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阳明路地铁口的地址 > 第十三章 舍利风铃(第1页)

第十三章 舍利风铃(第1页)

就在大明军队奋勇抗击倭寇的同时,西南边陲后方的杨应龙却在积极调兵谴将。

杨应龙征集了数万军士、民夫日夜兼程加固海龙囤,并在播州四处新建险关要隘,堡垒囤寨几十余座,将播州连成了一座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的大型军事防御系统。

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在大兴土木加固海龙囤的杨应龙收到了次子杨可栋突然身亡的噩耗,一时间杨应龙勃然大怒,悲愤至极。

为报痛失爱子之仇,杨应龙策马扬鞭,疯狂进攻周边其他的当地土司部落,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均是尸横遍野。

他命手下军队肆意烧杀,大肆掠夺,俨然成为了一支让人闻风丧胆的“魔军”。

就在此时,二次出征入朝抗倭的大明军队凯旋,龙颜大怒的万历皇帝不再犹豫,令原四川巡抚李化龙为帅,有大明“诸将中最骁勇”之称的刘綎为先锋,赐尚方宝剑,命大明精锐,率三军即刻出师征剿杨应龙!

尚不知情的杨应龙将侵占其他土司和氏族得来的财物、土地均分给其新募集而来的苗族官兵,各地彪悍勇猛的苗族青年纷纷加入,杨应龙的军队得到了空前的补充,军事之强也是历代杨氏一族的顶峰,记名在册的士兵、衙役接近二十余万。

趁大明的征剿大军尚未集结,杨应龙大军北上,目标直指重镇綦江。

三路大军同时进攻,不到半月,綦江城坡,五千綦江官兵全部斩首。被仇恨冲昏头脑的杨应龙居然下令屠城,男女老幼,妇孺百姓无一生还,尸体顺江而下,若大的綦江居然被尸体堵塞断流,血染整条綦江。

万历皇帝大发雷霆,龙颜大怒下革职贵州、四川大小官员,当即下诏李化龙急调十五省精锐将士、民夫共百万余人出兵播州,这也是万历皇帝戎马一生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征,军事人力远超前两次入朝抗倭。

李化龙兵分八路进剿播州,预想速战速决,一战定乾坤。可身经百战的杨应龙则反其道而行之,避开八路大军的锋芒,集中全部播州军主攻贵州童元镇一路兵马,自持重兵精锐的童元镇孤军深入,最终在乌江被杨应龙大军包围,激战三天,贵州一路兵马从将领到士卒无一生还,全军覆没。

消息传说,朝廷震动,万历皇帝亲治童元镇轻敌冒进之罪,同时对于这次倾举全国之力的征剿平叛甚为担忧,一旦失败恐伤大明国势,万历皇帝一连数道急诏,督促询问前线的李化龙破敌之策。

就在李化龙双眉紧锁,苦思破敌之策之际,大明“诸将中最骁勇”的刘綎带兵3万夜袭“西南第一险关”娄山关,最终在刘綎的英勇指挥和将士们的奋力冲杀下,攻下娄山关。

娄山关大捷不仅让大明军士军心大振,更是让杨应龙大吃一惊,杨应龙深知娄山关对这场战争的重要性,随即领兵杀向娄山关。

两军在娄山关拼命厮杀,经过数十轮相互你来我往,播州军渐落下风,面对曾经的挚友,大明第一勇将刘綎,无可奈何的杨应龙最终放弃娄山关,率残部退守海龙囤。

依仗着海龙囤的优势,七路围攻的大明军队在大炮,火铳的疯狂进攻下居然一个月内毫无进展,而此时主帅李化龙生父去世的消息传来,万历皇帝连发诏书命其阵前挂孝,悲痛万分的李化龙决心拼死一搏。

就当七路明军久攻不下之时,李化龙收到密报,攻打海龙囤后方的水西统帅安疆臣竟然私底下勾结杨应龙。

李化龙并未打草惊蛇,反而是将计就计,命水西一部后撤三十里,后又令刘綎一部乔装打扮装成水西入囤送粮队伍,乘机进入海龙囤后关突发袭击,刘綎身先士卒,攻陷后关关隘,烽烟升起,其余六路明军一鼓作气,奋勇冲杀,在围攻47天后终于攻下海龙囤。

一代枭雄杨应龙长跪于列祖列宗灵位之前,一边泪如雨下,一边愤恨着这世态的炎凉,同时也开始悔恨自己的鲁莽和冲动。播州杨氏七百多年年基业终究毁于杨应龙之手。

然后,这场战争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这场号称“万历皇帝三大征战”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平播战役”最终以伤亡数万人,费银数百万两,杨氏的覆灭,大明国库空虚,人民负担加重为代价,更为后期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和大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四百年风云变化,如今残垣断壁的海龙囤早已不复当年的雄威,冰冷坚硬的巨石仍然傲立于险关之上,每一方,每一粒都是这个传奇家族曾经的辉煌。曾经的不可一世,历史的辉煌过往,强势与倾颓,荣光与悲怆,早已过眼云烟淡去,都如落日余晖在此戛然而止,千古春秋,山中伟业,终归于土。

历史不会忘记一个统治播州七百余年,涌现了无数的历史杰出英豪,为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科技文化发展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的家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