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也是普外最后的黄金时期。
以后,恐怕就只有急诊科才能够接诊到各领域的手术病人了。
普外经过科室细分后,一分为九,每个亚科室以后都只接诊自己那一领域的病人。再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什么病人都接。
“他们才三个正式医生,一个月既要坐诊,又要管理病房的病人,还能做八百多台手术?”
杜冷的脑子一阵抽风。
这个手术量足以碾压任何一个小组。
很多组,有着至少五位正式医生,总手术量才三百多台而已。
这已经属于高产了。
周灿他们小组的手术量是其它小组的一倍还多,人数却只有三人。着实有些骇人听闻。
“准确的说,柳庆之团队的月手术量接近九百台,而不是八百。”
邺副院长纠正道。
“他们的手术量虽然惊人,但是如果全都是一二级手术,而且手术质量较差的话,那也没什么用吧?”杨青主任终究还是没忍住,亲自站出来质疑。
因为杜冷始终没有问到点子上。
打蛇打七寸。
杜冷老是纠结柳老一组的手术总量,这不是傻呼呼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吗?
光有数量,没有质量,而且缺乏高难度的三四级手术病例,这才是关键。
一二级手术做得再多有什么用?
哪怕柳老的小组一个月完成一万台一二级手术,也不足以立起一个亚科室。
经常能听到树倒猢狲散这句话。
高难度的三四级大手术,就相当于一棵大树的枝干。是它们把一个科室给撑起来了。要是没能力完成三四级手术,那些一二级手术患者很快就会越来越少。
因为做不了大手术,名气上不去。
没有了名医效应,诊疗量很快就会萎缩。看看那些乡镇卫生院就知道了。
它们有能力完成一二级手术,但是病人就是不去。
为啥不去?
因为病人觉得它的医院级别太低,担心它的医术水平差,一刀下去把人给割坏了。
一家医院的所有医生的医术都较差时,那基本上等于光明正大的持证杀人。
哪个病人敢犯傻,送去挨刀子?
“杨主任这个问题问得好!柳庆之团队为什么能同时在两个细分领域胜出?光有量,没有质量,没有高难度的大手术支撑,那就是一个花架子。他们团队一共完成29台三级手术。这个量,对于一个仅有一位副主任医师支撑的团队来说,已经算是十分优秀。”
接均一天一台大手术的量,确实非常不错了。
其它表现优秀的团队,大多数都有着至少两位以上的主任、副主任医师。
柳老因为只是副主任医师,根据手术分级安全制度,没办法独立主持四级大手术。
所以做的都是三级大手术。
这个算是一大掣肘。
柳老心心念念想要晋升主任医师,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独立主持四级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