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九州风云志 > 元朝那些事20(第1页)

元朝那些事20(第1页)

元大德三年,汴梁城西北三十里有个杨槐村,村里有个穷书生叫张华。这张华年方弱冠,生得眉清目秀,却因家道中落,每日里只着粗布短褐,在村头破窑里苦读。破窑四壁透风,夏日里蚊虫肆虐,冬日里寒风割面,可张华却如痴如醉,将祖传的半箱旧书翻得纸页泛白。

那日傍晚,张华抄完最后一页《诗经》,揉着酸涩的眼睛走出窑洞。夕阳将西天染成酡红色,远处杨树林传来归鸟的啁啾。他摸了摸空荡荡的肚子,正欲去溪边挖些野荠菜充饥,忽见一道白影从林间闪过。张华揉了揉眼,定睛看去,竟是个鹤发童颜的老者,拄着根龙头拐杖,正笑吟吟地望着他。

“小友可是在此读书?”老者声音清亮,如击玉罄。

张华慌忙躬身行礼:“晚生张华,见过老先生。只是家境贫寒,不得已在此栖身苦读,让先生见笑了。”

老者上下打量他一番,捋着长髯点点头:“难得你这般年纪,竟有如此向学之心。老汉我云游至此,见你窑中透出青气,特来相访。”说罢,老者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此乃上古奇书,内藏天地至理,今见你心性纯良,便赠于你吧。”

张华瞪大双眼,望着那卷竹简手足无措。他曾听村中学究讲过,上古奇书可遇不可求,寻常人连见上一眼都是福分,如今竟有人要赠予自己?他忙摆手道:“晚生何德何能,敢受先生如此厚礼?再说无功不受禄,晚生万不敢收。”

老者哈哈大笑,声如洪钟:“好个无功不受禄!也罢,明日卯时,你可到村东头那株千年古槐树下,若能通过老汉的考验,这书便真正属于你了。”说罢,老者转身欲走,却又回头补了一句,“切记,心诚则灵。”

当晚,张华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破窑外,月光如霜,透过墙缝在他枕边织出一片银网。他翻出藏在枕头下的《论语》,指尖摩挲着书页上的墨痕,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吾儿当以诗书济世,莫学为父困于陇亩。”如今仙人现世,莫非是上天垂怜,要助他完成夙愿?

第二日寅时三刻,张华便揣着半块硬饼来到古槐树下。夜色尚未褪去,古槐树如同一尊墨色巨兽,虬结的枝干在空中张牙舞爪。他靠着树干坐下,忽觉一阵困意袭来,竟不知不觉睡着了。

梦中,张华置身于一片茫茫云海之中。前方有座白玉牌坊,上书“琅嬛福地”四个金字。一位青衣童子含笑招手:“张先生请随我来。”他恍恍惚惚跟着童子穿过牌坊,只见眼前琼楼玉宇,鳞次栉比,无数玉简竹册悬浮在空中,泛着幽幽青光。

“此处乃藏书仙府,天下典籍尽在于此。”童子抬手一指,“先生可随意取阅。”

张华只觉心跳如鼓,伸手去够最近的一卷玉简。指尖刚触到玉简,忽听一阵剧烈的震动,整个仙府开始摇晃。玉简纷纷坠落,化作漫天碎片。张华大惊,忙去抢救,却见所有碎片都变成了他家中那些破旧的书页,在他掌心化为齑粉。

“啊!”张华惊呼着醒来,发现自己仍靠在古槐树下,冷汗已浸透衣衫。天已大亮,晨露沾湿了他的裤脚。他抬头望去,只见老者拄着拐杖,正从树后转出来。

“小友可曾梦见什么?”老者目光如炬,似要看穿他的五脏六腑。

张华将梦境如实相告,老者抚掌笑道:“不错,能在梦中见得琅嬛福地,可见你与书有缘。只是方才那梦,你可知何意?”

张华摇摇头,眼中满是困惑。

老者长叹一声:“世间好书无数,然真正能入人心者,不在其形而在其意。你若只贪多求全,终会如那梦中碎片,徒劳无功。”说罢,他将竹简递给张华,“此《青囊天笈》乃上古高人所着,内有三卷:上卷论天文星象,中卷讲济世安民,下卷藏养生延年。望你善加运用,莫负此书。”

张华双手接过竹简,只觉入手温润,似有一股暖流顺着指尖传遍全身。他正要叩谢,却见老者化作一道白光,瞬间消失在晨雾中。再看手中竹简,封面上“青囊天笈”四个篆字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回到破窑,张华迫不及待地翻开竹简。上卷第一页便画着二十八星宿图,旁边注有详细星象运行规律。他越读越入迷,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以往在书中读到的晦涩难懂之处,此刻竟如冰消雪融般清晰明了。不知不觉间,日头已过正午,他这才想起腹中饥饿,摸出那块硬饼,却发现饼已被压得粉碎,混着竹简上的墨香,竟吃出几分别样的滋味。

此后数月,张华足不出户,每日里与《青囊天笈》为伴。他在破窑墙上画满星图,又用树枝在地上推演历法。一日深夜,他正对着北斗七星出神,忽闻窗外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他慌忙去堵窑顶的漏洞,却见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远处的农田。电光石火间,他忽然想起书中所述“亢龙有悔,暴雨必成灾”之语,惊觉这场暴雨怕是要引发洪涝。

第二日一早,张华顾不上洗漱,直奔村长家。此时村民们正聚在村长院里,望着外面的积水长吁短叹。

“张公子来得正好,”村长愁眉苦脸地说,“这雨再下下去,田里的庄稼可就全完了。”

张华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诸位乡亲,此乃天象示警。据在下所知,村东十里处有个老龙沟,乃上古河道遗迹,若能疏通河道,引积水入沟,便可解此危局。”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嘀咕:“这书生莫不是读傻了?老龙沟荒草丛生几十年,哪能说疏通就疏通?”

张华急得直跺脚:“在下并非信口开河,书中自有记载……”话未说完,他忽然意识到不能泄露奇书之事,便硬生生将后半句咽了回去,“总之,请诸位相信在下,若再拖延,恐有大祸!”

村长沉吟片刻,终究是信了这个向来老实的书生:“也罢,就依张公子所言。乡亲们,抄起家伙跟我走!”

众人扛着锄头铁锹来到老龙沟,果然见沟底有隐约石缝,似是旧河道痕迹。张华指挥众人沿着石缝开挖,到了正午,忽听“轰”的一声,积水如决堤之水涌入老龙沟,顺着河道向远处流去。村民们欢呼雀跃,纷纷对张华竖起大拇指。

经此一事,张华在村里的威望大增。有人送来米粮,有人帮他修补破窑,更有乡绅慕名而来,邀请他到家中做西席。但张华皆婉言谢绝,仍每日闭门苦读。他知道,《青囊天笈》中卷的济世安民之术,才是他真正要参透的精髓。

这年秋天,汴梁城传来消息,朝廷要在各州府选拔贤才,但凡有一技之长者,均可赴考。村长得知后,忙来劝张华:“张公子有经天纬地之才,此时不去施展,更待何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