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固然能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从而取得胜利。但韬光养晦,暂时隐藏实力,削弱对方对自己的提防与控制,特别是在自己处于劣势时,借以隐蔽和保护自己,讨好蒙骗敌手,发展壮大力量,伺机待发,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北齐的高洋,其未鸣时沉默寡言,显得愚钝憨厚,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连他的哥哥高澄有时都说:“我这个弟弟如得富贵,那么预言吉凶的相面书就无法解释了。”言外之意,高洋实在不具备当帝王的野心与实力。
恰恰就是这个高洋,成了北齐的开国皇帝。这主要得益于高洋的韬晦之功。
高洋未登基前,少言少语。退朝回家常常是闭门静坐,对妻妾也说不上几句话,最激烈的举动也不过是有时脱了鞋,光着脊梁在院子里奔跳不停(其实也正借以掩盖心中的不平静),而这一切都与他的哥哥高澄形成了鲜明对比。高澄凶横暴烈,狂傲不羁,锋芒毕露,总揽朝纲。甚至还调戏高洋的美妾,总之根本不把弟弟放在眼里。
殊不料事有突变。一次,高澄对皇帝元善不满,与几个心腹密谋废立之事,被家奴兰京聚众刺杀身亡。高洋得报后,神色不变,率兵赶至,将兰京等凶手一一捕杀。对外则宣布大丞相只是在家奴造反时受了点伤。又向皇帝元善请求护送高澄回晋阳养伤。元善心中暗喜,立即准行,认为高澄既伤,而高洋难成大器,威权当复归帝室了。高洋回晋阳后,当即召集群臣布置政事,推行新法,革除弊政。不到一年,晋阳治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百官惊叹不已。高洋见内外安定,这才宣布高澄去世,为其兄发丧。元善认为他毫无野心,便晋封他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袭封齐王。
数月后,高洋率兵抵达国都,逼元善皇帝禅位。元善闻知后,惊得目瞪口呆,只好交出王位。高洋登台南面,改国号齐。
高澄曾经说:“我这弟弟(指高洋)如得富贵,那么预言吉凶的相面书就无法解释了。”回头来看,高洋却比高澄高明得多。他正是借用韬晦,不仅瞒过了疑心满腹的元善皇帝,瞒过了文武百官,连亲哥哥也瞒了过去。如果高澄有幸当立,自然不屑加害于高洋。这只是最后的一步,而高洋最后竟成就了帝王的大业,虽然是缘于机遇,却也是韬晦的成功。
欲求显扬先韬晦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手段。作为一种做人方法,它能有效地避免自己成为出头椽子;而作为做事手段,又能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因为从人的内心讲,没有人不乐意台前幕后全面掌控。
黑白经:
欲求显扬先韬晦的策略不仅能麻痹对手,也可以因此增加自己的人气和实力。由于在幕后的策划常常不为人所知,在前台洋洋自得的对手也就无法知道你的真实意图和具体打算。以暗处攻击明处的目标,可以说,几乎是百发百中,屡试不爽。
7、不露声色,欲擒故纵
富有经验的猎手都知道,兔子只有在跑起来的时候才好打。同样之理,在待人处世中,有时明知道对方欲对自己不利,但由于对方藏的很深,表面上还无法看出对方的不义之举。厚黑大师告诉你:不妨假装糊涂,故作不知,往往可以起到麻痹和骄纵对手的目的,待对方得意忘形、蠢蠢欲动的时候,你恰好可以一网打尽。
河东太守王邑被调走了,卫固、范先以请王邑回河东为名,与并州高干暗中往来,欲举兵反叛曹操。曹操知道后对荀或说:“河东山川险峻,为天下的要地。落入卫固等人手中,为害必深。请你替我举荐一人,派去镇抚。”苟或说:“镇抚河东,杜畿可以去。”曹操便委任杜畿为河东太守,前去执政。
杜畿上路了,但未等他到河东境界,卫固等人已得到消息,派几千人守住陕津,不让杜畿入境。有人对杜畿说:“应带大兵前来征讨。”但杜畿却另有考虑。他说:“河东有3万百姓,并非都是叛乱之人。如果以大军进攻,高压之下原来一心向善之人也会因为恐惧而听从卫固。卫固控制了百姓,必然拼命死战。在这种情况下进攻征讨,如果不能取胜,则会引致附近各地的叛乱,天下便永无宁日;如能侥幸获胜,也会对河东之民多所杀戮,同样不是什么好事。现在,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叛乱,他既然以回请王邑为名,对曹操派去的新官暂时必然不敢加害。卫固虽然足智多谋,却犹豫寡断。如果我单身前往,出其不意,他必然假意接受我为太守。我到了河东,只要有1个月的时间,设计算计他就已足够了。”杜畿于是秘密渡河进入了河东境内。
杜畿到任后,范先想要杀杜畿立威。为了观察杜畿的内心去向,便先杀了主簿以下30多人,而杜畿不为所动,举动自如。卫固于是说:“杀了他没有什么好处,只会给我们招来乱杀无辜的恶名,而且他已经被我们所控制,不如就留下他来做太守吧。”这样,杜畿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被卫固等人奉为太守,暂时没有了性命之忧。
保全性命之后,杜畿开始设计了。他对卫国、范先等人说:“你们是河东的希望所在,我只有仰仗你们才能办成大事。所以,以后如有什么事,请大家一起商量,出谋划策。”便任命卫固为都督,处理一般行政事务,范先则将领士兵,共有3000多人。卫固等人心中高兴了,表面上侍奉杜畿,实际上却认为杜畿没什么了不起,不以为意,放松了对他的防范。
后来,卫固要公开起兵反叛了,杜畿心中非常担心,便劝卫固说:“要想做成大事,首先是应该不让老百姓心乱。你现在要起兵,老百姓担心你要征兵役,必然民心大乱。所以,不如现在用钱招兵买马,等兵马足够了,再起兵不迟。”卫固不知杜畿的真意,还认为他说的很对,便依计而行。这一拖延,几十天已经过去了。而卫固的部将们贪婪财物,把招兵买马的钱私吞了很多。因而,卫固钱花了不少,兵却招来不多。
后来,杜畿又假作好意对卫固说:“每个人都恋家,诸位将军兵吏久在外地,恋家之心必然更大。现在郡中无事,可以让他们轮流回家探亲休息,有事再召回来就行了。”卫固害怕伤了大家的心,又听从了杜畿的意见。杜畿于是暗中联络知己,私下准备。结果是他的朋友们已散至各地,等待时机;而卫固的心腹们却都回家安乐,被离散了。
这时,反叛的高干攻入护泽,白骑进攻东垣,上党诸县、弘农郡也都发生叛乱,卫固认为时机已到,便召集家中的将士起兵反叛,但却没有多少人回来。杜畿看到各县已经归附了自己,民心已定,便率领几十人离开郡府,至张县拒守。吏民多拥城自守,以助杜畿。几十天内,杜畿便得到了4000多人的兵马。高干、卫固等人汇兵围攻杜畿,但由于杜畿已得民心,终于没能攻下张县。后来,曹操的大兵到了,高干败走,卫固被杀,河东郡轻易便平定下来。
先哲道:“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此话说得是何等精辟!当我们发觉被人家欺骗时不要立刻说出来,当我们遭受人家欺侮时也不要立刻怒容满面。因为一个人能够有不动声色,吃亏忍辱的胸襟,在人生旅途中自然会觉得有无穷意义和妙处,而且对自己的前途事业也会大有裨益,一生受用不尽。
虞舜是一位难得的孝子,可惜他的独眼老子不是个慈父。他和小儿子象几次想害死舜,可机智聪慧的舜都化险为夷。对于父亲和弟弟,他内心的孝敬和悌爱使他不忍撕破脸皮闹翻,因为那样,怎么能是孝悌呢?所以他只好不动声色,假装糊涂,好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样,一如既往,只是内心多了些警惕性。
有一次他们让舜去挖井,等舜进去后便把井口堵死。象以为这次舜必死无疑,便迫不及待地到舜的屋里想打舜的两位妻子的主意。不料舜大难不死,从井的另一出口早已脱身回到家里。象一进屋门,舜正在床上弹琴。
象只好尴尬地说:“我正惦记着你呢!”
舜顺水推舟说:“多谢你的美意,你真是我的好兄弟,今后管理臣民的事,请你协助我一起办吧。”那时舜已是尧的法定接班人了,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了舜。舜可以说是靠装糊涂齐家治国的第一人。
孟子在与他的学生谈及此事的时候,有学生提问说舜的喜欢是不是有点作伪呢?孟子答:“不是的。当年有人给郑国的子产送了一些活鱼,子产吩咐侍者放到池里养起来,而侍者却私自煮了吃了,回去向子产汇报说:‘刚刚放进去的时候,微微的动,过了一会儿,就似乎很自在的样子,慢慢地不见了。’子产说:‘它们得了好去处啊,它们得了好去处啊!’侍者出来时别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煮熟吃了,他还说它们得了好去处!’”
孟子最后总结道,与人交往,不必明察秋毫,喜怒形于言色,只要心里明白,表面假装相信对方合乎情理的借口,也未尝不可。何必非要表现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给别人一个台阶下呢!否则,搞得对方很尴尬,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奇章公牛弘有个弟弟叫牛弼,喜欢喝酒,而且每饮必醉。曾经有一次喝醉了,射死了给牛弘驾车的牛。牛弘回家的时候,他的妻子迎上去给他说:“小叔子把牛射杀死了。”牛弘连想也没有想一口答道:“正好可以做成牛肉干。”
冷眼一句话,扫却了妇道人家将来多少唇舌。想与父母兄弟和睦相处的人,值得效法。
有一个村里有一位男人,妻子身体不好,几乎没有干过什么体力活,只是在家做饭洗衣带孩子,这在农村算是有福的女人了。可这女人生性多事,又好护短,谁家的孩子欺负她的孩子啦,谁说了一句她家的坏话啦,她借谁家的东西人家不让用了,都要寻死觅活、添油加醋地向丈夫数落,并说嫁给你总是受人家的气,咱咋恁好欺负啊!这男人血气方刚,本是麦秸火性子,一点就着,总要找人家打骂一通,在表面上占了不少便宜,可是把村里的人几乎得罪完了。以至于几个孩子对他们也很反感,公然叫骂:“摊上这样的父母,真他妈的倒了八辈子的霉!”几个孩子至今也找不到媳妇。媒人来说合的本来就少,有说成的,人家一打听村人,立马就不愿意了。假若妻子或丈夫有一个人有教养些,忍耐些,装装糊涂,哪里还有这么多闲气和流血事件呢!不动声色,顺水推舟,得过且过,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啊。
遇事沉着冷静,被认为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修养。有一个词语叫“临变不惊”,古人也是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汉成帝建始年间,关内大雨连下了40多天。京城里的民众无故地惊慌起来,都说大水来了。百姓们到处奔走,相互践踏,老弱呼号,长安城中大乱。大将军王凰以为皇太后和皇帝以及后宫里的人可以乘船,并要官吏和民众上城墙去避水。这时群臣都听从王凰的意见,只有右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无道的国家,大水尚且不会冲进城郭,今天是何原因会有大水在一日之内就暴涨进城呢?这必定是谣言。不应当令官吏百姓上城,那样会使百姓遭到更严重的惊扰。”因此,汉成帝没有下令。过了一会儿,秩序稍微稳定下来,派人查问,果然是谣言。于是汉成帝十分赞赏王商的冷静沉着,遇事有主见。
唐开元初年,在民间流传谣言,说皇上要来挑选女子去当嫔妃。皇上听说之后,就命令选出后宫中多余的嫔妃,送她们还家,于是谣言也就平息了。要制止诽谤,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拿出修身的实际行动来。
有很多古典戏剧说的是同一故事,其实历史上真有其事:明熹宗天启初年,吴中一带流传谣言,说皇后要来挑选绣女。民间像发了狂一样,都害怕被选作绣女。一时间,差不多所有的姑娘都嫁出去了。这是那些恶少无妻的人所干的。而政府主管部门又不加禁止和追查法办。因此,在男女之间造成婚姻悲剧和不幸的人多得很。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聪明人知道在谣言、变故面前应不动声色,于是谣言不攻自破,变故得到消弭和处理,这难道不是大智大勇吗?
不懂得不动声色的人太多了。他们或者想表现自己的聪明,结果证明了自己的愚蠢;或者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不愿意收敛锋芒,结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或者忍受不了羞辱,
口出狂言,弄得对方很尴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所以古往今来成就事业的人,都是不形于色,不形于言,善于克制自己,隐藏自己的目的和动机。形于色,形于言者,只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罢了。
黑白经:
某些人崇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在有些人看来,有些沦丧道德,尽管在实践中也常玩弄这套把戏。手段本身是没有道德不道德之分的,犹如武器,可以达到正义的和非正义的目的。为了达到高尚的目的,不因暴露意图而使对方有所准备,不露声色,假装糊涂,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