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苦笑道:“主公这样说,让贾诩更加惭愧了。”
刘璟笑着摆摆手,“晚上把大家临时请来,是有重要事情和大家商议,大家请坐吧!”
众人纷纷坐下,刘璟也回自己位子坐下,这才对众人道:“有两件事情,一是江东之事,其次是巴蜀之事,两个重要消息同时送来,我们先说江东,江东不稳定,巴蜀战略就无法施行。”
刘璟取出一封情报,递给贾诩,让他和众人传阅,并道:“这是从京口送来的紧急情报,江东形势有些不妙,孙贲在孙氏祠堂召开族会,当面指责孙权的西征失败,江东元老朱治公开表态支持孙贲的质疑,孙朗则去了会稽,拿到了贺齐的一万军队,会稽太守吕范弃官逃回京口,现在会稽郡已被孙朗掌控,江东眼看即将发生内乱。”
房间里一片寂静,这时,徐庶沉吟一下道:“如果江东内乱或者分裂,或许是我们的一次机会,或许我们可以先取江东。”
刘璟摇了摇头,“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孙贲兄弟孙辅因私通曹操被孙权逼死,我一直认为真正私通曹操之人是孙贲,他和曹操是亲家,这次孙贲在家庙谴责孙权的同时,张辽率八万军队进驻合肥,兵指江东,这绝不是巧合,很明显,曹操在暗中支持孙贲,如果江东内乱,真正得利不是我们,而是曹操。”
这时蒋琬接口道:“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利用马超来牵制曹操,使他无力干涉江东。”
“不妥!”
贾诩不赞成蒋琬的建议,“马超是我们的一颗重要棋子,是我们西征巴蜀、汉中的关键,不能过早使用,更重要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可以借天子之名平江东之乱,而我们却不能轻易出兵江东,况且荆吴世仇,江东人不会接受我们,反而会更加混乱,使我们陷入江东泥潭,对于江东,我切不可轻举妄动。”
贾诩的建议说到了刘璟的心坎上,刘璟点点头对众人道:“我也是这个态度,扶助孙权,稳定江东,是我们当前的利益所在。”
说到这,刘璟又取出一封信,“这是司马副军师的快信,他和刘璋的使者即将抵达襄阳,稳定江东对我们而言,已是当务之急。”
第二卷江夏 第458章 谁为鼓槌
商议半个时辰后,众人皆起身告辞,刘璟给贾诩使了个眼色,贾诩会意,便有意晚走一步,留了下来。
这时,刘璟正和蒯良谈及荆州书院之事,刘璟笑道:“荆州书院关系到我们将来的后续人才,非常重要,我已和徐长史谈过此事,我们将全力支持书院迁回襄阳,不过我想听听你们自己的想法。”
蒯良连忙道:“现在书院内部有两个方案,一是迁回隆中,其次是在襄阳城内建书院,这两个方案支持度大概一样。”
刘璟沉思片刻问道:“庞德公是什么态度?”
庞德公是荆州乃至天下的学界泰斗,他的意见至关重要,就算刘璟已有想法,也必须先尊重他的意见。
“庞德公并不支持迁去隆中,他说隆中有一个鹿门书院足矣,放不下荆州书院。”
刘璟笑了起来,看来庞德公比他想象的要聪明,知道鹿门书院和荆州书院的区别。
刘璟取出襄阳城地图,摊放在桌上,指西南一角道:“这里是襄阳旧书院,占地四十亩,旁边是原蔡忠的府邸,现在空置着,占地三十亩,临近的白槐巷蔡氏剑馆占地二十亩,还有一些零星建筑,加起来大概有百余亩,可以以旧书院为中心,重新建成襄阳书院。”
蒯良大喜,他看到了真正的支持,刘璟连地方都给他们选好了,这可不是嘴上说说,他叹息一声说:“大家都归心似箭,希望能在年内搬回襄阳。”
“年内搬回肯定没有问题,徐长史都会安排好,我一般不会过问,不过我对书院有一个原则,希望蒯公能记住。”
“州牧请讲!”
刘璟沉吟一下道:“它虽然名为荆州书院,但我希望它是招天下之才,蒯公明白吗?”
蒯良点点头,“我明白州牧的意思。”
这时,贾诩又返回了书房,蒯良见他们还有要事商议,便起身告辞了,刘璟送去蒯良,回来对贾诩笑道:“巴蜀之事还有一点事未了,我想和军师再商议一下。”
贾诩呵呵一笑,“愿听主公之言。”
两人坐下,刘璟又取出一封信道:“这是司马懿写给我的密信,关于他取巴蜀的方案,你先看看吧!”
贾诩有些惊讶,这封信刚才刘璟并没有拿出来,也就是说,其实刘璟还有另外一个夺取巴蜀的计划,更加绝密。
贾诩接过信匆匆看了一遍,眉头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