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龙问天一声令下。
早已埋伏好的衙役、捕快,如神兵天降,冲了出去。
“不许动!”
“官府办案!”
盗墓贼们猝不及防,吓得魂飞魄散,想反抗,却哪里是训练有素的官差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捆得结结实实。
破庙里,还搜出了他们未来得及销赃的文物,以及盗墓用的工具——锄头、铁锹、绳索、甚至还有几盏油灯。
与此同时,二队也传来捷报:那个在青楼吹嘘的常客和王二麻子,都被成功抓获,从他们家中搜出了不少被盗的文物,包括铜香炉、铜镜、陶罐等。
经审讯,这伙盗墓贼的底细,彻底曝光:
城西破庙里的,是一伙流窜作案的惯犯,专门在各地寻找古墓下手,手法熟练;那个青楼常客,是个赌徒,输光了钱,听说盗墓能发财,便纠集了几个人,干起了这勾当;王二麻子则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看到别人盗墓赚钱,也跟着学,盗的都是些没人管的“野坟”。
新篇之变:不拘一格的治理智慧
盗墓贼悉数落网,被盗的文物也大多追回。
消息传开,睢阳百姓拍手称快。
“龙太守真是厉害!连这么隐蔽的盗墓贼都能抓到!”
“这下好了,那些贼胆子再大,也不敢动歪心思了!”
没人知道,这次破案的关键,竟是一个叫狗哥的乞丐。
太守府里,龙问天兑现了承诺,又给了狗哥五十两银子(加上之前的,一共一百两)。
“这是你应得的。”龙问天看着他。
狗哥捧着银子,笑得合不拢嘴,千恩万谢:“多谢大人!大人真是‘言而有信’,‘体恤下民’!小的……小的以后一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他拿着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有人说,他后来真的去买了几亩薄田,在乡下租了间房子,虽然还是改不了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却再也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也有人说,他偶尔还是会去“销魂窟”,但不再是以前那副猥琐样子,反而会跟姑娘们吹嘘自己“协助太守破过案”。
龙问天站在窗前,看着狗哥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凤雪琪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夫君,这次的事,是不是让你明白了些什么?”
龙问天点头,感慨道:“是啊。治理地方,就像织一张网,既要用官府的‘大网’,也要用市井的‘小网’。有些角落,‘大网’罩不住,‘小网’却能钻进去。”
他想起了祖父龙天策的教诲:“为官者,当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智为智。”以前他对此理解不深,如今才算真正明白——百姓之中,藏龙卧虎,哪怕是一个看似不堪的乞丐,也可能有他的过人之处。
这次用狗哥破案,看似“离经叛道”,却收到了奇效。这不仅是一次案件的告破,更是一次治理思路的转变。
属于他的“睢阳新篇章”,不再仅仅是修水利、劝农桑的“常规操作”,更增添了一份“不拘一格”的灵活与智慧。
他开始更加注重倾听底层百姓的声音,鼓励他们参与到地方治理中来——比如让乡绅牵头组织“护村队”,让有经验的老农指导新作物种植,甚至让像狗哥这样的“边缘人”,也能有机会为地方做些贡献。
睢阳的秋天,渐渐深了。
古墓旁的护墓队,巡逻得更勤了;市井里的百姓,脸上的笑容更踏实了;龙问天的太守府,也时常能听到一些来自底层的、鲜活的声音。
龙问天知道,这才是“续写新篇章”的真正含义——不仅要有宏大的蓝图,更要有细致的关怀;不仅要依靠既定的规矩,更要懂得灵活变通,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那个拿着一百两银子的乞丐狗哥,或许永远不会知道,他无意间的一次“合作”,竟成了龙问天治理睢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成了“新篇章”里,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意义非凡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