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根据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选择。
“用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是圣人,也有短处,但明智的人一旦知道自己特长何在,便善加运用,使其掩盖了自己的短处。
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一天,他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个孩子用泥土围了一座城,坐在里面玩耍。
“你看见马车过来为什么不躲开呀?”孔子问孩子。
“从古到今,只有车子躲开城,哪有城躲车子的道理?”
孔子愣了一下,走下马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项橐。”
“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车没有轮子?……”
“您老人家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孑L子一连提了十几个问题,都难不住孩子。
“现在轮到我来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呜叫?……”
“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呜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
“不对!鱼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也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吗?青蛙善于呜叫,它们的脖子长吗?……”
孔子佩服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好拱手连声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说完,孔子就驾着车绕道走了。
学习是你改变自己的关键所在。只有学了,你才懂得运用,也才会用知识、用学习改变自己的一生。
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
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艘船在海上航行,船上坐着许多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和一位穷困潦倒的拉比。在言谈中,富翁们情不自禁地炫耀起自己的巨额财富,互相争执,不可开交。这时,穷困的拉比说出了自己的高见:“要论财富吗?还是我最富有,只是现在我还无法证明这一点。”好像冥冥之中果真有上帝的安排一样,航行途中,一群海盗无情地袭击了这艘船,富翁们引以自豪的财富被洗劫一空,个个都成了身五分文的穷光蛋。海盗离去之后,这艘船因为缺乏继续航行的资金不得不停泊在一个港口。船上的乘客都下了船,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谋生。这位拉比因为拥有知识而被人们所器重,他被当地的居民请去当了教师,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高尚而幸运的人才能从事这一职业。而那些与拉比同行的富翁却朝不保夕,艰难度日。后来,富翁们由衷地告诉拉比:“还是你说的话对,拥有财的人会一夜之间失去一切,而一个有学问的人会永远富有。你拥有学问就等于拥有了一切。”
犹太人从这则故事中得出的结论是:“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这种观念并非一时的看法,而是早已植根于犹太民族的脑海之中。
学习犹太人的学习方式
《塔木德》说:与一切知识交朋友,也可以从朋友那里学习知识。
犹太人有“杂学博士”之称,你和他在谈判的时候,他讲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精彩,所谈内容左右逢源,似乎世界上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如果有幸成为犹太人的朋友,你和他交谈越多,就越会佩服他的学识渊博了,他谈政治、论经济、说军事、讲历史,还滔滔不绝地聊体育、娱乐、军事、时事,真是天文地理,无不涉足,似乎天下没有他们不通晓的道理。尤其是吃饭的时候,他们的话语更是滔滔不绝,让你大开眼界。
他们给你讲大西洋海域特有的鱼群的名字,汽车的各个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植物的分类和品种……你简直怀疑他们是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犹太人正因为拥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他们才具有高智商的头脑,从而才在生意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在犹太人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具备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能赚钱的根本保证。
犹太人学习是将眼睛看、口读、耳朵听等各种方式综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地阅读。课文虽然单调,但他们可以用一种旋律来吟读。这种旋律和他们以圣歌为原形改造的歌曲(做礼拜时吟唱)的风格一样。不管是《圣经》也好,还是《塔木德》也好,总之他们都是用这种旋律来吟读的。
在犹太人读书的时候,除了抑扬顿挫地朗读之外,还要按一定的节律左右摇摆。他们一边用右手按着课本,一边动用所有的身体器官,按照文章的意思,将自己完全投入进去。同时使用看、读、听,这比单纯默读的学习效果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