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注】徐彬说:发作有定时,即不是一直疼痛,这与虚寒那种绵绵不断的疼痛不同。服用毒药不能止痛,那么治疗气滞、治疗血瘀,以及攻寒逐积的药物,都不会有效,所以用甘草粉蜜汤治疗。白粉能杀虫,甘草与蜜既能调和胃气,又能引诱蛔虫。
李彣说:《灵枢》讲:蛔虫活动会使胃松弛,胃松弛则廉泉穴张开,所以涎液下流,让人吐出涎沫。蛔虫向上进入膈中,心在膈上,所以胃脘部疼痛,片刻蛔虫下膈,疼痛就停止,所以发作有定时。廉泉,是任脉上的穴位,在颔下骨尖中间。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以上三味药,用三升水,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掉药渣,加入粉和蜜,搅拌均匀,煎成薄粥状,每次温服一升,病好即停止服用。
【集解】李彣说:蛔虫遇到甘味就会活动,这是其本性喜好。胡粉(铅粉)有毒能杀虫,将铅粉放在甘草蜜汤中,引诱蛔虫食用。
蛔厥症,应当吐出蛔虫,现在患者安静,却又时而烦躁,这是因为内脏虚寒,蛔虫向上进入膈中,所以烦躁,片刻又停止,进食后呕吐又烦躁,是因为蛔虫闻到食物气味而出,患者应当会自行吐出蛔虫。蛔厥症,用乌梅丸治疗。
【按语】“此为脏寒”的“此”字,应当是“非”字,如果是“此”字,就是脏厥,与辨别蛔厥的含义不相符。
【注】蛔厥,指因蛔虫疼痛导致手足厥冷。如果是内脏虚寒疼痛厥冷,则不会吐出蛔虫,这就是蛔厥与脏寒厥症的区别。安静而时而烦躁,是蛔虫向上进入膈中,所以烦躁,片刻又停止,进食后又呕吐又烦躁,是因为蛔虫闻到食物气味而出。用乌梅丸治疗,是因为蛔虫遇到酸味就会安静,遇到辛味就会潜伏,遇到苦味就会下行,方中大量的酸味、辛味、苦味药物,确实是治疗蛔虫病的重要方剂。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掉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以上十味药,分别捣细过筛,混合在一起。用苦酒浸泡乌梅一宿,去核后,放在五升米下蒸,饭熟后将乌梅捣成泥状,与其他药物混合均匀,放入臼中,加入蜂蜜杵捣二千下,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饭前,用开水送服十丸,每日服三次,逐渐加量至二十丸,禁食生冷、滑腻、腐臭等食物。
【集解】李彣说:乌梅味酸,黄连、黄柏味苦,桂枝、蜀椒、干姜、细辛味辛,因为蛔虫遇到酸味就会停止活动,遇到苦味就会安静,遇到甘味就会上行,遇到辛味就会下行。然而胃气虚寒,用人参、附子温补;呕吐导致津液损耗,用当归辛润,这样蛔厥症就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