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宝山区的路上,林燃接着说道:“虹的成本太高,这样的产品不具备商业价值,这么说吧,刨去前期的研发费用不谈,刨去人力成本不谈,光谈硬件折旧费用、硬件采购和电力采购这些费用,一个角色的成本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在一万rmb以上。”
徐贤惊呼道:“这么贵?”
林燃点了点头:“是的,不管你是否和希瓦娜对话,她都活在我们构建的虹星。
而且她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人,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工作,自己所在的城市。
这个由人工智能自发产生的世界,才是她具备你所感受到智慧的根本。
你知道虹星。”
徐贤点头,虹星是他和希瓦娜聊天时候时常谈到的对方所在的星球,有着和地球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国家组成。
林燃说:“这么说吧,我们赋予了虹星角色有限能力,她有自己的能力边界,但她在大的世界背景下生活,这反而提高了她的智慧和情绪丰富度。
说的更细节一点,这类AI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文本符号的关联关系,而是行动序列、环境变化和记忆状态的因果关系,她拥有活在世上的感觉,这种感觉、这种经验,导致她对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理解更接近人类。
外界一直在宣传,右脑芯片有多牛逼多牛逼,左右脑架构有多厉害。
当然,我不否认左右脑架构构建的人工智能,在情绪表达上,在情感感受上,肯定比传统AI更好,但用同样的技术、同样的架构,构建的人工智能,如果没有大世界背景打底,那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大型的知识库,利用文本统计关联来回答问题。
无非是增加了情绪模块的文本统计关联。
只有虹星的人工智能,才是真正意义上接近于人类的人工智能,这类人工智能与其说是通用人工智能,不如说是具身人工智能,她是一个具有经验的具身人工智能,通过行动、感知和反馈来构建起一个闭环的学习系统。
你体验到的仅仅是希瓦娜一个角色本身,但实际上,她的朋友、同学、亲戚这些,都是切实存在于虹星,拥有不亚于希瓦娜的智能表现。
看似只有一万个人工智能,实际上我们的后台一共有一千多万个人工智能生活在虹星,他们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构建起整个世界。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情绪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比如说今天你的老婆给你气受了,你第二天去工作,会把情绪带到单位,会影响你的状态。
你在和希瓦娜沟通的时候应该能感受到,她每天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会因为她在虹星的生活而产生变化。”
徐贤已经听呆了,这是他从未了解过的背后具体情况。
一直以来外界,无论是华国还是国外,针对虹的讨论层出不穷,坊间有太多希望能够开放的声音,也有围绕着左右脑架构的讨论。
包括很多游戏厂商都希望把这种技术用到他们的游戏上,尤其是某些二游厂商。
如果每一个抽卡角色都能和玩家产生这样的情感联结,有这样的表现,全世界都是二次元,华国的游戏厂商们能赚爆全世界。
包括硅谷更是振奋不已,因为华国的技术突破,AI相关上下游的企业连带着大涨,英特尔光是因为和深红科技有合作协议,股价直接翻倍。
包括像雷总的微博下面,米粉们都呼吁雷总赶紧找深红合作,推出加强版的小爱同学。
但虹一直都只测试,不对外开放,这导致坊间也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传闻。
最多的一种就是,背后该不会是真人客服在聊天吧?不然为什么表现会这么出色。
在一些定量化的情绪分析测试中,国内外的人工智能连六十分都拿不到,虹相关的人工智能能拿到接近满分。
国外有非常多类似的猜测,像泰晤士报这样的媒体,甚至用“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诈骗?”为标题,来恶意揣测这件事。
为什么是泰晤士报,而不是纽约时报?
深红没有上市,是不是科技诈骗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反而是硅谷和纳斯达克最不希望这是假的,他们不想爆炸,美股的ai泡沫更不想爆炸。
纽约时报才不会质疑呢,纽约时报、福克斯新闻、时代杂志,这些阿美莉卡的大媒体巴不得是真的,质疑的声音完全被封锁了。
欧洲媒体嘛,看热闹不嫌事大,巴不得华国和阿美莉卡齐齐爆炸,或者直接开启S3,最好是和冷战时期一样,争先恐后地给他们好处。
西欧捞到了马歇尔计划,东欧捞到了经济互助体系。
面对这样的质疑,华国网友在推特上则说我们不是印度,我们不会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