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灯火啥意思 > 第四章 朝会(第1页)

第四章 朝会(第1页)

河南洛阳,古称为雒阳。越过高耸挺拔的太行山,穿过波涛滚滚,泥沙俱下的黄河,可见一片地势险要,依山而建的宫殿群。

正中的德阳殿高大壮阔,四边的檐角冲天而起,两边的屋檐龙蛇一线,锋芒暗敛。

在清晨的微光里,依稀可见皇宫中明媚的喷泉,清幽的小桥流水,典雅的亭台楼阁,和来来住往的众位大臣等。

皇宫中泉水环伺,荷花遍植,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花草萦绕,檀香和花草的清香也隐约传来。

偏殿里,悠扬的乐声围绕耳畔,细水长流间安人心腑,起起伏伏间动人心魂。

远方的殿门口,一员身穿白袍,腰缠紫绶,面容庄严,气宇轩昂的官员迎面走来。

他身形匀称,面孔有着不怒自威之状。步伐稍快,行态昂扬。迎面有官员走过,不时有官员主动向他打着招呼。

“梁将军,早上好,末将,微臣有礼了。”不时有官员停下,向他主动问好,或是打着招呼。

“嗯,你好。”梁冀也一一回礼道。他身形雄伟,体态匀称,虽然官威日盛,但基本的礼貌他却还是在遵守着。

再前行几步,眼前便是高大雄伟,壮丽辽阔的德阳殿了。

远处亭台楼阁间朱门绮户,近处也是门帘齐整,窗台几净,只是相比下面的村庄院落,不知付出了多少民力的辛酸和汗水。

远外的皇座上,一位年幼的小皇帝就着晨光,低头看着奏章。他的面容还算俊朗,只是审理奏章的速度略快了一些,似乎精神疲劳,也有些心不在焉。

因为此时的东汉已有衰褪之势,各种虫害病灾,粮食减产,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导制名个地方的奏折也是频繁送出,有所堆积。

卵时,当官员们一一到齐,位列朝堂后,一月一次的大朝会便已正式开始。厅堂上焚香礼毕,广列群英。

左边一班为皇亲国戚一列,站地稀松,神情却是饱暖之余,又略有倦态。中间一班为世袭旧臣,他们面容僵硬,进退之间却稍显沉默。

他们的神色,似乎对左边一列的皇亲国戚也有所意见,又由于种种原因和利害关系,却也只能心存顾忌而置身事外。

右边一小队以文人学者和士大夫为主,太尉李固和廷尉张钰位列队前。他们的神情庄严,虽事务繁忙,却仍然仪态端庄,举止大方,进退得体。

“各位爱卿,早上好啊,可有什么事情想要提议吗”质帝垂下了衣冠,郑重地看向了群臣。平天冠下,露出了一张少年面孔,端庄秀丽却又不失坚毅之态。

“报告陛下,河北河南一带,因为虫灾,所以上供赋税削减了一半。”李固太尉面色庄严,上前起身一步,恭敬的回答。

“报告陛下,山西一带虽然地势辽阔,但由于疾病灾害,晋州牧冶理不力,所以百姓有所伤亡,上供赋税亦削至一半。”京兆尹向前恭身行礼。

“禀告陛下,长沙一带冶理还算得体,各方有功。但百姓们生活困难,民间疾苦,分配调度又不甚合理,所以臣下希望,赋税能削至七成,以减缓民力之艰辛。”廷尉张钰上前缓身道。

“如此说来,”质帝袖袍一挥,双手放在了修长的龙椅上,声音略微的有些低沉。

“我们东汉今年的赋税在整体上,少了至少三到四成。长久来看,这也不是件好事,毕竟百官们照领俸禄,宫中日常也有一些开销。”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隐晦的扫了一眼在阴影之中垂帘听政,却又看不清朴楚表情的梁皇后。随即又微微的沉声说道,

“文武百官们可有什么建议和贡献,可以提出来的呢?”

大殿之间,却是一时寂然。中间两队的皇亲国戚和旧臣们头盯着地面,似乎是不想亦或不敢于发言,右边一队士大夫有的默然,有的见状也是欲言又止。

质帝的眼神从他们低着的头顶上,缓缓扫过,又在太尉李固和廷尉张钰身上缓缓停顿了几秒,才最终定格在了梁冀的身旁,似乎也是心有所想。

本站网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