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乖巧地应道:“谢谢阿婆,我省的了。”
杨珠娘眼珠一转,故意逗趣道:“娘,您这么着急抱孙子,不如给大姐还有大姐夫也念叨念叨,说不定他们也能给您添个大胖孙子呢。”
杨母轻轻瞪了杨珠娘一眼,佯装嗔怪道:“去去去,你大姐大姐夫那边还用得着我催?他们心里有数,倒是你,别光说别人,自己的终身大事也得放在心上。”
杨珠娘无奈地笑了笑,挽着杨母的胳膊道:“知道啦,娘。
刚刚不是说好了嘛,您得帮我琢磨茶园的事儿,可不许再岔到我的婚事上啦。”
杨母笑着拍了拍杨珠娘的手:“好好好,娘不说了,说到茶园,我倒是想起一件事儿。
咱们这附近有个寺庙,每逢初一十五,上香的人可多了,要不咱们在寺庙里边给那些小僧卖些咱们茶园的茶叶,说不定能吸引不少香客呢。”
杨珠娘眼睛一亮,就道:“娘,您这个主意真棒!
寺庙的香客来自四面八方,要是能让他们品尝到咱们的茶叶,五娘,你觉得呢?”
乐善点头表示赞同:“我觉得可行,可以在寺庙附近摆摊,还得注意跟寺庙的人沟通好,不能影响到寺庙的,而且咱们得准备一些精美的小包装茶叶,方便香客携带。”
杨珠娘连连点头,兴致勃勃道:“没错没错,五娘想得真周到。”
杨母看着两人讨论得热火朝天,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们俩呀,就是聪明,有你们这么用心经营,茶园肯定能越来越好。”
*
时日是一天天发过去,天气也愈发的热了起来,转眼间菜地的收成不错,卖了些好价钱,也赚了不少银子,自然少不了几位姐姐,姐夫的帮忙,还有殷瑶这个妹妹。
昨日殷瑶带着自己小姑子赵梁悦来了小杨府玩,就抱怨不想跟那纨绔的小少爷李西言结亲。
可是赵梁悦又拗不过自己哥哥跟亲爹,只得跑殷瑶这个二嫂这里来哭鼻子,殷瑶没有办法只得带着小姑子一起回了娘家。
乐善跟杨羡今日傍晚用过饭,想着潘楼街繁华的很,因着中秋节快来了,市集上热闹的很。
杨羡想着乐善这大半年都在忙活庄子的事情,带着乐善出去逛逛也是好的。
乐善也觉得是,之前还是姑娘家的时候就经常跟四姐姐跑出去玩儿,自从跟杨羡这厮成婚之后,整天操心的事情多的不得了,是该出去好好玩玩儿。
两人携手便出了门,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在他们身上,郎才女貌倒是为这繁华的潘楼街多增添了几分诗意。
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灯笼争奇斗艳。
有绘着嫦娥奔月的绢灯,有做成玉兔形状的纸灯,还有闪烁着微光的琉璃灯,把整条街照得如同白昼。
乐善的眼睛被这些绚烂的灯火点亮,她紧紧挽着杨羡的胳膊,:“你还真别说呢,好久没出来逛过了,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了。”
杨羡看着乐善开心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就宠溺地说道:“娘子喜欢就好,今日咱们就尽情玩个够。”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前行,街边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摊位。
有卖各种精致手工艺品的,五彩丝线编制的香囊,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花鸟;有售卖特色小吃的,香气四溢的糖炒栗子,刚出锅的糖人散发着诱人的甜香。
乐善被一个卖面具的摊位吸引,摊位上摆满了形形色色的面具,有憨态可掬的胖娃娃面具,有威风凛凛的将军面具,还有神秘莫测的狐仙面具。
她拿起一个玉兔面具,戴在脸上,眨着眼睛,俏皮地问:“好看吗?”
杨羡看着她,满是笑意,轻轻点了点头:“好看,就像从月宫里跑出来的玉兔仙子。”
说罢,他掏出银子买下了那个面具,递给乐善:“喏,官人买给你。”
“算你识相!”
乐善努了努鼻子道。
说罢,乐善继续往前走,听到一阵悠扬的丝竹声。
循声望去,只见一处楼阁前围满了人。
原来是有戏班子在表演中秋相关的曲目,台上的戏子们身着华丽的戏服,水袖轻舞,唱腔婉转。
乐善拉着杨羡挤到人群前面,看得津津有味,她时而随着剧情蹙眉,时而又被有趣的情节逗得轻笑出声。
杨羡则在一旁瞧着她的一颦一笑,比台上的表演倒是更加动人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