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仆三人沿着熟悉的宫道一路前行,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荡。
微风拂过,檐角的铜铃发出清脆声响,似在诉说着紫禁城的悠悠岁月。
很快,载沣一行人便来到了养心殿外。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口的侍卫身姿挺拔,神情肃穆。
载沣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抬手示意随从站定,自己则整了整朝服,准备面见皇帝太后。
载沣站在养心殿朱红色的大门前,神色平静,抬手示意随从稍安勿躁,而后上前一步,对着守门太监,声音沉稳却不失温和:“烦请公公进去通报一声,就说醇亲王载沣求见皇太后与皇帝陛下,有要事相商。”
然而,太监很快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回道:“王爷,实在对不住,皇太后与皇上这会儿不在养心殿。”
载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恢复镇定,微微点头道:“如此,还望公公前去通禀,告知本王已进宫面圣,无论太后与陛下身在何处,本王在此静候便是。”
太监匆匆离去,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幽深的宫道。
载沣转身,负手而立,望向养心殿的飞檐斗拱,琉璃瓦在日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随从抱着礼盒,安静地站在载沣身后,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此时,四周静谧,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打破这深宫的寂静。载沣心中虽焦急万分,却也只能耐着性子等待,脑海里不断思索着见到太后与皇帝后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应对。
天色还未亮,紫禁城还笼罩在一层朦胧的薄雾之中,溥仪便已在太监宫女的服侍下,按部就班地起床。他神色平静,任由宫人梳理发辫、穿戴朝服,举手投足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梳洗完毕,溥仪移步到书房,桌上早已备好笔墨纸砚。他轻轻拿起毛笔,蘸墨润笔,随后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书写起来。
练习书法是他每日的必修课,一撇一捺都写得极为专注,笔锋游走间,彰显着皇家的端庄与规矩。
练完书法,溥仪在一众太监的簇拥下前往钟粹宫。踏入宫门,他加快脚步,见到隆裕皇太后,立刻恭敬行礼:“皇额娘,儿臣给您请安了。”
隆裕皇太后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抬手示意他起身:“皇帝来了,快过来让哀家瞧瞧。”
两人一同坐在桌前用早膳,膳桌上摆满了精致的糕点、粥品和小菜。溥仪一边吃,一边和隆裕皇太后闲聊几句,询问太后的身体状况,场面温馨又不失庄重。
用完早膳,母子二人便乘坐仪仗前往内务府。
内务府库房里存放着皇室的各类珍宝、物资,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昨天母子二人已经巡查过内务府重新清理核查的珠宝物件。
这时溥仪和隆裕皇太后在库房内踱步,仔细查看每一件物品的保管情况。
溥仪不时询问身边的内务府官员,了解物品的来历、用途和库存数量,眼神中透着平稳与认真。
隆裕皇太后也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叮嘱内务府官员们要妥善保管这些皇室财产,抓紧时间清理资产,言语间满是对皇室基业的重视。
查检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一老一少的身影在库房的光影中穿梭,为守护皇室资产忙碌着。
溥仪正好奇地打量着一个镶嵌着宝石的精美锦盒,手指轻轻摩挲着盒身,想要打开一探究竟,预计这个宝石盒子能价值多少?
隆裕皇太后则在一旁,细细查看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卷,时不时和身边的内务府官员交流几句保管的要点。
这时,太监总管李公公匆匆走进库房,脚步急促,神色略显慌张。
太监总管走到隆裕皇太后和溥仪面前,恭敬地跪地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启禀皇太后、皇上,醇亲王载沣已入宫,正在养心殿外候着,请求觐见。”
溥仪和隆裕皇太后皆是一愣,两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诧异。溥仪沉稳的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小声嘀咕道:“皇叔怎么今日就来了?”
隆裕皇太后眉头轻皱,脸上闪过一丝不解,轻声说道:“不是吩咐让醇亲王歇息两日再进宫吗?这事儿倒是有些蹊跷。”
隆裕皇太后微微沉吟片刻,转头对李公公说道:“小李子你让奴才先去回了醇亲王,就说哀家和皇帝正在内务府查检库房,让醇亲王稍作等候,待这边事毕,便即刻前往养心殿。”
隆裕皇太后和溥仪又将目光投回眼前的皇室珍宝上,可心里都不禁泛起嘀咕,猜测着载沣此番急切进宫的缘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