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文妖与先知对历史的反思 > 第20部分(第1页)

第20部分(第1页)

三、美的书店盛衰(1)

《新文化》倒灶了,张竞生日子过得难免凄惶,但尚未至于失业,因为还有美的书店在支撑门面。

美的书店原由新文化社附办,于1927 年5 月在上海四马路510号正式开张。老上海四马路,是海派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近代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在这里开办,中国近代历史最久的中文报纸《申江新报》即《申报》在这里创建。“从此,四海报人、笔士,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办报的,则弄得大小报纸百花纷呈;开书馆的,则述著中外,五花八门,弄得一班读者扑朔迷离,云山雾罩;经营印刷的,则机声轰轰,油墨刺鼻;一条统共1453 米长的四马路上,居然有大小书报馆一百余家。真可谓:书山报海,翰墨飘香。”(胡根喜:《老上海四马路》,学林出版社,2001 年)不言而喻,赫赫有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局等出版界的“五虎上将”已是攻城略地,割据一方;其他大量的中小书局则抢占先机,各出奇招;而刚刚呱呱坠地的名不见经传的美的书店,如何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求得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

张竞生决定依托新文化社,走一条特色经营的发展之路。美的书店开办的资本金只有两千元,由出资最多的潮州老乡谢蕴如任经理,负责经营管理;张竞生任总编辑,再聘请彭兆良等三四位为兼任编辑,负责选题策划与编辑出版。美的书店出版和经营的书籍,以美育及性育为主,著名文艺与小说及诗歌和外国文学等书籍也在售卖之列,定价低廉。四马路书店林立,寸土寸金,美的书店为了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特别对门店做了精心的布置,楼下是一排排精致的书架,楼上则开辟了温馨的咖啡室,备有茶点、咖啡,文妖与先知390放置各种书报,以便读者一边休憩一边阅览,并代售欧美各种新书的业务。

美的书店开张那天,居然门庭若市。很多读者事先已经在报纸看到了新店开张的广告(上海《申报》及《新闻报》因为张竞生只出数元钱,故不愿意刊登美的书店开张的广告,张竞生只好到一般的报纸去吆喝)。读者对张竞生怀有很大的好奇,纷纷慕名而来。

只见书架陈列着的,除了张竞生再版的《美的人生观》、《美的社会组织法》,初版的《美的性欲》、《性部与丹田呼吸》外,大量的是霭理士著、彭兆良或金钟华翻译的《爱与艺术方法》、《视觉与性美的关系》、《触角与性美的关系》、《性冲动的分析》,以及《性育小丛书》等。这些书,内容与众不同,新奇可喜;版式玲珑精巧,赏心悦目;篇幅一二万字到四五万字,便于阅读;价钱在一二角至四五角之间,美的书店,虽贩夫走卒者流,也掏得起腰包。更加令同行跌破眼镜,令读者大开眼界的是美的书店全部雇用年轻漂亮的女店员,此举是上海滩,也是全中国首次商业雇用女职员,这不仅是对张竞生竭力提倡的妇女“当勉力谋得一件职业以养生”主张的贯彻落实,更使女性以热情周到、耐心细腻的特长用于商业活动的一种成功尝试。最后,张竞生为答谢读者起见,每位读者还赠送一张大美女画作为开业纪念。

几管齐下,即时奏效,美的书店的书籍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第二天,美的书店开业的盛况,特别是雇用女店员、赠送美女画的商业手段成为上海滩上各家报纸的新闻。一个区区小店,一时间竟货如轮转了。原来的店面已显得窄小而逼仄,急需追加投资,扩大门面,否则将影响书店的发展,但彼此都没有资金。张竞生与谢蕴如商量后,决定进行招股,遂刊登启事,“以能一次认足五百元以上及与新文化道同志合者为限”。 。 想看书来

三、美的书店盛衰(2)

书店出版经营,有大店面,更需有好书稿。于是,美的书店又发出征稿启事:“本书店自负要从丑的、无情的、禽兽交的中国社会里打出一条美的、热情的、有艺术性的性教育大道路来。凡有关于新文化及情感性的译著,本书店极愿代为出版流通。所有版税当比别处书店高:约从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为率。并于投稿时就可先支些数目,以后每月底就能清算,就将应得版税尽数拨交版权人,一洗时下书贾侵剥著书人利益的弊端。”

美的书店正处于草创时期,但竞争激烈,硝烟四起。商务印书馆的口号是“每日一书”,中华书局的口号是“三日一书”,世界书局的口号是“三日一书”,在利益驱动之下,有头有脸的作者,初出茅庐的新秀,名家名作自然都流向这几大出版巨头。张竞生寻思,人家是船大好冲浪,自家是船小好掉头。小本经营的书店,要想获得高质量的书稿,不仅要有诱人的条件,还要有完善的制度。于是,他向彭兆良等编辑面授机宜,首先是强化特色。由彭兆良牵头,组织翻译霭理士六大卷的性心理学著作,每月译出十万字,一年内完成全书的翻译,陆续编成性学小丛书作为美的书店的主打产品投放读者市场,并兼及美术与科学等名著的翻译出版。

其次是自由译述。作者确定选题后,由其自由译述或创作,而不是像某些大书局一样,店大欺客,苛刻地要求作者必须在办公室里每天写作多少字数才算过关,没把作者当人,只当作任其驱使的赚钱机器。有一则故事讲商务印书馆老板王云五的:“王老板咳嗽,声宏气充,有名叫做‘平升三级’。咳时合罕,合罕,合罕,必定连咳三声,真如黄钟大吕似的。他每天到馆,只消咳嗽一回,能使三百多位职员鸦雀无声。”(郭汾阳、丁东:《书局旧踪》,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三是文责自负。译述人在著作上署上名字,既领了月薪,又得到版税,增加了责任感和荣誉感,能够更好地激发作者的创作才能。

重赏之下必有能者。在张竞生的精心策划和彭兆良的具体组织下,高质量有特色的稿件源源不断地寄到编辑部来。望着堆得像小山一样凝聚了作者心血的各种稿件,张竞生两眼放光,他看到了事业的发展,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兴奋地擂了一下彭兆良的肩膀,当即召集编辑会议,讨论决定出版系列丛书。

这个系列包括三套丛书。第一套是美的书店赖以起家的“性育小丛书”,翻译世界名著本,由张竞生主编。这是张竞生致力于以出版事业推动性教育普及的大动作和大手笔,为此,他亲自撰写广告词:“读过本丛书一遍,胜读其余一切性书。因其内容广博,见解超绝,著者霭理士氏曾费了三十年的工夫在搜集其材料。其他诸性学书比之,譬如众星之拱北辰,争引以为性学界之灵光。译本小道林纸精印,每册实价二角。买满十册以上者另赠锦匣一只,照实价九折。满二十册以上者赠锦匣二只,照实价八折。外埠批发另议。”

这套丛书共有二十三种,其中张竞生著作两本,包括第五版的《第三种水》和再版的《性部与丹田呼吸》;其他的二十一种均为霭理士著作,以“霭理士心理译丛”为名,再细分为五个小专辑:关于性的基本原理的有《性冲动的分析》(上下二卷)、《女性冲动》(上下二卷)、《性期的现象》(上下二卷)、《害羞的进化》(上下二卷);关于性的机能的有《热爱的象征》、《性弛放的机能》(上下二卷)、《妊娠中的心理状态》;关于性的选择的有《视觉与性美的关系》、《触角与性美的关系》、《嗅觉与性美的关系》;关于变态问题的有《恋爱与苦痛》(上中下三卷)、《同性爱研究》、《女学生的同性爱》、《男子同性爱》、《自动的色情》;关于性的社会问题的有《结婚研究》、《爱底艺术方法》、《科学的生育》、《妓女的性生活》(上下二卷)、《裸体与性教育》、《打倒花柳病》等。此外,还有正在翻译中的各国著名性学著作,也将陆续印行。 。。

三、美的书店盛衰(3)

第二套丛书是普通文艺类,包括美学、宗教、文艺、批评以及小品杂记等项,笔致鲜妍,见解精辟。首批付印的书目,有张竞生著的第五版《美的人生观》、第三版《美的社会组织法》,以及法国著名作家左拉著、毕修勺译的《实验小说论》等。

第三套为浪漫派文学丛书,仍由张竞生担任编辑主任。在编辑缘起中,张竞生颇为危言耸听地写道:“在这个死气沉沉的中国,一切皆是假的不情的;这是一个大地狱,一切皆是行尸走肉,没有一点生气与热息;这是一个妖怪的世界——一个大妖怪‘古典派’在那里作祟。打倒呵!打倒这个万种罪恶的根苗的古典派,打倒呵!

能够打倒它的唯有我们一个轰烈烈、热烘烘,有十足生气,千般真诚,万种侠情的浪漫派的健将!由这个健将可以振兴我们将衰灭的宗邦与将死亡的人心!快来呵!快来快来扶助我们这个健将的成功!”

第一辑的书目共四种,即张竞生编的《浪漫派主义》,法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卢梭著,金满成译的《忏悔录》(第一二书),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著,金满成译的《茶花女》,江石著的《同性爱》等。

张竞生雄心勃勃,大展拳脚,驰骋于上海出版界。他身兼总编辑,编辑的定稿尚不十分过关,英法文的翻译尚不十分高明,都必须由他亲自润色和改订;同时,他又兼任所有书稿的终校,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埋首书稿,一丝不苟。在他和同仁的努力下,美的书店生意越做越红火,更以专售性书而驰名上海滩。

美的书店名声在外,遗憾的却不是什么好名声。有人把专写“三角恋爱”小说的张资平与郭沫若、郁达夫比喻为沪上三大书局:“沫若好像商务印书馆,虽然也有爱美的书,但却被教科书的名气镇压了;资平好像美的书店,专门出版性书,倘有女朋友问路或是伴着一个年高德重的长者,就不肯同去光顾;达夫好像开明书店,里面都是些文学书籍,不独青年学生,日趋其间,就是老汉和少女也是常履户限的。”(欧阳竞文:《读了〈达夫文集〉以后》)虽然比拟不伦,但把美的书店与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这些大店老店位列同俦、等量齐观,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就在性育小丛书相继出版之际,盗版书商却捷足先登,从“霭理士心理译丛”中摘出部分材料,编成一本《半日轻狂记》的小册子,急忙排印抢滩出版,企图鱼目混珠,从中取利。此事为上海市工部局警务处风化科获悉,以职责所在前去查抄淫书,查到最后,由美国人担任的风化科科长居然被书局老板“假冒”为该书的出版人,而该书的出版单位竟然是所谓“违警书社”,这真是太岁头上动土。

该书局老板自然被罚到倾家荡产,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美的书店出版的性育小丛书也被列入经常抽查的黑名单。

当然,黑名单归黑名单,张竞生并不在乎。这个时候的张竞生正处在人生的第二个鼎盛时期,他白天编稿,晚上译稿,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却永远精神焕发,不知疲倦。更为重要的是,他正在谋划一个更大规模的译书计划,准备再组织专门的编辑部,搜罗更多的编辑人才,有系统地译述世界名著,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提高国民的素质,增长国民的智慧。

1928 年3 月,张竞生草拟了一份着手实施大规模译书计划的公开信,向全国知识界、教育界、出版界广为散发,呼吁有识之士为文化计、为利益计,联合起来,共襄盛举。全文如下:张竞生的一封公开信诸位先生:据竞生个人实地在书店及编辑部经验所得,断定如有十万元资本,以之请编辑七八位,按时译书,则数年内可将世界名著二三千本,译成中文,其关系于我国文化至深且大。兼以经营世界各种名画与雕刻品,使美育及于社会,于艺术与情感的影响也非浅鲜。就赢利来说,单就书籍一项而论,头一年假定出五百本书,每本五万字照低廉售价六角算,又姑定每本的售数为每年卖出三千部计,则五百本书,一年可卖至总数九十万元。此中除去印刷费十五万元(每部照稍高价算为一角),编辑费十二万元,与发行费数万元后,净利几达六十万元,获利之大,可为惊人!而况兼美术品,与外国原书及各种教育品等,总合起来,获利当然甚巨。推而至于第二年,第三四五年之后,则每年再出新书五百本,新得之利与旧籍的盈余,累积起来,则第二年之后获利之大更难预算了。论其资本不过数万元至十万元而已,比较市上无论经营何种商业断不能得利如此之多也,诸先生为文化计,为利益计,幸勿漠视下头所拟的计划。

三、美的书店盛衰(4)

若能努力使其实现,而使我国于数年之内无论何种学问皆有完善与系统的译籍,则不久我国思想界定能起极大的变动,于各方面如文学、科学、哲学、实业等,必能放出极大的光彩。这种关系于我国文化的前途,更非区区的利息所能计较了。

现在国内大书店如商务、中华之类的编辑部,因其制度不善及编辑不得人与其思想的腐朽,以致虽有资本而出不了美善的书籍。我们今后的编辑部重在以专门的人才得以专心编辑各种有系统的学问,尤注重在介绍世界新颖的思想,以便引导我国人的思想与世界相沟通。

张竞生谨具十七年三月作家开书局,本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比如鲁迅的三闲书屋、李小峰的北新书局、陶亢德的人间书屋、郭沫若的群益出版社、邵洵美的金屋书局、许杰的东方书店、张资平的乐群书店、曾朴父子的真美善书局、陈望道的大江书铺等。有的为了赚钱,有的为了玩票,有的为了保存进步出版阵地,千差万别,不一而足。但以文化人而兼具出版家,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它需要一种眼光,一种气魄,一种抱负,一种担当。张竞生作为一个有着非凡胆识的出版家,毫无愧色地站到了一个时代的最前列。他知道,在这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老中国,出版乃是当今之急务,因为它是开民智和新民德以至新世界的大事,因此,当《新文化》被腰斩的时候,他又把美的书店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出版经营的过程中,他认识到译书是急务中的急务,因为他更知道,明清之际思想家徐光启就提出了“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的著名思想;林则徐和魏源把“悉夷情”、“翻夷书”,放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首要位置;梁启超更强调说:“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盛宣怀呼吁:“变法之端在兴学,兴学之要在译书”;严复在《天演论》出版后给张元济的一封信里也说道:“大者则谓译书为当今第一急务,喜提倡之有人。”

做中华民族的盗火者,当中华文明的传薪人。在先哲们的启示和召唤下,张竞生提出投入十万元资本,以数年时间,组织翻译出版二三千本世界名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版界最大规模的译书计划。要知道,就在1928 年,商务、中华、世界三家主要出版社的出版物之和是1 569 册,而全国一年的出版总量才2 414 册。张竞生因为出版《性史》而声名狼藉,仍在北大任教的胡适接到北大学生聂思敬带来的这封张竞生的译书公开信后,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竞生也有大规模的译书计划。此意甚值得研究,不可以人废言。”

而在整整一年后的19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