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自忠闻言带头叩首:“陛下立制垂范,大明必长治久安。”
众臣山呼:“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
奉天殿大典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通过一场朝会,来完善正式的登基流程,繁琐但不复杂。
大典完成之后,李骁率先起身,率宗室子弟与顾自忠等重臣前往太庙。
太庙设于皇宫东侧,虽为暂建却规制完备,供奉着李氏四代祖先的牌位。
李骁手持香烛,在先祖牌位前躬身跪拜:“李氏子孙骁,承祖宗之灵,肇建大明,今日即位,愿先祖庇佑,黎民安康,山河永固。”
供案之后,四块樟木牌位一字排开,皆以金粉题写先祖名讳。
最左侧的是李骁高祖的牌位,这位昔日的辽国军头,当年自燕云策马西征,带着百余名部曲在金州扎根,用弯刀劈开了李氏基业。
紧邻的是曾祖的牌位,虽然没有赫赫武功,但也让李家在金州稳定了脚跟,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中间那方牌位属于祖父李九州,这位峥嵘半生的老者曾与异族部落大小百余战,是李家崛起的开端。
最右侧的牌位,却是李骁目光停留最久的。
那是父亲李东海,英年早逝的他没能亲眼见儿子立业。
“陛下,吉时已到。”礼部尚书轻声唱礼。
李骁接过香烛缓步走到供案前,在蒲团上屈膝跪下,身后的宗室子弟与重臣紧随其后。
“李氏子孙骁,谨具太牢,恭告于高祖、曾祖、祖父、先父灵前。”
李骁将香烛举过头顶:“高祖自燕云西征,披荆斩棘而定金州;曾祖抚民兴业,使李氏扎根一方。”
“祖父浴血戍边,护境安民;先父勤俭持家,教骁以义。”
“四代先祖,薪火相传,方有今日。”
李骁深深叩首,额头触碰到冰凉的青砖:“今日骁承祖宗之灵,肇建大明,登帝位,定天下。”
“非骁一人之功,实乃先祖庇佑、宗族同心之力。”
他抬首时,神色坚定,保持着帝王的沉稳:“骁在此立誓:必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念,劝农桑以安民生,整军备以固疆土,兴教化以明人伦。”
“愿先祖庇佑,黎民安康,山河永固。”
“愿李氏子孙,代代忠勇,不负家国。”
说罢,他将香烛插入香炉,再行三跪九叩大礼。
身后的李东江率先应声:“我等李氏子孙,必随陛下,守土安民,不负先祖。”
百余位宗室子弟齐声附和,“不负先祖,不负家国。”
如今的李氏子弟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人。
主要是这些李家的男人们征战沙场,根本管不住自己的裤裆,带回家了一个又一个女人。
仅仅是家里的女人生下的男孩,就能够组建一个百户了,更何况还有众多分不清是否为李家血脉的孩子。
所以,伴随着李氏的逐渐兴盛壮大,不可避免的会遇见朱明宗室的尴尬。
虽然如今大明的国土疆域远超历史上的大明,但也经不住李氏子孙一代代挥霍下去。
必须从最初的是就开始遏制,不能让李氏子孙沉迷享乐,要让每一代的李氏子孙保持尚武精神。
而这,就需要制度的约束。
对于皇族子弟来说,祖宗家法的威力比国法都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