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你们商行肯定在泰顺有扎下脚跟,不然肯定不清楚这些事!”
“如此,我便在你们商行这里寄存上一笔银钱,我约摸约摸要去广陵做生意,届时肯定要在泰顺歇脚探亲,若能不用带那么多东西出门,一来免得被匪盗惦记,二来脚程也更快些!”
几块亮闪闪的银锭被放在柜台之上。
原本只是看着的客人们见此,自然心中也有了些计量,纷纷凑到柜台前细细询问各项细则——
如,钱兑货,货兑钱,可否要收什么息钱。
又如,两地通兑的东西又是不是品质一样。
立春于柜台后,耐心一一解答。
她将余县令出门前的交代记得清楚——
那日,余县令说,抽百姓的油水能赚几个银钱?
余县令不屑于做今日收人一百两,来日却只给对方九十五两的买卖。
余县令说,要赚,就得赚大钱。
一百两收,那就一百两给。
一赚,吃定大多百姓不会今日存,明日取。
那她们商行便有了大量的现钱可以活动买卖,等百姓取银钱或物时,商行早已经运转过一圈,到手一笔可观的银钱。
二赚,百姓们既已在商行存有商票,肯定有一部分人怕麻烦,懒得到一处兑完商票,又寻其他地方的商铺购买货物。。。。。
既然东西一样,货物一样,为何不直接在商行购入?
而商行虽与外头的货物一样,但一次购入甚多,必定能从货商手中拿到更低廉的价格。
这里也是一份差价。
三赚,息金。
这不是从百姓们手里抽走的白水,听余县令的意思,似乎更偏向于印子钱。
例如以每月一二厘的利息,付给那些将银钱存在商行的人,而若有人要来商行借银钱,便视对方境况以稍高的价格放钱给对方。。。。。。
自然,那是等商行做大之后的事。
起码得等信誉与口碑慢慢好起来,再顾虑其他。
不过。。。。。
总会有那一天的。
立春眉眼弯弯,于落日前紧赶慢赶将柜台前最后一个客人送走,这才缓缓伸了个懒腰。
累,好累。
不过开心,也是真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