如狼似虎的越军,而且是什么卑鄙手段都可能使用的彭坚,一城百姓仍旧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城中大部分百姓都关紧了门户,悄悄收拾衣物细软和各种工具。如果吕青野挡不住彭坚的攻城手段,他们不想再次遭到彭坚的荼毒,打算逃进猿哀山避难。
第四日,大雨又至,护城河河水爆涨,已快淹没原来的河沿,幸得吕青野这几日命令军士和百姓加高了堤坝,尚不至于漫流。
雨滴砸在地面的水坑里,激起无数水泡又散开成水珠,重新跌入水坑中。
虽然并没打算出营帐,但即将六旬的越国老将彭坚仍旧一丝不苟地穿着一身盔甲,站在帐内已摆弄好的沙盘前思考,沙盘上是洛津、猿哀山、望烽和苇城的地形图。
尹沐江早已将屠寂偷袭洛津之事秘密传谕给他,让他伺机照应。然而屠寂只在到了猿哀山后知会了他,却并没有告知具体何日偷袭洛津,等他三日前从哨探口中得知苇城失陷时,屠寂早已被吕青野和沈驰捉了去。
他倒是不在乎屠寂的生死,这种仗着父亲是屠一骨就升迁顺畅、却眼高手低的废物,他看不上,也巴不得屠寂给屠一骨丢脸。
令他吃惊的是,破坏了屠寂计划的人,竟然是那个常年被关在乾邑王宫里的吕质子!吕青野是早已知悉了屠寂的计划而做了防备,还是随机应变、到了洛津才突然反击,这之间的差别可就大了。
若是前者,只怕宫中有人泄露了计划;若是后者,这个当初一直被认为是顶替吕青莽才被立为世子的孩子,可就不是一般人了。
而且,吕青野还趁热打铁,直接夺回了苇城。
随后才知
道,原来望烽城更是早苇城一步,被吕青野诈到手中。两座城邑相继被吕青野夺回,不过就在一夜之间。
当年的望烽城和苇城是他打下来的,竟然被吕国这个质子轻易又将两城夺了回去,这简直是把他这屏山关的老将当成了摆设!更是让彭坚气愤填膺、怒火中烧。
彭坚立刻将军情报送乾邑,自己也召集早已准备好的三万大军,昼夜兼行赶到扬谷道这里下寨。
但吕青野看来也早有防备,望烽城和苇城城门均是紧闭。城头上的士兵日夜巡视不辍,看来是调集了不少士兵备战。
若强行攻城,势必将造成巨大的伤亡。好在他有其他的办法逼迫两城投降,且屡试不爽,在他看来,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巧的是天公作美,雨越下越大,原本水量并不充沛的苇渡河因这半个多月的连绵雨水而水势大涨,正可借地利之势来攻取苇城。
潮湿的天气使得陈旧的腰伤隐隐作痛,彭坚伸手按在左腰揉一揉,疼痛并未减轻,于是干脆用拳头轻轻捶起来。
耳边是雨点砸在牛皮帐篷上传来的密集的“噼噼啪啪”之声,下寨在这里,就为了等到这一场豪雨。
“孟复,命令那三百人即刻行动。”他的目光盯着沙盘上的苇城,沉声道。
“是,将军!”副将孟复应道,转身出去。
趁着雨势,越国三百人的精兵小队直奔到苇城护城河边,要掘开护城河堤坝。
守在城头的吕国士兵早有准备,看到远处有一群人马赶来,马上撑起蓑草帘、推出弩车,熟练地装上九根巨大的铁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