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更是怒瞪刑部尚书,提江舟也就算了,还敢提曾经的王太傅!
虽然陛下依旧保留王绰太傅的尊荣,但此人早已经被陛下厌弃,且听闻路上还遭遇不测,尸骨无存,提起来多晦气?
王太傅在朝时可谓简在帝心,但他落马后,从前跟他有所交集的大臣迅速与其划清界限,恨不得这辈子都不再提这名字。
刑部尚书承受着四面八方的谴责,可他也十分无奈,毕竟这就是事实。
那会儿平阳侯因沈将时的死同王太傅都要恩断义绝了,但其实二人从前私交还是不错的,平阳侯也是因为王太傅举荐才开始为陛下办事。
可以说,陛下从前夺嫡的班子能筹建起来,全靠王太傅。
哪怕王太傅已经死了,这份功劳都不能磨灭。
不过鉴于陛下对王太傅深恶痛绝,刑部尚书还是昧着良心说道:“这二人从前关系亲厚,可见早就勾结在一块,亏得陛下明察秋毫才将这二人一网打尽。”
齐霆只是冷漠地牵起嘴角。
王绰跟江舟他是半点都不想回忆,只是有一点他不解:“朕都不知他的本名,你又是怎么知晓的?”
刑部尚书立马道:“有回二人拌嘴,王太傅为了恶心平阳侯故意喊的,不过他二人注意到微臣后,便没有再提这个名字了。”
而他之所以记下来,也是因为江铁牛这三个字太过滑稽,与威风凛凛的平阳侯很不相称,听过之后便忘不了了。
说完,刑部尚书又瞧了一眼陛下,陛下虽说不上暴怒,但也不大高兴就是了。
齐霆仍在思索名字的事,跟江舟沾上关系,这名字已经恶心到他了。
听太府寺卿所言,这位幽州的江铁牛也是个骁勇善战将军,甚至正因为有他在,幽州军才能顺利击退东胡。
这战无不胜的风范,倒真有几分像当初的平阳侯,但江舟不是已经被烧死了吗,怎么会又跑出来?还甘愿为梁国奋勇杀敌。
倘若江舟死而复生,比起为国立功,他更有可能直接带兵造反。
当初江舟也是动过造反念头的,只是他忘了自己身处京城,不是边疆,他再会带兵也指挥不了天子脚下的兵卒。
尽管齐霆再三安慰自己,那人绝对不会是江舟,必定只是个同名同姓又恰好都精通领兵作战之人。
但再自欺欺人,齐霆也不能当做不知道这件事。
江舟这个人对他的威胁太大了,若对方真活着,当及早处决,不留任何隐患。
但若不是江舟,那么早日将此人收入麾下也是明智之举。
朝中许久没有出现叫人眼前一亮的武将了,若江铁牛合适,大可以召他入朝为官,自然……得先改个名字才行。
齐霆叫来心腹,命他速去幽州打听这江铁牛。
齐霆自是希望相貌、身量都对不上,这样他才可以放心地召江铁牛入朝为官;一旦都对上,他便得想好后路了,该怎么应对那七万多的幽州军,将会是整个朝廷最棘手的难题。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江舟带兵的能力有多强。
朝中派出探子这事儿瞒得过旁人,却没瞒住张茂行。
他在京城办差的这段时间,虽看起来默默无闻,但有裴大人的资金支持,该疏通的关系早已经疏通好了。
知晓齐霆去查铁牛先生,张茂行也觉得古怪,是以更加不敢耽误,连忙写信传回幽州。
王绰收到消息后,便猜到肯定是那刑部尚书说漏了嘴。
朝中除了他,再没有旁人知晓江舟的本名,不过如今追究起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当务之急是赶紧将江舟的事应付过去,他们可以跟齐霆撕破脸,但绝对不能在攻打东胡之际撕破脸,至少,也该等到东胡投降之后。
幽州这边的人都好安排。
一般百姓不常见到江舟,都是各处衙门跟永宁县的人见得多,以裴杼在幽州的口碑,借着他的名义上下疏通一下,暂时糊弄已是足够。
但裴大人那边也该提醒一二,让他尽量安抚好齐霆。
齐霆的人来得也快,转头便抵达了幽州,开始对江铁牛为人明察暗访。
这样厉害的一位将领,幽州城中百姓竟听都没听过,竟像是横空出世一般。
直到打听到永宁县附近,见过江铁牛的百姓才渐渐多了些。
永宁县百姓言之凿凿地表示,铁牛就是他们永宁县的人,连家里祖宅在哪都指出来了。
又说他因为父母被胡人所杀才对胡人恨之入骨,所以在战场上表现得那般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