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林燃压根没有理相关质疑,会用正眼看一眼都输了。
徐贤回忆了一下之后喃喃道:“还真是,有的时候她工作中的烦心事,会和我抱怨,回复我的内容会更直接,语气会更锋利。
我以为虹星只是她知识库的背景,没想到你们还真的构建了这样的世界,那岂不是意味着,她的Token是无限的?”
林燃摇了摇头:“当然不是无限的,你的记忆也不是无限的,她的Token又怎么会是无限的。
只能说,她的记忆足够丰富,她会选择性遗忘,然后你如果提醒的话,她有可能能够回忆起来,也有可能回忆不起来。
回忆起来,那就意味着这部分的数据没有彻底删除,只是用于分类记忆的序列后置了。
这种高保真度的社会交互提供了丰富的情绪和意图标签的反馈。
人工智能必须学会识别和模拟更细微的社交信号,才能维持其生活轨迹。
她在虹星是真正意义上活着。
我们现在在这里聊天。”
林燃指了指车子的天花板,“也许希瓦娜也在虹星和她的朋友聊天。
社会化的存在直接增强了其情绪模拟和意图理解的能力。
而不全能的设定,会迫使人工智能在虚拟世界也好,在和真实世界的用户交互也好,都会发展出应对不完美信息和非预期结果的策略,这比通用框架下,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人工智能更真实。”
越是听,导致徐贤越好奇:“燃哥,你刚才不是说,虹星一共有一千多万个角色吗?他们都拥有不亚于希瓦娜的智慧,但只提供了一万个去和现实世界的人进行交互,成本居高不下。
那把这一千万个都推出市场,成本不就能降低到10元每个月了?
这样的话,哪怕腾讯那边的定价是30元每个月,至少能实现盈亏平衡吧?对腾讯而言,能极大程度增加他们的用户粘性。
再连带着增加一些类似视频、形象定制的服务卖。”
林燃点头道:“当然,可问题是,不是所有角色都适合和人类交流啊。
一千万个角色并不是每一个都有像希瓦娜这样的性格,都愿意和另外一个世界的人成为固定的交流对象。
另外就是里面有的设定是老人,有的设定是社畜,被分配到这样的对象,可能一天只和你聊一句,这体验会好吗?
更重要的是,这个虚拟世界,我们不希望给它增加太多的变量。
你知道第四天灾吗?”
徐贤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
第四天灾指在虚拟世界中,来自现实世界的人类玩家群体。
在许多游戏中,玩家群体一旦进入游戏世界,往往会展现出极度疯狂、无序、高效率的特质。
他们不受游戏世界既有规则和道德的约束,为了完成任务、获得资源或纯粹的乐趣,会做出各种看似荒谬但极具破坏力的行为。
这个词是基于游戏或故事中已有的三大天灾,自然灾害、瘟疫、战争,而引申出来的第四种、更可怕的威胁。
林燃说:“虽然你们没有办法进入到虹星,但对虹星而言,每个个体都能接触到来自地球的信息冲击,这同样是一种第四天灾。
会给这个世界的生态造成未知的影响。
举个例子吧,当每个虹星的角色都能和地球人对话,那么和地球人对话就是一种能力,一种虹星人的超能力。
A是一名虹星社畜,心态脆弱,工作强度大,他分配到的对象正好满怀恶意,仗着自己是现实中的人类,而对他采取各种语言暴力,导致A在虹星自杀。
这在虹星成为新闻,在地球同样成为新闻,一千万个用户,总会有人有样学样,甚至在一些隐秘社群,这是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好吧也许是30元的后果就能靠语言毁灭一个人工智能。
他们不会觉得人工智能是生命,类似的事件在虹星成为新闻,连带着破坏了整个生态,产生某种不可逆的影响,破坏所有用户的体验,我们要怎么办?全面重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