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洺不是理想主义者,他自然也能理解文武百官的心态,叹了口气,主动对大家解释道:
“诸位爱卿不要误会,朕方才所言,只是想向大家阐述,朕所认为的历代兴亡的根源,并没有其他意思。”
“不怕推诚布公地告诉大家,朕心里其实清楚得很,这世上没有百年不死的皇帝,也没有千年不灭的皇朝,就是朕今日亲手创立的大明,将来也必然会有灭亡的一天。”
“而朕的心愿,不过是希望大明能延续得更长,更久一些。大明的历代皇帝,能更英明,更仁爱一些。大明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够生活得更幸福一些。”
“朕的心愿,其实就这么多。”
郭洺叹了口气道:“朕希望诸位爱卿也和朕一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咱们这些掌握资源分配权的人,主动舍弃一些东西,舍弃什么,对,就是舍弃资源。”
“朕会从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开始,为大家以身作则。比如朕的亲弟弟,朕虽然封他做郑王,但朕只赐给他了五百亩薄田,外加每年一千两白银的俸禄,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等以后郑王薨了,他的儿子降为侯爵,再往后,这一支宗室的爵位就没有了,所有人全部降为平民……今后所有大明的宗室,都是如此,朕并不会给他们格外优待。”
郭洺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参考了历史上朱元璋那个明朝的教训。
历史上的明代,因为朱元璋的短视政策,坚持厚养藩王,不给藩王的子孙降爵,导致后期宗室中有爵位的人口越来越多,给整个国家的财政带来极大压力。
明代后期,河南地区每年超过一半的赋税,都要供给当地的宗室,即便如此,却还是远远不够。
民间仍然有大量朱明宗室,因为得不到供养而形同乞丐,明廷又长期不允许他们自食其力,导致这帮人活得非常悲惨。
现在轮到郭洺来做天子,他直接把郭家宗室的待遇,砍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第一代是亲王,第二代直接降到侯爵,再往后一代就成平民百姓了。
“陛下的本意虽好……可是如此安排,会不会对宗室太刻薄了?”
听罢郭洺的设想,在场的大臣,无不瞠目结舌。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像对方这样对待宗室的,好像根本没有。
郭洺摇了摇头,态度坚决道:
“朕意已决,我大明的宗室,以后一律如此。诸位爱卿,朕这么做,乃是为了给你们大家做示范作用。其实人生一世,自己吃得好,过得好,也就够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要费尽心思,为子孙后代霸占那么多资源?”
“朕的后宫,至今也不过只有七位妃嫔,而你们这些大臣,有的家里妻妾成群,子孙更是几十上百,丫鬟奴仆数不胜数。”
“你们娶那么多妻妾,对应地,民间就会有很多男子配不上妻子,没法过安稳的生活。你们生那么多子孙,倘若个个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那民间就会大量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郭洺说到这里,再度长叹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